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苏州,山屏带着红薯和土豆回来了。薛蟠跟着一起下乡,结合徐大人的介绍,然后凭自已记忆编了一套种植方案,命庄主带着人一起研究。
然后薛蟠去看了纺织机的研制工作。又命山屏暂时就留在乡下,兼充监工。从庄户里物色几个机灵且稳重的小伙子,给山屏当助手,顺便培养起来,未来可以负责纺织厂的管理。
薛蟠往乡下跑了两次,新型纺织机终于研制成功。薛蟠命工匠立刻制造,立刻投入使用,立刻扩张产能。当然,参与研制的人员统统加钱。
薛蟠带着山屏跟工匠们聊天,希望他们留下来,继续研究改进纺织机,以及其他机器。将来薛蟠要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研究所。所以需要更多的房子,先让庄主再造几栋房子预备上。
纺织厂的场地就用田庄的房子,工人就用庄户家的女人。种子员工要找心灵手巧的,可以快速掌握新机器,甚至还能对机器提出改进意见。以后这些种子员工就是车间主任,培训师。
新的纺织机,效率五倍,成本三折,对当前市面上的纺织机形成碾压式领先。
薛家的本来就有布坊,有现成的销售渠道,把田庄自产的布匹加入到布坊里低价销售,立刻对市场形成冲击。等到消息传开,大家都知道薛家铺子的布质优价廉,大量的买家涌到薛家铺子排队。其他店家的传统布匹,只能降价销售,各个店家都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薛蟠也懂得有饭大家吃,等田庄里布匹产量上来之后,开始对外批发,让别家布坊都来进货,自已主要赚生产的钱,少赚销售的钱。有些聪明的商人买了薛家的便宜布匹,运到附近州府,在那边能卖高价。
随着新式布匹产量的提升,传统手工生产的布开始滞销。围绕薛家铺子为中心,形成了布匹价格梯度。向内价格便宜,但是很难买到。向外价格较高,但是容易买到。想便宜就要排队,想省时间就要多花钱。
随着布匹不断对外销售,银子也就不停地流入薛蟠手里。薛蟠赚到的银子肉眼可见的快速增加。终于有钱了,靠吃老本撑门面的苦日子终于过去了。
薛蟠在纺织业上的巨大成功,震动了本地上下。本来大家都知道薛蟠是个纨绔子弟,已经是吃老本濒临破产的破落户,现在突然整了个大活,一举逆袭。原来那个强盛的薛家又回来了。一时间,薛蟠成了本地最热门的话题人物。
薛蟠计划了一下,收到的利润一成给家丁等劳动者,三成给地方官僚。还有一成要慢慢地送贾府。虽然说贾府是亲戚,但是本质上贾府也是向薛家提供了政治保护,所以也要交保护费,这样才能长久。只不过对贾府要以逢年过节送礼的形式给,不要搞的太直接。这样剩下有五成,这才是真正进了薛家账上的利润。
随着薛家纺织业的大发展,产量越来越高,逐渐占领了苏州及周边的布匹市场。传统布匹的价格已经大幅度压低,就算有销量也没有盈利。传统手工纺织业者即使没有失业,也已经陷入经济困难。
技术进步,造就了富豪,也造就了失业。虽然整体民众福利是上升的。但对局部少数人是不幸的,也很无奈。
这就苦了地方官僚,薛蟠一家大赚特赚,其他纺织业者都被挤兑得接近破产,长此以往,地方秩序要乱。地方官守土有责,虽然他们不在意千里之外的皇帝,但还是希望地方安安稳稳。
地方官绅约薛蟠谈话,先是祝贺薛蟠商业大获成功,感谢薛蟠慷慨分肥,然后又对众多小纺织业者停工破产表示担忧。问薛蟠能不能对外销售新式纺织机,让大家都有得赚,否则失业人员太多,地方不稳啊。
薛蟠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好在自已只是需要从新式纺织机获得启动资金,本来就没有长期垄断的打算。所以薛蟠跟大家承诺,春节后开始对外出售新式纺织机,这样不会断了小织户的活路。开始的时候,纺织机可以卖的贵一点,少一点,薛蟠仍然能维持一段时间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等到以后会有能人开始仿制纺织机,这个禁不了,也不需要禁,薛蟠欢迎技术扩散。
当然,纺织体内优先卖给谁,卖多少,薛蟠都是可以拿捏的。技术优势可以泛化成社会地位的优势。社会地位高了,薛蟠以后办事也就方便了。
将来薛蟠还要向全国各地扩展,到各地开设纺织厂,还要附带推广红薯土豆,建立自已的情报体系。
薛蟠又拿出一千两银子,捐给学校和寺庙。在古代,寺庙兼具慈善功能,可以开设粥厂帮助穷人。散散财,赚点口碑,免得自已赚太多被人嫉恨。
虽然这样并不能完全解决小纺织业者破产的事情,但是薛蟠的诚意确实到了,官绅已经很感谢薛蟠的仁义。
周边城市的官和商也坐不住了。周边城市的本地传统纺织业破产,银子都流向苏州府,流向薛家。长此以往,周边城市就被吸干了。他们托人来找薛蟠,薛蟠也让他们等年后来购买纺织机,都有机会,不过肯定是苏州本地优先。
薛蟠赚到银子之后,当然也不会忘记汪公公。薛蟠拉上贾琏,去拜访了一次汪公公,奉上白银五千两,以及一批上好的紫砂壶。汪公公乐坏了,这年轻人太优秀太懂事了,颇有咱家当年的风采。
汪公公十分爱惜地拍拍薛蟠的手,深情地说,“薛公子风流倜傥年少有为,等我回京,把你推荐给上面,保你大展宏图。你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来找我,我一定想办法。”薛蟠赶快拜谢汪公公提携。
薛蟠知道,后面朝堂还要经历一段魏公公时期,跟汪公公搞好关系很重要。如果能以此跟宫里搭上关系,那就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