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流浪纪实
70年代流浪纪实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70年代流浪纪实 > 第5章 中专生活(上)

第5章 中专生活(上)

加入书架
书名:
70年代流浪纪实
作者:
秋叶的细语
本章字数:
6574
更新时间:
2024-11-19

1989年爸妈秋远高、王立琴一起送秋一萍去学校,五姑秋泽群想要去看看秋一萍的中专学校如何。也一起送秋一萍送去中专学校。

一直在家待了18年,现在要离开家,王立琴不舍秋一萍的离开。

万州中医学校在同一个省的东北方向。那时交通工具不发达。

从市区锦城坐一天的火车到安城,在安城住一晚,第二天一早乘坐轮船一白天,接近傍晚才到达万州。

秋一萍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火车、轮船。

坐上火车,将行李放在行李架上,然后坐回座位,同秋远高、王立琴坐在一起。

随着列车缓缓启动,透过车窗,看着站台上逐渐远去的风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

火车行驶在轨道上,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这是旅途中最动听的旋律。

秋一萍望着窗外飞逝而过的田野、山川、河流,还有那偶尔掠过的村庄和城市,心中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敬畏。

那年出门后才知道火车票、轮船票涨价了。出门所带的钱紧张,不能去住旅馆,从锦城到安城后,秋远高、王立琴、秋泽群、秋一萍就在轮船售票厅坐了一个通宵。

第二天一早六点二十分,秋远高、王立琴、秋泽群、秋一萍在街边摊点分别吃过一碗小面来到六码头上船。

这一艘巨大的游轮,有四层。随着汽笛声长鸣,轮船离开了安城。

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原图风景如画。

轮船缓缓前行, 秋一萍来到轮船甲板上,放眼望去,巨大的江面让人感受到自已的渺小。

阳光温柔地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与岸边的山峦、绿树相映成趣。

江边时有人在晾晒榨菜。

经过两天的颠簸,来到了万州中医学校,到学校一看,秋一萍感到莫名的失落。

现实的学校比想象中美丽校园落差太大。

整个学校不大,坐落在一大山下面,城市的西郊,校园里有一栋教学大楼,四层楼,所有教室没有完全利用。学校办公室也这栋楼。

学校一共只有六个班级,住宿也在教学楼里面。一个班全是女生,住在一个大寝室里。

教室、寝室在一层楼。

秋泽群说道:“这学校还不如我们市区卫校。”

秋一萍有点失望,秋远高鼓励着秋一萍,“不要在乎环境好不好,要认真学习,以后走上社会才会有机能参加工作”

在父亲的安慰下,秋一萍也只有接受现实。

秋远高、王立琴、秋泽群安妥好秋一萍的一秋入学手续,便原路返回。

王立琴与秋一萍分离时恋恋不舍,王立琴拥抱着秋一萍。

秋一萍第一次这样远离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夜夜盼天明”

王立琴说道:“好好读书,经常给家里写信。”秋一萍流着眼泪:“嗯,我会的。”

王立琴回到家,时常牵挂着秋一萍。会想着女儿在学校是否吃饭,是否添衣保暖,是否遇到困难和挑战。

这些担忧和关切,在收到秋一萍写信回家报平安时有些安慰。但那份牵挂并未因此减少分毫。

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对基础和实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

需要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护理技能、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针灸学等,为将来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班上同学是从全省各地找来的。

中考成绩相对各个市区的卫校要高很多。

大家都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努力认真对待学习。

在班上秋一萍与另外两名同学陈琼芳、卢定惠是来自一个区的,在家乡不认识,来几百里之外的学校认识了。

陈琼芳身高一米五八,身材匀称,双眼皮美女,眼睛深邃明亮,标准的瓜子脸,说话时嘴角会带出酒窝,让人以为她在浅笑,乌黑的头发,黑亮的眼眸,肌肤如雪,细腻光滑,写一手好字。

卢定惠也是美女,身高一米六一,身材偏瘦,一张小脸,眉目如画,眼睛很亮,灵秀清雅。

给人一种自信、理性、宽容、大度的印象。

我们三人过后成为好友,年龄相当,仨人的生日前后相差十天左右。

真所谓有缘千里来相识。现在所说的闺蜜也不过如此。

学校每个月补贴27.5元的费用。这27.5元基本上够一个月的伙食费。每个月发27.5元钱时都换为饭票、菜票。

早上馒头、稀粥。中午、晚上都是大米饭三两,一小菜。

小菜1角5分钱。有荤菜,回锅肉5角5分,肉片6角。

一般一周吃一次荤菜,或者要考试前要补充能量,会吃一次荤菜。

秋一萍身高一米六三,个子大,喜欢体育运动,在学校一段时间坚持晨跑。

学校运动会会参加推铅球、800米长跑比赛。比赛成绩尚可,其他课程跟班上同学不相上下。就体育课成绩会好一点。

学校班上同学,同吃同住,在一间大寝室住上下铺,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复习,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

秋一萍每个月会给家里写一封信,讲述自已的学习生活。

秋远高每个月邮寄给秋一萍20元生活费。担心秋一萍在学校会无聊,专门买了一个小型收音机给秋一萍。

哥哥秋见明有时也会给秋一萍邮寄生活费。

秋一萍喜欢听评书,每天中午班上其他同学也会来到秋一萍床前一起听评书。

一年的中专生活一晃就过去了,暑假秋一萍、陈琼芳、卢定惠同一路回家。

回家后三个同学一起串门,相互到三个同学家里玩耍。

暑假又是稻谷收割玉米、稻谷的季节。秋见明周丽仙同秋一萍一起帮着帮着家里做农活。

秋一萍的妹妹秋丽,初中毕业复读两年没有考上中专,秋远高给家里人商量决定,让秋丽去秋见明教学所在的中学读高中。

这个暑假姑姑家女儿李桃考上了中专,秋一萍去给李桃参考填志愿。

填报了市外的一幼师学校。李桃被录取了。

李桃在上中专时通过《知音》期刊杂志交一文友,后来发展为恋人,结婚生子,去武汉工作,辛福一生。

第二年中专生活开启,这年课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上解剖课,姜老师为了让学生能记住人体骨骼结构。

将作为标本的人体骨骼发给同学们。每个同学发三块人体骨骼,并要大家相互交换,熟悉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结构。

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来到一楼实验室,在实体标本上,进行实际操作讲解,直观了解人体结构。(这真实的人体骨骼来源于遗体捐赠,是文革时期一个三十岁的男子遗体,经过特殊处理后用于教学)

班上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中专生活使大家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

班上同学开始谈恋爱,卢定惠与在省城读中专的初中同学万钢谈恋爱了。

陈琼芳暑假回家与同一大队的兵哥哥钱明见面交流后,谈恋爱了。钱明是参军考上军校,在读军校,暑假回家遇上陈琼芳。

秋一萍在中专二年级寒假返校途中见证了自已的爱情。

1991年春节,开学的日子临近,要准备返校了。

卢定惠、陈琼芳、秋一萍三人在一起,另外还有卢定惠的初中同学在省城上中专的万刚、在安城上大学路伟。

路伟身高一米七五,身穿一件简洁大方蓝色运动服,领口微微敞开,透露出几分随性又不失文雅的气质。

圆脸,鼻梁挺直,嘴唇微抿时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自信,一头有些蓬松跟的短发。

路伟在安城一外语学院上大学。

大家一起在傍晚七点,市区锦城釜溪河边相聚。当时锦城正在举行春锦城第五届灯展活动,锦城灯展活动美四年举行一次。街上到处人满为患。

在拥挤的人群中,秋一萍与卢定惠、陈琼芳被挤散了。大家要乘的是晚上十点四十的火车。

秋一萍和路伟拥挤在一起,路伟当即邀请秋一萍去锦城人民公园观看灯展。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一场璀璨夺目的灯会悄然拉开序幕,将夜色装扮的如梦似幻,仿佛步入了一个光与影交织的梦幻世界。

公园亭台被各式各样的彩灯点缀的熠熠生辉,流光溢彩之中透露出浓厚的历史韵味与节日的喜庆。

灯火阑珊处,红灯笼高高挂起,随风轻摇,照亮了公园的每一个角落,也温暖了每一位观灯者的心房。

湖面上,一盏盏精美的水灯随波逐流,点点灯光倒映在水中,与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

人群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人们兴奋地穿梭于各个灯组之间,共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团圆与欢乐。

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各种各样的传统小吃摊位前人头攒动,热气腾腾中传递着家的味道与节日的温馨。

秋一萍同路伟在灯展公园观灯一个半小时,路伟买了一本灯展纪念册送给秋一萍。

因要去火车站乘坐火车,走出公园忙着赶向火车站。

秋一萍、卢定惠、陈琼芳及其他几人在火车站相聚,便乘火车出发。

秋一萍、卢定惠、陈琼芳、路伟一起乘车东行去锦城,卢定惠其他同学是西行去省城。

大学、中专学生回家、返校火车硬座票半价,四人都是硬座车票,夜晚乘车睡意全无。

一行四人,在乘坐火车上交流着。通过交流相互知道了彼此次的通信地址。

经过一夜的行驶,第二天早上七点五十分,火车到达了安城。

路伟同秋一萍、卢定惠、陈琼芳分别。三人前往长江码头乘轮船前往万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