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共读千字文
陪孩子共读千字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陪孩子共读千字文 > 第24章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第24章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加入书架
书名:
陪孩子共读千字文
作者:
钧霆希音
本章字数:
10148
更新时间:
2024-11-20

这一日,女娲娘娘读《庄子·盗跖》看这一段——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之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疑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看完这段,女娲不仅点头赞道:“其余不论,倒是这个尾生,为了信守约会,竟然抱着桥柱被淹死了,确实是个守信之人。”

在旁边的原始天尊说道:“为一个信字,不惜生命,亦值得赞叹。”

“啥意思?那就是个笨蛋。”灵宝天尊问道,“守信诚然可贵。与其约在桥下等这被淹死,就不能到桥上等吗?几步之差,一条人命,竟分不清楚,你说不是笨蛋是什么?”

“庄周这个故事讲的是轻生而守信,讲的重点是尾生重信,到你这怎么就变味了?”女娲娘娘叹息一声,“德之于信,人之于器,亦是人修身之重者也。”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人们该怎样修习信与器——“信使可覆,器欲难量”。这之前的两句“罔谈彼短,靡恃已长”讲的是我们不要做什么,而今天讲的这两句讲的是我们要做什么。同样,这也是一个对仗句,而且是倒装句。正常顺序读下来应该是:“信,使之可覆;器,欲之难量。”之所以放到前面,是为了强调“信”字与“器”字的。这两句讲的还是个人品德修养的。

"信使可覆"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中的一句话: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诚信和正义是相近的,如果一个人的言语符合道义,那么他所说的话就可以被验证和实现。孔子的学生有子强调了诚信对于个人品德和行为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的言辞应该真诚可靠,并且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信”这个字。在之前讲解“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时,我们已经提到了“信”。我们先来说说“信”。“信”我们在之前“盖此身发,四大五常”里讲过,信是个会意字,秦汉的信字从人、言,或仁、言,会人言可信之意,人(仁)亦声。从结构上来看,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意思是信就是人说出的话就要实现,说到做到方为信。《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信也有很多异体字,如:?(xìn),訫(xìn),都是古文的信字。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即能履行诺言而令对方不疑,由此引申出确实和可靠的意思。

因此,信也就成了中华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德之一。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信德,那么他将无法立身和立命。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在前面介绍凤凰时曾提到,在中华文明中,信属于五行中的土,主管着元气。土对应人体的脾胃,而脾胃则主宰着后天的元气。大地属土,其德行在于信。凡是不讲信用的人,都会伤害自已的脾胃,损害自身的元气。如果大地不守信用,那么这片土地的地气就会消失,春天不会有生机,夏天也不会有生长。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使”,最初的“使”字本义当表使者之“使”字形较之战国时期少了一个人字。战国时开始追加人旁,从形体上强调“使”和人事相关,或追加辵旁,表示其义和出使有关。秦独行从人的使字,此后遂以之结体。本义为派人做事,差遣,指派。《说文解字》:“伶也。从人吏声。??、??,古文。”所以“使”字左用“人”表意,右用“吏’兼读音。“吏”本意是记录、管理君王“史”的人,再加“亻”,更显使用、指使的意味。引申为使得。后引申泛指支配,支使,又引申役使;用;驾驭;做等,引申特指受命出使,受命出国。

“覆”字是个形声会意字,其本身是翻转、倾覆的意思。《说文解字》:“覆,覂(fěng,翻,倾覆的意思)也。一曰蓋(gài同盖)也。从襾(yà覆盖,包裹的意思)復(fù)聲。”《说文解字注》:“覂也,反也。覆覂反三字雙聲。又部反下曰。覆也,反覆者、倒易其上下。如襾从冂而反之為凵也。覆與復義相通。復者、往來也。从襾復聲。一曰葢(gài同盖)也。此別一義。此舉形聲包會意。” 后来引申有颠覆、灭亡、覆盖等意义。此处应该是同“复”字,引申义为反复审查、核实、检验的意思。

综上所述 “信”,指的就是信用。“覆”,就是要经得起反复验证。“”信使可覆“”说的是:与别人有约定讲信用,一定要诚实,要经得起反复的考验,这样就不会说虚妄的言语了。《论语述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一讲的是忠——忠于值守,忠于组织,忠于国家;第二就是信,取信于朋友;第三就是对理论的实践,学的任何东西都要经过反复实践,实践见真知。“信使可覆”这四个字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深远而重要。它涵盖了两个关键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当我们面对他人的请求或承诺时,要保持谨慎和深思熟虑。在答应别人之前,我们需要认真评估自已是否有能力、意愿去完成这件事。不能轻易许下无法兑现的诺言,否则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同时,也要考虑到事情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因为一时冲动或面子问题而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诚信和责任感。

第二个方面,一旦我们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做到最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不能半途而废或敷衍了事。这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已的尊重。只有通过努力实现自已的承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认可,树立良好的口碑。此外,将每一次承诺视为一种自我提升的机会,不断追求卓越,也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信使可覆”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慎重对待自已的承诺,并全力以赴地履行它们。这样既能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展现出自已的诚信和责任感。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一准则,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承诺。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工作伙伴,我们都需要保持诚实和守信。如果我们不能履行自已的诺言,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甚至可能破坏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信使可覆"的原则,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此外,从社会层面来看,诚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当每个人都能遵守承诺,言行一致时,整个社会将充满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无论从个人还是社会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珍视诚信,以实际行动践行"信使可覆"的理念。

我们接着讲“器欲难量”。我们还是从文字来讲起。

“器”是个会意字。四“口”表示众器物的口,“犬”守护着,以防丢失。本《说文解字》:“器,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在古代,器物相对简单,大多是一些粗糙的陶器,用于盛装粮食等基本生活用品。因此,"器"这个字的构成方式非常巧妙。它的四周都是"口",这恰好象征了陶器通常具有较大的开口。同时,"犬"这个部分不仅兼具了读音,还蕴含着看守的意味。这样一来,"器"字就明确地表示了器具、物品的含义。

例如,在《周礼·司约》中有这样的记载:"器约谓礼乐吉凶车服所得用也。"这里的"器"明显指的是各种器具和用品。这些文字都强调了"器"作为器具的意义。通过这种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事物的命名和定义方式,以及他们如何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中汲取灵感来创造文字。

那有人问了:“孔子讲的’君子不器’意思不就成了君子不是东西的意思了?”其实不然,《易经系辞》:“成形曰器。”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说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器是万物体现出来的相。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心怀天下,领悟大道,不能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法言先知》:“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 这里的“器”用的就是引申出来的意思。在这这句话里“器”的意思更应该体现的是度量和胸怀。

“欲”,是一个形声字兼会意字。从战国开始到最后楷书字形皆为从欠、谷声。“欠”的古字形象人打哈欠的样子,引申可以指人,作为形符,表示义与人有关,或以为欠像张口有欲望之义。西周金文很少看见欲字,但用谷为欲望之欲,如师询簋(guǐ)铭文:“率以乃友敦敌(捍卫)王身,谷(欲)女(汝,你)弗以乃辟(君王)函于艰。” 这里的“谷”其实就是“欲”。《说文解字》:“欲,貪欲也。从欠谷聲。”《说文解字注》“欲从欠者,取慕液之意,从谷者,取虛受之意。”“谷”和“欠”合在一起表达出来的是人永远吃不饱,山谷永远填不满,这或许就是“欲”的本源。

而古人认为欲望的一切根源在于“心”,为了强化欲望源于心理,后来也有加心字底写作“慾(yù)”。《十三经注疏》:“心所贪爱为欲。”《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欲”本义指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得到某种东西,也指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得到某种东西的要求,由此又引申为喜好,喜爱和想要,需要。

“难”有繁体字做“?”,始见于西周晚期金文。形声字,从隹,堇声,形旁隹为禽鸟之象,表示难的本义与鸟有关。《说文解字》:“?,作??,鸟也。本又作??。”后假借于不容易,困难。《玉篇》:“不易之称也。”《广韵》:“难,艰也。不易称也。”后来引申为为难等意思。这里字义转折还是比较大的。具体是如何转变过来的还是本身就是两个字,还有待大家后续探究。“难”读nàn时,本义指茂盛。《朱熹集传》:“难,盛貌。”后来引申为危难;祸患。在这句话里,难的意思指的是其引申出来的意思——难以,有困难去做某事的意思。

“量”,在古代指的是用来计量容积的量具。《集韵》:“斗斛曰量。”《释文》:“量,斗斛也。”《礼·明堂位》:“颁度量,而天下大服。”《说文解字注》:“量,谓豆、区、斗、斛、筐、筥(jǔ圆形的竹筐)所容受。”《前汉·律历志》:“量者,龠(yuè)、合、升、斗、斛也。”《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使用“度”来表示丈量长度的单位,而“量”则用于衡量容积的大小。至于“衡”,它代表着丈量物体重量的标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时候,所统一的正是这些重要的计量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度”、“量”和“衡”这三个字逐渐引申出了更多的含义。例如,它们可以用来形容对事物的估量、揣度或计算。此外,当“度”字读作第四声(liàng)时,还可以表示限度、限量或制度等概念。

“器欲难量”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胸和度量应该非常广阔,甚至超出常人的想象。这意味着,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或挑战,都能够保持宽容和大度,不轻易被琐事所困扰。俗话说得好,“侯王颌下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一个有作为的人应该具备的胸怀和气度。

一个人的心胸宽窄程度决定了他是否能够承担重要的责任并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一个人的站位高低也会影响他的见识和眼界。当一个人站在更高的位置时,他能够看到更多的事物,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同样,当一个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时,他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把握机遇,实现自已的目标。因此,一个人的心胸越宽广,眼界也就越高,他所能得到的机会和资源也就越多。

总的来说,“器欲难量”提醒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断提升自已的格局和眼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幸福。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包容他人的不足和错误,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的观点和想法,不断拓展自已的思维边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人。

曾经有个故事说得很好,有一个人和人起了争执后就绕着自已的土地走,等他成了富翁后,和人起争执还是绕着自已的土地走。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贫穷的时候,我绕着土地走想我还这么穷,我的土地还这么少,哪有时间和别人去计较呢?等我富有了的时候,我想我都这么富有了,还何必与人计较呢?”这也是一种度量,一种心胸。心小量窄,你就只计较你自已关注的一点或几点上,无法包容别人,必然自已的路就越走越窄,这是一定的道理的。唐朝著名的两大奸臣“口蜜腹剑李林甫”、“笑里藏刀李义府”,他们是嫉贤妒能,最终都没有好下场,这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

综上所述,这两句是从人的诚信和器量讲的人的品德修养的,是努力提高自已,勇于认识并改正自已的基础上,在品德方面更高的修养。这里说的是信德与器量的重要性。人无信则不立,人无德则不行,没有信德的人,永远不能立身、立命。量小非君子——没有器量的人,难以担当重任、成其大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