再次来到怀县,煤矿周围的民众竟然真的挖到了煤,看来群众的力量还是很强的。周边的农民抱怨薛蟠来晚了,说好了春天来的,这都快秋天了,大家挖出来煤,生怕没人收购卖不上价。
薛蟠看了看煤质,还可以。古代虽然没有很高的技术。但是采煤的经验多少有一点。
薛蟠把自已在现代时候知道的那一点采煤知识提供给他们,希望能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水平,特别是安全水平。
薛蟠的目标是自已有煤可用,不想太多介入挖煤的事情,所以做好收购环节即可。薛蟠去找了那几个族长,让他们派人,加上薛蟠留的两个人,合伙收购煤炭。又跟几个族长去找了县长,县长也十分支持。毕竟多一份产业,县长和县里都能增加收入。
留什么人在这里代表薛蟠,薛蟠让家丁自愿,如果有人家乡就在附近,愿意接这个差事就是最好的。
这个煤矿离淮河很近,通过淮河和运河可以直达江南。薛蟠将来在江南设几个点,用来接收和转卖煤炭。这样自已有煤用,还可以卖给其他人。
古代燃料短缺,是制约生产生活的一个卡脖子因素。为了烧柴火,甚至把山都砍秃了。江南人口密集,柴火消耗量极大,所以薛蟠打算引导大家多用煤炭。至于将来煤炭用多了导致空气污染,那是将来的事情,留给将来解决。
不过这个矿的产量现在还不太行,估计很快就得去北方几个煤矿采购煤炭。
有了煤炭,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宜城的窑厂、马县的铁厂,都可以增加产量,不再受限于木炭。工业革命,就是要做到工业品的低成本海量供应。
要不要在这里搞工厂、工人新村、子弟学校。毕竟这里离江南很远,要派管理人员和教师过来有点困难,要选拔学霸去江南也很困难。薛蟠犹豫之后还是放弃了,自已直接派人过来不现实。不过薛蟠找几个族长聊聊,由薛蟠提供少量纺织机,让他们在当地办纺织厂,供应当地。再出点钱,让他们请老师,给小孩子上上课,多少识点字。更具体的,薛蟠就管不到了,毕竟薛蟠没有时间等百年树人。
这边比江南寒冷干旱,农民生活水平也糟糕多了,所以这里很适合也很需要推广红薯土豆。这其实比煤矿更重要,毕竟真实的历史里,几年后北方就会发生饥荒和民变,如果不能提前预防,民变的破坏了就能折损掉大明半条命。
薛蟠现在出门就带一批红薯土豆,自已路上可以充饥,还可以送朋友尝鲜,也是顺便推广种植。淮河往北土地气候条件开始变差,这里更需要红薯,相信群众自已就会主动传播红薯。
处理好煤矿的事,薛蟠带了两船煤回江南。煤这东西傻大粗黑,要形成完整的运输链才能最终运输到千家万户。整个运输链需要薛蟠推动,然后尽量交给社会化商业运营。比如这个煤炭运输可以让海盐帮来做,既能保证运输安全,又能让他们多个经济来源。至于会不会遇到漕运帮的算计,海盐帮是不是要跟漕运帮合作,这个由海盐帮自已想办法,相信白帮主有这个办事能力。
海盐帮抢走梅少爷的梅花令,还不知道后续有没有新进展,梅花帮会不会对海盐帮发动大规模攻击。海盐帮相对要弱小,能不能挺住。
到了淮安府,薛蟠派一个家丁偷摸地去找柳湘莲。湘莲还是不在,甚至会不会再回淮安府当捕头也不好说。湘莲一个江湖游侠,优点是一人吃饱了肚子不饿,缺点就是找不着人,没法联系。
走到扬州,薛蟠去了趟春风茶社,见到白帮主。
白帮主说,自从跟梅少爷打了一架,两个帮派就结下梁子。现在梅花帮四处派人砸海盐帮的场子,江北这大片,只剩下少数地方还能运行。不过海盐帮的根基主要在浙江一带,那边梅花帮的势力比较弱,所以海盐帮只是受损,并没有动筋骨。
薛蟠跟白帮主讲了运煤的安排,白帮主激动坏了。海盐帮把梅花令原物奉还给薛蟠,这步棋走对了。海盐帮是个小帮派,势力不大,经济不算宽裕。现在能接手煤炭运输生意,多了一份稳定收入,能大大改善经济上的窘迫。有了钱很多事就好办了。
白帮主是老江湖,虽然薛蟠说自已不认识梅花上人,但是白帮主完全能猜得出来,薛蟠跟梅花上人必然有重要关系。甚至将来某一天,薛蟠直接变成新的梅花上人。所以白帮主宁愿正面得罪梅花帮,抢下梅花令交还薛蟠,这份风险投资很冒险,如果赌对了,收益也十分巨大。
而梅帮主那个蠢货,太低估薛蟠了。白帮主一阵暗笑,梅帮主竟然幻想抢梅花令,这么好抢的话,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当梅花上人,真是不知死活。白帮主相信,只要站到梅花上人这边,海盐帮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现在运煤的生意送上门,这钱挣的舒服。白帮主觉得自已判断的很准确,薛蟠看似一个不学武术的废物富二代,实际深不可测,这背后一定是梅花上人的安排。白帮主觉得这笔投资做对了,未来一片大好。
薛蟠命海盐帮每月月初带船去怀远县拉煤,分别运到马鞍山和太湖。头几次运输,薛蟠会派人跟船对接。运输费用,薛蟠会让人按时结账,运费往高里算。
梅花帮会不会破坏海盐帮运煤生意?薛蟠已经想好了,会请怀县和苏州府派衙役跟船坐镇。梅花帮再勇,也不敢劫有衙役的船。有钱有势,就是好办事。再说这也是利国利官利民的好事,多赢。
谈妥之后,薛蟠带着运煤船去了宜城,安排好运输、堆放等环节。再安排窑工们试验从木炭转换到煤炭。紫砂壶是艺术品,消耗量不大,还是用木炭烧窑稳妥。另外再让他们搞家用的炉子,让工人家里也烧煤。
事情全部安排妥当,薛蟠带队回了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