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行完美收官,王千户带着大家回京复命。
镇抚使大人听了王千户的汇报,十分高兴。并且特别表扬了薛蟠,小薛同学思路敏锐,随机应变,真是人才难得。可惜小薛同学只是兼职锦衣卫,不能留在锦衣卫效力。
薛蟠跟各位领导同袍告别回家。
回到自已家,薛蟠受到了薛母宝钗香菱低调且隆重的欢迎。其他的跟香菱小别胜新婚啥啥的就不多赘述。
锦衣卫的官职虽然不高,但是对薛家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官永远比民高一头。薛家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安全性也提高了。商人,总是存在被黑白两道碰瓷的风险,有了官身就不一样了。
老张从江南回京,带了两船布匹,带了一批纺织机和红薯土豆,还有玻璃珠和玻璃杯。薛蟠命老张去联系户部,交割军需布匹,顺便给潘郎中送两千两银子。玻璃珠玻璃杯,家中留一部分,其余放到铺子里出售。另外随行了几个苏州庄户,他们带着种植技术来京城,去西郊田庄去住下。
玻璃珠和玻璃杯,就留在家里,自已用用,还可以当礼物送给亲友。玻璃珠玻璃杯,薛蟠看了下,透明度可以,但质地不均匀。目前做杯子是足够了,应该会有很多有钱人想买。
薛蟠回来之后,抽了两天时间去西郊田庄看看。这个田庄比较小,年初买进的时候薛蟠来过一次。原来的地主遇到财务困难,所以就卖了,正好适合薛蟠。纺织是开展了,但是工人能力要差些,布匹质量要差一些。红薯土豆也开始种上了,只要今年能在京郊的气候土质条件下稳定种植,明年就可以开始推广。
老张现在跟着薛蟠到处跑,京城生意的账目管理就交给老张的儿子小张,向宝钗和香菱汇报。具体的经营细节,薛蟠并不怎么懂,也不需要太关注。把细节交给手下,自已从宏观上把握大方向即可。当然,也要适时下到基层,了解基层动态,防止被欺上瞒下。
薛蟠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说服他们向外传播技术。从张家父子这种生意人视角,应该把这些来钱的先进技术牢牢抓在手里,赚到更多利润。但是薛蟠的想法与众不同,薛蟠的目标是向全社会扩散先进技术,拯救大明,赚钱只是附带。在扩散技术之前,利用技术优势赚一波红利就足够了。
张家父子一直不太理解薛蟠这种少赚钱的慷慨操作。不过既然老板如此大方,他们也没必要强行反对,反正一切都听老板的。账房先生,明白自已的定位。
薛蟠计划一两年内全家搬去苏州,然后把北京的生意交给贾府管。山屏和梧桐是薛家家奴,自然是带去苏州。老张父子是京城的自由人,是去是留,需要他们自已做选择,薛蟠不强求。
薛蟠让张家父子去看京城郊区的石灰窑砖窑之类的窑厂,找合适的收购下来,然后改造成玻璃窑水泥窑。如果二张要留在京城,就把窑厂给二张管理。这样的好事,张家父子肯定竭尽全力办好,为老板工作就是为自已工作。这也正好是薛蟠希望的。适当的利益安排,可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管理的艺术。
从田庄回城,薛蟠吩咐小厮去叫山屏梧桐。一个时辰后两人过来,山屏支支吾吾说,“上个月我们去了江南马县,但是事情不顺。上个月去马县,问了道路,就去看别人的铁厂。没想到被人当成贼给抓了。”
薛蟠大笑,“你们两个是不是看着就贼眉鼠眼贼头贼脑的。”
梧桐苦笑道,“我们两个看躲不过,就实话实说,闹到后来,被带到矿老板那边。好在那个老板还比较有见识,看出来我们不是一般人家。这个李老板跟我们聊了天,还请我们吃了饭。”
薛蟠问“矿厂产量怎么样,铁矿什么价格,生意行不行?”
山屏说,“他们三十多个工人,一年可以生产一百来万斤铁。大概能收五千两银子。生意还不错。”
薛蟠微笑,可以,我大明技术实力还行,等我收购之后,定然能大展宏图,“附近有没有愿意卖的铁厂?”
山屏说,“我们问了。李老板说他知道有个铁厂正好想出手,比李老板的铁厂要小一点。我们去看了,那个铁厂也不错。不过要买铁厂,还要矿监同意。”
薛蟠点点头,矿监这一关是肯定要自已去解决,这不是山屏梧桐能搞得定的。
山屏梧桐走后,薛蟠还在盘算铁厂的事情。这矿监是万历朝新出的事,专职收税,据说十分贪酷,民怨很大。自已是商人,不管多贪的官,都得去面对。既然是太监,自已也不认识别的什么太监,要不找苏州织造府汪太监试试?
看来要尽快再去苏州一次。家在京城,生意在江南,来回两地殊为不便。以后还是要搬回江南住比较方便。
想想现在已经是四月底,还需要在京城处理一下社会关系,然后给自已办个生日,再把苏州来的布匹交给户部,等这些事都办妥,正好五月底出发去江南。
五月初三是薛蟠生日。冯子英、薛蟠等几个狐朋狗友给薛蟠庆生,在一个舞坊聚会。长久不见,薛蟠跟兄弟们聊的火热。话题么,都是公子哥儿关心的,哪里新开了家酒楼,哪家的戏子长得漂亮。
唉,国家将亡,这些公子哥没有一丝危机感。其实在座的就有不少家族财务紧张,捉襟见肘。那个什么宝玉,虽然你长得帅,但是要不是我给琏二爷送了好几万银子,你们贾家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酒席上,那个户部潘郎中悄悄问薛蟠,“薛兄的新式纺织机赚了大钱,能不能给我一百架,我老家汉口人,能不能给我一批纺织机,到汉口开个纺织作坊,跟你们薛家不冲突。价钱就按市价给你。”
薛蟠当即拍拍小潘的肩膀,低声问,“汉口开纺织作坊的,不知是您的亲友还是家人?”
小潘说,“是我的族弟。”
薛蟠说,“这样,我先送五十架纺织机给您族弟。后续赚了钱,如果还要,就要按市价。潘兄您看如何?”
小潘说,“很好很好。就这么办。”
薛蟠当即拍拍小潘的肩膀,“我回头写信叫他们把机器准备好,您让汉口的亲戚六月底之后随时可以到苏州找薛家铺子。多来几个人,顺便学习怎么使新机器。”
小潘心想,这薛同学真是商人,这钱还要赚,“好好好。我叫他们到时候去找你。”
薛蟠之所以明说将来要收钱,是想告诉小潘以及更多的人,我很慷慨,但我不会无限免费,帮助大家建立商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