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周处确实不错。知道了自已的错误,立即悔改,战虎杀蛟,为民除害…….”灵宝天尊看《晋书 周处传》感叹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必改,善莫大焉。”
“圣贤就没有过错了?师弟造物造最初一批软体动物,发现其非死即伤、无法生存后,立即修改,也是善莫大焉。结果,这世界上的动物差点都加了壳。”元始天尊在旁边笑着说道。灵宝天尊一听,知道元始天尊拿最初自已造物的失误来开玩笑。当时灵宝天尊造了一批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太软了,无法适应布满岩石和草木的陆地,造出来后便死伤惨重。灵宝天尊给水里的动物外面加了壳,造成很多贝类直接沉底,只能靠洋流行动。最后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才有了各式各样的动物。
“老拿那个事取笑我。我不就犯了那一次错吗?”灵宝天尊指了指元始天尊,“你就知道揭我的短处。我也说说你在封神大战的那点儿破事——”
“这个崔暹不错。”正在看《北齐书》的女娲看到两个人争吵,开口说道,“这样的人才是有德之士,不像你们俩,老揭别人短处。”
“嗯?”两人目光顿时转向女娲,“比我俩还好?他好在哪里?”
“我给你读读。”女娲朗声读道: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邢邵的字,指的是邢邵)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这人是不错,的确比你强。”灵宝天尊对元始天尊说了一句,转身就跑。元始天尊立即追了过去。女娲望着他们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
女娲讲的崔暹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看一下,故事的内容是:(北齐)世宗听邢邵说崔暹的不是感到很不高兴,于是对崔暹说:“你说子才(邢邵的字)的长处,子才却专讲你的短处,这真是个不知好歹的人啊。”崔暹说:“子才说我崔暹的短处,我崔暹说子才的长处,说的都是事实,我也不会因此和他产生嫌怨。”崔暹也因此更加收到世宗皇帝的器重。由此可见,崔暹的品德是多么高洁可贵,这也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向上的过程,就像一棵幼苗一样根植于土壤之中,向着天上的阳光努力生长,最终长成一棵大树。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影响生长的枝杈出现,我们要及时给它修剪掉;会有滋润它的雨露,我们要让它尽力吸取。但不是每棵树都会结出桃李,不是每棵树都能成活千年,也不是每棵树都能够笑傲风雪,更不是每棵树都会长成参天大树。每棵树都会有棵树的形态,每棵树都有每棵树的历程,每棵树都有每棵树特点,能结桃李的长不成参天大树,能成活千年的不一定能够成为栋梁之材,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同样地,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拥有自已独特的优点与缺点。一个人人可能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而在其他方面就有可能相对较弱。人无完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每个方面都很厉害——就像没有任何一棵树又能结满桃李,又能寿载千年,还能笑傲风雪,又能成梁成柱一样。然而,当我们面对自身时,常常能轻易地发现自已的长处;但我们审视他人时,却往往更容易关注到他们的短处,特别是在两人处于同等竞争条件下的时候。
首先必须明确指出,这种现象是完全正常,而且完全无可厚非的。原因何在呢?人们只有看到自已的优势,才能够获得足够自信。但倘若一个人甚至连自信都丧失了,又怎么获得别人的相信呢,又怎能激励自已去追求并实现成功呢?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尽力去认识自身的优点,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然而,当我们察觉到他人的不足之处时,我们又应当如何应对呢?
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聊聊“罔谈彼短,靡恃已长”。上一章的“知过必改,得能莫忘”讲的是我们要怎样做的,我们要改正我们的错误,牢记我们掌握的知识,感恩于给予我们知识的人。而这两句讲的是我们不要怎样做的。
这从网上查资料说是这两句话,出自汉朝崔瑗的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对比起来,这句可能是最为贴切的。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句座右铭的意思就是不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炫耀自已的长处。两句也是说我们怎么能够成为一个有良好自身修养的人的。其实在古文中,类似的词句还是有很多的。《太上感应篇》云:“不彰人短,不炫已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诸如此类,我们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先说“罔谈彼短”。“罔”的最初就是“网”,其甲骨文的字形像是在用木棍等做的支架上编成的用以捕捉鱼、鸟、兽等的网形。本义是捕鱼及捕鸟兽等用的网。到了战国时期,文字为便认知与识读,就在“网”的基础上加声符“亡”而成“?? ”,也就是“罔”与最初的网字进行区分。《说文解字》“罔,网,庖牺所结绳以渔。从冂,下象网交文。凡网之属皆从网。??(罔),网或从亡。”这时的“罔”与“网”虽然是两个字,但最初的意思还是相同的。直到后来才引申出了后来的意思。
“罔”意思是什么呢?《尔雅·释言》:“罔,无也。”这里的“罔”的解释就是没有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不的意思。我们从字形上看,这个字的意思是网里面什么都没有捕捉到,就成了“罔”。个人觉得“罔”是费尽心思下网捕捉猎物却一无所获,这里面蕴含着失落,有些“枉费心机”的意思,后来引申为“迷惑无知、一无所获的样子”。例如《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字还被假借来表示无、没有等意义。 “罔”还引申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可”“不要”的意思,例如《尚书·大禹谟》:“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这里的“罔”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短”,象形字,始见于金文。在金文的字形里左边是“矢”,表示和箭相关,右边的“豆”,跟我们现代吃的豆子没关系,古代的豆,是一种容器。而我们吃的豆叫做“菽”。这里的“豆”表达的是"逗",表示停顿的意思,综合下来,表示箭的射程很近就停了下来。造字本义:箭射得不远。本义指不长。《说文解字》:“短,有所長短,以矢爲正。从矢豆聲。” 表示短不短可以用弓矢来衡量。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
“罔谈彼短”表面的意思就是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前面我们说了:人看别人最容易看到的是别人的短处,而看自已最容易看到的是自已的长处。同样,别人看自已也容易看到自已的优点,看到对方的缺点。这无可厚非,人总是要有自信的,如果人看自已只看到自已的一身缺点,自已都不相信自已,那么谁还能相信你呢?所以,人还是要善于发现自已的优点和缺点的,同时也要去学习别人的优点;而对于别人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人说我和三个坏蛋——一个强盗,一个小偷,一个诈骗犯同行,他们也是我的老师吗?可以肯定的回答:是!为什么?孔子后面跟了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好的可以作为正面教材学习,坏的也可以作为反面教材来学嘛。我们可以把别人的长处和缺点作为我们的教材去学习,但不可以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为什么呢?要记得当你伸出手去指责别人的时候,虽然一根指头在指别人,却有三根指头是指向自已的。也就是说你在揭别人短处、伤害别人的时候,有多少是要反作用到自已的身上呢?
陈抟老祖在《心相篇》里也说:“好矜已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喜欢称赞自已长处的人,不要指望能够取得和高德成就与功名;而喜欢谈论别人缺点的人,一生中的障碍会很多,到了最坏的程度可以伤及自已的身心性命。
我们接着说“靡恃已长”。
“靡”是个形声字,从非,麻声;始见于篆文。其字形由“麻”和“非”构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解释也不同。说到这里,我们要说说“麻”这个字的由来。《黄帝内经·素问》上说:“麻麦稷黍豆为五谷。”上古时期人们把麻是很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麻籽当粮食吃,麻的皮可以用来织布,用途很广。“靡”字的意思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不把麻籽当粮食吃掉而把它扔了,由此就形成了浪费的含义。例如《墨子?节葬下》:“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后来由浪费引申到《尔雅·释言》:“靡,无也。”《诗·邶风》:“靡日不思。”“靡”都是无、没有的意思。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靡”字最初的意思可能与田地中的麻杆有关。当这些麻杆还未收割时,它们都是笔直挺立的状态。然而,如果我们从相反的角度来看看这个场景,想象一下当麻杆不再直立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这就是“靡”。那么可以说,“靡”字也蕴含了倒下的意义。比如,在《左传·庄公十年》中有这样一句话:“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其中的“靡”字就有着倒下的意味。
有趣的是,它与“罔”的词性相似,同样是一个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性动词,可以理解为别、不要的意思。
“恃”,形声字,从心,寺声;始见于篆文。篆文中,其字形左边是“心”,表示和内心有关;右边是“寺”,寺在古代表示的是官署;综合下来,表达的意思是心里面有了官署做了依靠。《说文解字》:“恃,赖也。从心寺声。”《广韵》:“恃,依也。” 《集韵》:“恃,仗也。” 其本义为依赖,依靠、依仗的意思。如成语恃强凌弱,有恃无恐等,都是这个意思。
“长”(g),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在家古文中,其字形最初像人长发而拄杖的样子,或省去所拄的杖形,意思是(头发)长的意思。现代人分析这个字的构形本意多从“长发”入手,引申为长久之长(g)。然其字构形与老字同作拄杖形,其本义也有可能是年长(zhǎng)或长(zhǎng)老。现代人以“长”(g)为本义,指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大。《说文解字》:“长,久远也。从兀从匕。兀者,高远意也。亡(亾wáng)声。久者,不暂也。远者,不近也。”后来也引申为延长,擅长,直至引申为长处、优点的意思;同时由年长引伸为滋长和长幼之长(zhǎng)。
综上所述,“靡恃已长”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因为自身拥有某种优点或长处就变得傲慢自负、自高自大;也不能仗着自已有才华就看不起别人,从而停止进步。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无论一个人多么优秀,都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保持谦虚和不断学习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已的能力和素质,实现更高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个道理,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正如古语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已的优势和不足,并学会发挥自已的特长,同时不断提升自已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自已的价值和目标。
“罔谈彼短,靡恃已长”这两句话里强调了两个不要:第一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第二不要依仗自已的长处而骄傲自大。自大再加一点,就是“臭”字。《易经》里八八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爻皆吉无凶,那就是“满招损,谦受益”的谦卦。这是古人的行事原则是谦恭礼让,不揭露他人的短处,不炫耀自已的长处;遏制恶、宣扬善,给予多、索取少。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在言语上、行为上和内心保持“温良恭俭让”的美好品质。
有一句话说得好:“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在面对他人的缺点时,我们不仅不能停留在批判和指责上,更要以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不足和局限。
我们可以尝试从他们的角度去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也许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缺点。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来帮助他们改进和提升自我。此外,我们还可以把他人的缺点当作一面镜子,反思自已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有的话,那么就可以借此机会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同时,我们更要去发掘别人的优点,学习人家的优点。对于我们自已,要努力去发现自已的缺点,就像上一讲说的“有过必改”,并不断改正并补足自已的短处。总之,在处理他人的缺点时,我们要保持一颗包容的心,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差异,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和帮助他人成长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同样,我们应该珍惜自已的成长历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晴空万里,我们都要坚守自已的信念,勇往直前。因为,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最后,愿我们都能像那些茁壮成长的大树一样,拥有坚定的根基和不屈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绽放属于自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