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讲了“空谷传声,虚堂习听”最终都是外界对自已行为的回应和反馈,而我们今天讲的“祸因恶积,福缘善庆”也是承接了上面讲的。这两句也是对仗的。“福”与“祸”,不是外界——自然界对德行的回应,指的是上天的反馈。为什么这么讲呢?
我们先看看“祸、福”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示”字旁。示的意思是什么?《说文解字》:“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示”这个字的含义是上天给予人类的指引或启示。因此,可以理解为“福”和“祸”都是上天对于个人行为所产生后果的一种反馈。这意味着人们的行为会引发相应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可能是幸福和好运,也可能是不幸和灾难。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人行为与命运之间的关联,并暗示着人们应该对自已的行为负责。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谨慎行事,因为我们的选择和行动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活状况。此外,这一解释还可以引发对于道德和伦理的思考。
总之,将“福”与“祸”视为上天对个人行为结果的反馈,既提醒了我们要谨慎对待自已的行为,又鼓励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去追求幸福。同时,这也让我们意识到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这两句话出自《易经》。《易经?坤卦?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下面先从“福”与“祸”这两个字讲起。
我们先按照顺序说“祸”。 “祸”字,繁体写作“禍”,左为形旁“示”,在古代通常与祭祀、神灵等有关,它往往暗示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或者某种超自然的影响;右为声旁“咼(按照《广韵》本音kuō,今依口语读wāi)”。示的古字形,最初的形状像供桌,有人理解为供奉的神位。总之以示为形旁的字都与祭祀和神事有关。简化后“咼”改为“呙”。“呙” 字有曲折、不顺畅、扭曲等含义。《说文解字》“祸,害也,神不福也。”意思是神不保佑,就是祸。《释名》:“祸,毁也,言毁灭也。”《增韵》:“祸,殃也,灾也。”总之,祸的意思就是神仙不保佑而形成的灾祸。
“祸” 字传达出因为某些不可知的原因或者不当的行为,导致生活出现曲折、不顺利的情况,象征着灾难、不幸的降临。总体而言,“祸” 字的字形形象地表达出灾祸的意外性、破坏性以及给人带来的困扰和痛苦,反映出古人对灾祸的认识和理解。
“恶”,由小篆字形演变而成,写作“惡”,形声字,从心,亞声。其字形上面的“亚”本像墓葬形,尤指墓葬的四角,故其义含恶象;而下面的“心”表示发自内心的意思;综合起来其本义是心内的黑暗与罪恶,后引申为不好的。由本义引申为讨厌、憎恨,读作wù,引申为畏惧、害怕、得罪、中伤、忌讳等义。这里的恶,指的是罪恶或是罪恶的行为。它代表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和负面行为,如欺诈、暴力、贪婪等。这种恶可能来自个人的欲望、自私或道德沦丧,也可能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或政治制度的影响所致。
“积”,繁体字写作“積”,属于形声字。其左边部分是“禾”,右边部分是“责”,“禾”表义,表示与农作物有关;“责”则表声。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积,聚也。按,禾谷之聚曰积。”可以看出,该字的本义是指堆积谷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字的含义逐渐扩大,不仅限于谷物,还泛指各种物品的堆积、聚集和积累。此外,由于囤积意味着将物品长期留存,因此“积”还有滞留的意思。例如,我们常说的“积年累月”就是指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
“祸因恶积”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人们所遭受的灾难和不幸往往源于他们过去的恶行和不良行为的积累。它强调了因果关系,指出人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如果一个人长期作恶多端、道德败坏,那么最终他将面临各种灾祸的降临。
我们接下来再聊聊“福缘善庆”。
“福”,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它的形状就像是有人双手捧着酒樽或者酒坛子,正在向祭祀桌前进献的模样。这意味着人们在用美酒来祭奠神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酒坛子逐渐演变成了"畐"字(fù),而"福"则成为了一个由"示"和"畐"组成的形声字。整个字形表达的是将一坛酒供奉在神主面前,祈求一切顺利的愿望。因此,"福"的含义就是在神灵的庇佑下,生活富足、美满。《说文解字》中解释道:"福,祐也。从示畐声。"这表明,"福"最初的意义是保佑、赐予福祉。随后,它又进一步扩展到了幸福、福气等含义。
在 “福” 字的演变过程中,其含义也不断丰富和扩展。除了表示祭祀和祈求幸福外,“福” 字还引申出了富贵、长寿、健康等含义,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总的来说,“福” 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缘”,形声字,从糸,彖声。字形中左边的“糸”,表示和是有关系;而“彖”的基本含义为《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如彖辞。彖表示的上天的断定;结合下来表示上天注定的丝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缘分。“缘”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说文解字》:“缘,衣纯也。”本义是装饰衣边。也因此有边缘的意思,进而引申为沿着的意思。
“善”, 会意字,在古文字中写作“譱”,上面是一只“羊”,下面是两个“言”组合成的誩(jìng)。“善”从“羊”,这与羊的某些品格有关。传说“羊”既是美好、吉祥之物,又是一种能判断善恶是非的为人所爱的动物。而“誩”,从二言。《说文解字·言部》:“誩,兢言也。从二言。” 《说文解字》:“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善”的本义是善良、慈善,跟“恶”相对的。后来又引申为美好的意思。
“庆”, 会意字,其繁体字为“慶”。甲骨文字外部为鹿形,中部为“心”。 古人去庆贺别人时要带礼物,而且对礼物的种类也有严格的规定。《仪礼·士昏(婚)礼》记载婚姻纳征的时候需“玄繻束帛俪皮,如纳吉礼”,郑玄注说皮就是鹿皮。
《说文解字》:“慶,行贺人也。从心从夊。吉礼以鹿皮为贽。” 古人将鹿看作一种象征祥瑞、喜庆的动物,甚至带着仙气的动物。正因为鹿的这种喜庆含义,先民们才用它来做吉礼及聘礼之贽。“慶”的构字正是这种礼俗的反映。它描绘了一幅活生生的送礼庆贺之图:一个人怀着一颗热烈的心,带了鹿(鹿皮)去祝贺别人的喜庆之事。所以“庆”本义为“庆贺、庆祝”。有善则庆,有福则庆,此乃人之常情,因此“庆”字也便有了“善”和“福”之义。
结合前面所提到的内容,我们能够清楚地明白,这两句话想要表达的含义是人所遭遇的祸与福其实都源于自身的行为举止以及道德品质的积累。就如同一个人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最终听到的也只会是自已的声音;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由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造成的,埋怨上天或者他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太上感应篇》开篇便明确指出:“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我们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来看,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谓“有余庆”,意味着福气和恩泽能够长久延续,这正是积累善行所带来的回报;而“有余殃”则表示灾难和祸害接连不断,这是恶行积累的结果。
因此,这两句话着重探讨了善与恶、福与祸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明确的是,善恶是原因,福祸是结果,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必须清晰地分辨出来,绝对不能颠倒。只有正确理解并遵循这个因果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和命运的走向。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祸与福是一体两面,相对共存的关系。人为什么会有祸?因为恶积,是小恶的不断积累。为什么会有福?因为积善。所以“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的积累过程就是事物的量变阶段,这个阶段还可以自已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的质变阶段,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山顶上的石头连小孩子都能撬动,一旦石头滚下山来,巨汉也挡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