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初判,天地肇生。盘古开天辟地后,轰然而逝,身体化作了寰宇中的万物。盘古化完了就没事了。而天地万物怎么运作呢?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鸿钧的事情了。前面我们讲了混沌中“物化盘古,道演鸿钧”,现在盘古复归万物,万物之道就要鸿钧老祖(也就是鸿钧)来演化了。为什么要演化大道呢?因为不演化不行啊。《易经》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我们就从天上来讲。
不演化的天空是啥情景?天空中这边的是太阳,那边的是月亮,这哥俩想去哪去哪,想干啥干啥。太阳偷懒了,这片大地几年都是黑夜;月亮勤快了,那片大地几个世纪也没有白天。有的时候哥俩碰个头小聚一下,你都不知道到底该算是白天还是黑夜。星星就更不用说了,没事到处溜达,想睡觉就睡觉。哪天烦了,照着大地就砸,嘴里还叫着“看我砸不死你”。就连三十三天外的鸿钧落到地上都得小心翼翼的,弄不好那个星星看他不顺眼,砸在他头上,就是砸不死也弄的是满头包。所以,鸿钧老祖就演化出大道三千来规矩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那怎么演化我们刚才说的日月星辰呢?
下面我们就讲一下鸿钧老祖干的天道演化——“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在这要说一下,这只是演化三千大道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世界还在不断的生成演化之中,就像易经里讲的一样——“两仪生四象”。天地成形以后,宇宙中的万物也逐步地演化,整个宇宙也逐渐地运行起来,有了生机,不再是空空荡荡地一无所有了。
我们先从“日月盈昃”开始,日月咱都不讲了,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东西,在晴天的白天和晚上去看看天上那两个最亮的东西就行了。咱们现在就只说说“盈昃”。
下面咱们先说说“盈”。《说文解字》说:“满器也。从皿、夃(gǔ,yíng)声。”说容器装满了就叫做盈。这里的盈指的是盈满,这可以针对很多事物来讲的。本文针对月亮来说的;这里的“盈”实际上是指月亮的变化,省略了“缺”字。盈缺是相对的。月亮十五是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啥意思?每个月的阴历十五,夕阳落山和满月升起来同步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
有人会问:那没月光的那天叫什么呢?古人称每个月的初一,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来了,像镰刀一样,这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D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月,最后到变成弯弯的,叫做残月,然后就是晦。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形状是相对,新月和残月的形状也是相对的。
这小朋友观察月亮的时候可以仔细看一下。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亮本体完全被太阳遮住了,看不见月光了。
那什么是“昃”呢?“昃”的读音为“zè”,《说文解字》:“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意思是太阳向西倾斜,就是说太阳西斜,是针对太阳说的。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正午的时候位置最高,一过午时就叫昃。至此太阳开始西斜,下降了。这里省略了“升”或者什么和昃相对应的字。全文应该是日升昃,月盈缺,这就可以讲明白了。
“日月盈昃”讲的是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月亮满了又缺,缺了又满;循环往复,昼夜不息。指的是日月已经形成,按照自然规律开始运行起来。
鸿钧老祖演化出“日月盈昃”。日月东升西降,各司其职,各循其道。太阳值白班,月亮值夜班,各干各的,互不干涉。为了更替,太阳有了升降的变化。为了方便统计月数,还特意安排月亮有了圆缺变化——从缺到圆,再从圆到缺合计为一个月。
那么,鸿钧老祖怎么演化星辰呢?下面咱们接着聊一下“辰宿列张”。那什么是“辰宿”呢?
咱先说“辰”。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蛰虫在惊蛰时苏醒后蠢蠢欲动的样子,引申指震动。《说文解字》:“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靁(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辰,房星,天时也。凡辰之属皆从辰。”指的是三月份房宿当值的时候为一年之辰,指的是天时这时候万物始生;辰,还指辰星,也就是指当今的水星,也称为房星,还指对应的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
说到星辰,我们也要说说星。在古代,星不仅仅指代天上的星星,还有代指“金木水火土”五星的意思。在中国古代,五大行星是和太阳、月亮并列的,称为日月五星,一起叫做七政,称作七曜(yào)。《尚书?尧典》中记载道"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宋蔡沈传:"七政,日月五星也。七者,运行于天,有迟有速,犹人之有政事也。"这是古人把日月也当成了行星。实际上,我们现在都知道日为恒星,月为卫星。古代在日、月加上五大行星统称作七曜(yào)外,单独的金木水火土也称做五纬(纬为织物的横线,这五颗行星在天空上,象纬线一样由东向西穿梭行进)或五曜。
我们再说回“辰”,古人也把日月之会称之为“辰”:由于每月初一夜半,月亮与太阳相会(月亮不可见,在地下与太阳“相会”),古人将每月初一夜半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称为“日月之会”,也叫“辰”。最初的辰,还有北辰之说,指的是北斗七星。后来广义的辰,成为了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在这里的辰指的是十二辰宫,也可以泛指天上的星星。这里的“辰”本人认为更多的指的是黄道十二辰宫上的星星。
说到黄道十二宫,我们就不得不讲讲我们古代的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里面讲究黄道、白道和赤道,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古代认知的天体运行的轨道。
那什么是“黄道”呢?黄道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转一圈所形成的轨迹。黄道是天球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就是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中国人出门做事,喜欢挑个黄道吉日。那么有人一听就跳起来了,“胡说!不科学哪。我们小孩三岁都知道地球围着天阳转,到你这儿太阳怎么会围绕地球转了呢?”我承认事实上是地球围绕太阳转。我要说这要看基点在哪里,如果以地球为基点,以太阳为参照物,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动,确实是太阳围绕地球转。人们最初的认知就是这样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日升日落。
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不垂直,所以天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重合,两个平面有23°26'21的夹角角度(公元2000年测值)黄道和赤地球道面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两个平面的交角点就是春分和秋分。地球望过去,太阳由南变朝北运动的点就叫冬至;由北向南运动点叫做夏至。
在地球上观察太阳运动所形成的视运动的轨道就叫黄道。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12次或12宫。天干地支来讲,就是从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
那什么叫白道呢?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叫白道。
下面再说赤道,这里指的是天文赤道,不是地球赤道,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极之间,画一条假想的平行线,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两部分的零度纬线。一年当中,赤道有两次太阳直射,所以赤道地区属于热带,终年天气炎热,气温很高。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
“辰”说完了,下面咱再讲一下“宿”。《说文解字》:“宿,止也”。这里指的是静止在天上的星团,也就是广义的宿。那么星和宿有什么区别呢?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一组星,就叫宿。我们用肉眼看天上的星,基本上都是星座、星团,一疙瘩一块的,根本数不出有多少个,只能叫一宿,也就是一个星宿。
中国天文学最鼎盛的隋唐时期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墙,就是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套。然后再按东西南北,像切西瓜一样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分成四块,从而形成了“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象。我们之前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指阴阳、其在形为天地,在人为男女;而四象,在天为我们刚才说的四象,在方向为东西南北,在季节为春夏秋冬。所以两仪、四象,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天四象分别是: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每象上各分为七宿,也就是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就是不动的星星,像太阳一样,今天是这样,明天还是这样,一万年还是这样,永远不变,便于观察,便于比较。每一方的七组星宿,加起来是二十八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十八宿。实际上,四象的这四种动物形象,是把二十八宿的相关七宿连起来以后形成的。
二十八宿,是黄道附近二十八组星象的总称,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重要创作。这是上古时代华夏族先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
为什么是每象七宿,而不是五宿或者八宿呢?从观测天体的角度,最初古人为了比较上面提到的“七政”(即太阳、太阴、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动轨迹而选择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所以也就形成了每宫七宿,也正因如此,每象七宿的名称里面都包含木、金、土、日、月、火、水这七政,排列顺序也是如此。
下面我们也简略介绍一下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为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东方苍龙,也叫青龙,一共有七组星,“角亢氐房心尾箕”(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hé)、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把它们用线连起来,活像一只回首收翘、奔腾不已的龙。龙宿居东,在季为春,主升发。
南方朱雀七组星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井木犴(àn)、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好像一只展翅的孔雀,称之为朱雀。雀宿居南,在季为夏,主成长。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zī火猴、参水猿),连起来的形状像只张口的老虎。虎宿居西,在季为秋,主肃杀,收获。
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斗木獬(xiè)、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yǔ),分成两组,一组像条蛇,另一组像只龟。武宿居背,在季为冬,主贮藏。
具体二十八宿都代表什么我们就不在此深入讲解了,有兴趣的我们后续再深入探讨或是大家自行查阅。
这一讲就讲远了,下面简要的说一下“列张”。我们先说“列”《说文解字》:“列,分解也。从刀。”所以“列”的本义是割,分的意思。后来成为“裂”则很明显是指分解物件,因为下面多了个“衣”。而“列”的本意“分解”成为了“裂”,其本身字义则成为了排列、布置、安排等引申的含义。
“张”始见于金文,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说文解字》:“张,施弓弦也。从弓长声。”本义是拉紧弓弦,与“弛”相对。后来引申为拉开,展开等,更多的引申我们就不在这里一一讲解了。由此可见,“列张”中的“列”就是按照顺序排列;而“张”指星辰有序地在天空中铺展开来。
“辰宿列张”的意思就是黄道十二宫、天空的二十八宿有序地铺展在天空之中,随着日月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运行起来。
综合上所述,盘古化物,鸿钧演道。天空之道已经演化出来了,日月东升西降,各司其职;星辰循环往复,各守其位。鸿钧老祖将天上划出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规范星辰的运行;又将星星进行了分区、分类。日、月、五星伴地运行,二十八宿化生四象掌管周天运行。自此,漫天星辰在天空中有序排列有序,开始按照鸿钧老祖演化的大道运行起来。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两句说的是:开天辟地,两仪分离;乾坤既定,四象初成。日月轮转,昼夜分明。日有升沉起落,月有晦朔圆缺。天地之间,五耀循环,各就其位;寰宇之内,辰宿分布,各司其职。浩瀚苍茫的宇宙之中,苍天与大地不再是孤独的。太阳、月亮业已成行,升降罔替,盈缺有序;所有的星辰、星宿都布满了整个天空,周而复始的运转起来。这时的茫茫宇宙也逐渐有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