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什么人,无论他是怎样修身,孝道都是一个人德行的基础。而孝的基础首先是爱惜自身——不仅是身体本身,更要爱惜自已的品性和德行。孝,是一种美德,不是刻意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就像“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样,是人们自然而然的本能。
三十三天外,道德天尊去拜见鸿钧老祖。其余三清、女娲众仙依旧在参悟鸿钧老祖留下的作业。看着人间熙熙攘攘的人群,女娲娘娘若有所悟“人之道,孝为根本,五常为干。人皆遵循本能,奋发向上,就离人之道不远了。”
灵宝天尊接口道:“师妹,这和大师兄所言相去甚远。大师兄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所有的五常都是失道以后才有的,而人间不管是儒家,墨家两家显学,还是一些支门别派,怎么都提倡仁义忠信呢?师妹,这人间怎么搞反了?”
一句话让在座众人沉默下来。“师妹之意是人之道在本能之德,人皆依本能之使然,则近道矣?”元始天尊问道,“为何人间各派分歧却大相径庭?”
“各派之言,若人间男女之德。男主外,女主内,虽皆本性,然则其表现各不相同。”女娲娘娘说道,“男主外,当驰骋疆场,报效家国;女主内,则和谐家庭,相夫教子。阴阳调和,因成大道?我也在思虑之中,我等先看人间如何议论,如何?”
有人会问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女慕贞洁,男效才良”是不是跑题了。前面两章,开宗明义,我们把作为德行基础的孝讲了一下。刚才还在说孝呢,怎么突然就转到饮食男女上来了?这一点也不突兀,为什么?
因为这也是人的本能啊。不仅仅是孝,很多行为都是发自人的本能的。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人的本能都是向好的榜样学习,都是向往好的生活和人生的。有人说我怎么没发现贞洁和才良是人的本性呢?咱们举个反向的例子:一个女人在大街上胡搅蛮缠,撒泼耍赖,会不会有那个女子高高兴兴地跑过去说:“太好了,我终于找到我的人生目标了。今后我就以你为榜样!”这话一出来,估计那个泼妇都会觉得这人是不是有点毛病。为什么?这不符合常识啊——有谁会把个泼妇当成榜样呢。《传习录》讲:“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则如何?答曰:此正是一循于理,是天理合如此,本无私意作好作恶。”说明喜爱好的事物,厌恶坏的事物,是源自于天理的,是人的本能。其实人的很多优秀的本性是不知不觉间,在人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就已经形成了。我们下面讲的这一段讲的就是这种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本能。
人们有很多积极向上德行以品质也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是基于先天就具有的本能。例如《孟子》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意思是说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这些都是们发自原始的本能。
咱们就孟子提到的恻隐之心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小孩子马上掉到井里面去,不管这个小孩和你有没有关系,你看见的那一刹那,产生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同情心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不是为了要和这小孩的爹妈攀上交情,也不是为了要在乡里朋友间博得声誉,更不是讨厌背上见死不救的坏名声才这样的。这边是人的本能。见到一个老人摔倒,你下意识地会产生同情心,至于扶不扶那是根据社会原因而定的,但那一刻的同情心一定会有的。为什么?这都是源自人的本能啊。所以,接下来这段从“女慕贞洁”到“诗赞羔羊”讲的就是关于人们本能的品德的。
世上之人,无非一男一女而已。对于所有人来讲,虽然人所具有的五常之德是相同的,都是仁义礼智信;但同样的德行在男女不同性别的体现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的。所以生活中男人和女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表现在本质上的差异就是这两句讲的“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从文法法上来讲,这两句是对仗的。“女慕”对的是“男效”,“贞洁”对的是“才良”。文法上还是很工整的,只是平仄对的不太好,但这并不影响文章的表达。
我们还是先从文字来解析。“女” 我们就不必多讲了。它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女”字像女子两手胸前交叉、屈膝而跪的形状。或于头部加一横画以示其头饰,更显女性特征。有的甲骨文在臂弯位置加两点表示乳房,写成“母”或“每”。春秋金文屈膝而跪地的状态已不明显,战国文字承袭春秋金文,但笔势略有变化。隶书已将屈膝之竖笔变为一横笔,为楷书所本。本义指女性,能生育、哺乳的人类中雌性。
“男”这个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汉字,它是一个会意字,由两个部分组成:“田”和“力”。其中,“力”是古代农具“耒”的形状,表示用耒在田地里耕作。男的本义就是在田里用锄头耕作的人,因此用“田”和“力”来表示“男人”。这种构字方式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男性角色的定义和期望。《说文解字》:“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凡男之属皆从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男”字代表着成年男子或丈夫,强调了他们在农田劳作中的力量和责任。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什么是丈夫。我们就看看丈夫的解释。《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记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冠是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称为丈夫。《说文解字·夫部》记载:“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意思指的是身高超过一丈的男人称之为丈夫。后来,丈夫才代指女子的配偶。
此外,“男”字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含义和用法。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曾经长期存在,导致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同时,“男子汉大丈夫”等词语也体现了对男性阳刚气质和责任感的赞美。《白虎通》:“男,任也。任功业也。”男人是要建功立业的。
我们继续说男女的区别。《易·系辞》:“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意思是:乾为天为父为阳,是构成男性的象征;坤为地为母为阴,是构成女性的象征。乾是积极进取之象,因以成男。阴,纤弱娇柔之形,因以成女。阴阳调和,万物肇始。
我们先来看看“慕”,形声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慕”字由“莫”字和“心”字构成,上面的“莫”表示暗暗的,不明确、不公开的意思,而下面的“心”,表示和心有关,是想望,向往的意思;综合下来,“慕”字的本义就是在心中暗暗地想念、向往某个事物,但却没有公开表达出来。《玉篇》:“慕,思也。”这表明了“慕”字最初的含义是思念、想念。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慕”字的意义扩展到对他人的仰慕和敬仰之情。同时,“慕”字还可以用来形容羡慕和贪慕某种东西或地位。此外《说文解字》中说:“慕,习也。”。“慕”字还有学习、模仿的意思。《说文解字注》中提到:“习也。习其事者、必中心好之。”也就是说,当我们想要学习某件事情时,必然会从内心深处喜欢并愿意去做。这样看来,“慕”字不仅包含了情感上的追求,还涉及到行为上的模仿和学习。
“贞”字呢?最先见于商代的甲骨文。最初“贞”和祭祀问卜的“鼎”是同一字,“鼎”在卜辞借用为贞卜的贞。后来为了区分,后期甲骨文在“鼎”的基础上加上表示权杖的“卜”造了“鼑(贞)”。后来的金文、春秋金文都接受了此种结构。战国时主流结构的最大变化是声旁鼎远离象形,简化,下部的构件由原来的“鼎”变成“貝”。《说文解字》:“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zhì)(初次拜见尊长时的礼物,这里泛指礼物)。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 所以,“贞”本义是占卜、卜问的意思。贞是最古老的占卜用语,上古卜卦,问事之正不正,就说是“问贞”。
后来,“贞”被人们假借为端正、正直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意志操守坚定不移。为什么呢?我们查阅资料,发现在甲骨文中把占卜的人称为贞人。什么意思呢?因为在古人眼内,这些占卜的人都是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所以“贞”字就被引申为言行一致,端正;后来“贞”经过引申还有了品行端正,忠贞不屈的意思。
“元亨利贞”在《易经》中被称为乾之四德。《易经》乾卦的卦辞是:“乾,元亨利贞。”这句话的含义十分深远,具体解释如下:“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进一步来说,“元”代表着广大、起始,引申意义为善长,对应春季;“亨”表示通畅,引申意义为美好的聚会,对应夏季;“利”意味着美好和利益,引申意义为义和,对应秋季;“贞”则表示正直,引申意义为做事,对应冬季。这个卦所体现的品德具有纯阳的性质,自然而然地能够以阳气催生万物,并获得元始和亨通的状态,使物性和谐,各自受益,同时也能让物体坚固且保持贞正直至最终。在这里,“贞”既然代表正,那么只有止于一才能达到“正”的境界。究竟是什么止于一呢?答案是心念止于一,能够止于一便是正,能够坚守正道,便是有贞。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洁”字。“洁”的繁体字写作“潔”,其实它还有一个本字,写作“洁”,但读音却是“jí”,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后来被用作“潔”的简化字。“潔”,形声字,始见于篆文。其字形左边为“水”表示和水有关,右边“絜”既表音又表意,意思是没有杂质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水里没有杂质便是洁。《说文解字》:“潔,瀞(同净)也。从水絜(jié)音,这个字还有另一种发音为xié。”其本意是没有污垢,纯净的意思。例如《管子·水地》中写道:“鲜而不垢,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新鲜干净且没有受到污染,这才叫做洁。此外,《新书·道术篇》中还提到:“厚志隐行谓之潔。”在这里,“洁”的含义已经延伸至个人品质高尚纯洁的层面。
“女慕贞洁”是从两个方面讲女子本能应该崇尚的品行:一个是方正、高尚的内心,另一个洁身自好的行为。意思是女子天生就是爱慕方正、高尚的品德和洁身自好的行为。强调一下,这里的贞洁指的是品德,而不是贞洁烈女的意思。
有人说,贞不是“贞节”吗,不就是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为吗?如果这样解释,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可以查看一下先秦诸子的学说,贞就从来没有从一而终,只嫁一人的意思,一点贞也没有。老公死了不再嫁人就守贞了?这和内心端正的品行有什么相关呢? 我们都读过《孔雀东南飞》,从里面可以看到在以前女子改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会被人们所诟病。所以在古代,从来没有和所谓的贞节联系起来。而害苦了多少女性的贞节牌坊是后来宋朝以后某些人为了一已之私刻意歪曲出来,而非正统的儒释道文化。
我们接下来说“男效才良”。
我们先说“效”。“效”是形声字,意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中,字的左边是一个交字本像人两脚交错之形,引申为相交错的意思;有便攴pū ,是人持器械的样子,表示人持械相互训教、模仿。所以此字本义指训诫、教诲。《说文解字》:“效,象也。从攴交声。” 《玉篇》:法效也。《广韵》:学也。这里就有效仿,模仿,学习的意思。后又引申指效验、检验,例如秦简中的“效律”就是查验官府物资财产的法律。
“才”有很多种说法和解释。“才”,指事字,一种说法是甲骨文是房柱与房梁的象形,像树杈,即远古简易建筑中的房柱,像房柱上架着的横木,即横梁。造字本义: 立柱架梁,开始建屋。另一种说法是“才”的本义指草木初生。甲骨文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像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而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说文解字》:“才,草木之初也”。后来引申指才质,例如《集韵·咍韵》:“才,质也”;又指才能。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又指有才能的人。《礼记·文王世子》:“必取贤敛才焉”; “才”还有另一种说法甲骨文“才”字是阻击敌军的示意图,其中的一竖表示敌军进攻路线,一横表示自已的防线,交叉之处的图形表示被挡住的敌军 把敌军挡住了说明将士们是有才能的,由此产生才能的含义。这里的“才”指的是有才能,有才智,有能力的人。
我们接下来聊聊“良”,良是个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良”字的字源解释有很多观点,而且并不统一。一种说法是:甲骨文中的“良”像半穴居家屋廊庑之形,中间口形为屋室,上下曲笔,像弯弯曲曲的两个笔画,表示房屋之间的通道,可供进出,因空气流通,生活条件改善,引申而有良好、明朗之意。
另外一种说法是:甲骨文中的“良”(和上述字形是一样的)像水中有梁形。此字变形是将上下双弯水道变成单弯水道,字形发生变异。西周文字又将上下双弯道,都用短横连接。良字本义应与水中之梁有关,所以良应以梁为本义。古文字良、梁二字通用,意为桥梁。“良”为交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素以引申为好的意思。
还有一说其甲骨文中是:和粮食有关。过去农村用来风谷的“风柜”的简形,中间的“口”,便是方形的柜身(用手摇转的风叶也在其内了)。上面的两根斜线,是有漏斗作用的入谷道,下面的两根斜线则是出谷道。谷子倒进去,被用手摇风叶的风一吹,轻而无用的稗子、杂草、皮屑、灰尘等等都被吹去了,重而良好的谷子便从出谷道淌流出来了。这种说法好像好的粮食又有关系了。
这几种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们不去讨论哪个说法更准确,我们只是从文字上来解析。《说文解字》的解释已经不是其本义:“良,善也。”其意思多用为善良美好之意。《广韵》:“良,贤也。”指的是贤良的意思。什么是贤良呢?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在于人的德行。
同样“男效才良”这句话对于男子的要求主要有两条:一是要有才华,二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其中,“才”指的是才能和才智,有才华的人被称为才子;而良则代表着一个人的良心和德行。因此,这句成语的含义也就显而易见了,即男子本能就应该自觉地向那些有能力和品德高尚的人学习。
两句话连起来意思说的是:女子的天性应该追求内心方正的品德和外在高洁的行为。男子本能就应该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
这两句所要表达就是“见贤思齐”,这也是人的本能之一。只是男女所处的社会地位不一样,本能追求也有所不同而已。人之初,性本善。人在最初的时候,所有修习的都是人本能的天性。所以,女慕贞洁是女子的天性,男效才良是男人的本能。都是追求好的人生,向榜样学习。那么,对于人本性的要求还有哪些呢?我们下一章节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