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共读千字文
陪孩子共读千字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陪孩子共读千字文 > 第14章 坐朝论道,垂拱篇章

第14章 坐朝论道,垂拱篇章

加入书架
书名:
陪孩子共读千字文
作者:
钧霆希音
本章字数:
8672
更新时间:
2024-11-20

新朝建立,万象更新。商汤和周武王在大臣们的辅佐下,吊民伐罪,分别推翻了残暴的夏朝和商朝,建立了的各自的新王朝。历史也随着新王朝的建立,开启了新的篇章。新朝的建立,不止标志旧时代的终结,更代表新时代的开篇。曾经的战乱与动荡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祥和与安宁。人们从烽火硝烟中走出,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的生活。

新朝建立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国策。君臣们聚集在朝堂之上,共同商谈治国之道。治国之道,从来都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决策都影响到王朝的延续和万千百姓的生活。

励精图的治君臣,需要在朝堂上制定新的治国之道,在朝堂下要兢兢业业推行新的治国之道,同时还要反馈民声,及时修订,到达预期的效果。所以就有了“坐朝论道,垂拱篇章” 。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君臣一起讨论治国之道以及治国之道的结果。前面四个字描写的都是帝王临朝的形态,后面的四个字描写的是君臣乃至所有人都是尊礼乐,行仁德,其乐融融,就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黎民康居乐业的结果。结果指的就是所谓“垂拱平章”的王道状态。这是历朝历代君主和大臣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那什么是王道治国?汉朝刘向《新序》中写道:“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刘向的解释:王道看做是由于人情和法律道德相结合的结果。他在同卷的另一处又写道:“三代不同道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因每个时代的王道也是不尽相同的。《礼记》也写道:“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悸,则王道备矣。”王道的思想来自于周朝先祖们的治国理念,当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周王朝以“礼乐”文化作为核心,各个诸侯国相处融洽其乐融融,并不需要兵戎相见,“内圣而外王”,讲的是以“仁德服人”,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王者以德”。

王道的思想来自于周朝先祖们总结现任的治国之道,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周王朝以“礼乐”文化作为核心,以“仁义”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各个诸侯国相处融洽其乐融融,并不需要兵戎相见。讲的是德治,“内圣而外王”,以“仁德服人”的治国理念。这也是为什么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因为王道是儒家文化一直坚持弘扬的治国理念。

我们先从“坐朝论道”讲起。“坐朝问道”的“坐”,不是现在的坐姿,指的跪坐。我们先说说“坐:”甲骨文的“坐”,就是人在席上跪跽的形状,就是一个人跪坐席子上的形状。到了金文时期,将席子改为“土”,又增一人,这样便有了现在“坐”的雏形。表示两个人对坐在土上的意义。 本义是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即坐下。“坐”本意是两人席地而坐,即今天的跪坐。所以“坐”字上面是两个“人”,下面是“土”即平地。

古人的“坐”是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这种方式似乎和今天的跪有些相似。但“跪”和古代的“坐”是不同的虽是双膝着地,但臀部与脚跟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有当臀部离开脚跟,挺身直腰,才被称为“长跪”。

“朝”,会意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其古字形像日出草木之中而月还未落的样子,本义指早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旦”本意是早上,后来引申面向日出之东方,为面对的意思,再后来表示面对为朝拜、朝廷、朝向等。

“问”,《说文解字》:“问,讯也。从口,门声。”问字的繁体是“門”,草书楷化为“门”。“问”字的本义是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问),引申指“论难,探讨”、“考察”、“打听,寻访”、“审讯”、“判决”、“探望,看望”等。

“道”,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甲骨文字形两侧的笔画合在一起是“行”,表示有十字路口的街道;中间是“人”;组合起来表示道路或人在路上行走这两重意思。金文字形中间用表示人的头部的“首”代替了“人”,有的字形还在“首”的下面增加了“止”,表示脚,进一步强调行走的意思,还有先导、引导的含义在内。到了小篆时的字形就很接近于现代了。《说文解字》: “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 “首”指“头”。道,头行走也。 “道”在甲骨文的字形是十字路口,要辨明去向。所以“道”字是“首”(头脑)与行动(辶)合在一起。意识带领身体(的走向),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引申为生命的本性。

有人问:解释这句话为什么要解释这些文字的意思呢?中国的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而且,你见到的很多字现代的字义和字形都有所变化,甚至有些意思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个字的根源和演变,对我们理解我们的文化、文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咱们在回归主题。 “坐朝问道”指的是君臣坐在朝堂之上,共同讨论治国之道的情景。但从历史上可以了解到在秦朝之前,君臣上朝的时候都是站着,那时是没座位的,称为立朝,后称之为“莅朝”。之所以立朝,一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平等,最初君主不过是会议的召集人而已。二是古代生活和政事都很简单,站着说几句话问题就解决了;解决了问题就各干各自的事情去了。

那“坐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坐朝”是从秦始皇开始,君臣都是坐着,这里的坐都是跪坐的。大家看秦汉时期的电视剧是可以注意一下,所有人都是坐在席子上来共商国事的。到了汉朝还是君臣席地而坐的。有人会问没有椅子吗?那时候还真是没有椅子的。椅子在古代叫“胡凳”,是唐宋朝以后才开始有的。大家注意一下,中国带有“胡”字或者“番”字的都是从国外传进来。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番茄等等。带靠背的椅子又是以后才从西域传进来。后来又有了君坐臣立的规矩,这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据传有一天赵匡胤临朝,文武群臣起立致敬,要坐下时才发现椅子没了,让太监撤走了。从那以后,皇帝坐着,大臣立着才逐渐成为上朝的规矩了。《千字文》的时代是南北朝时期,君臣上殿上朝的礼制还是沿用秦汉,所以这里称为“坐朝问道”。

“坐朝问道”问的是什么道呢?问的就是新朝的治国之道。这里的“坐朝问道”没有特指哪个时期,而主要描写的是朝堂上君臣一起讨论治国之道的场面。

那么,接下来我们讲“垂拱平章”。这四个字的出处在哪里呢?原来,它来自于《书经·武成书》中的一句话:“纯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垂拱平章”这四个字,乍一看似乎有些难以理解,但其实它们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垂拱,意味着皇帝可以垂衣拱手,轻松地治理国家;而平章,则表示公平、公正地处理政务。这四个字连在一起,可以理解为皇帝只要垂衣拱手,就能够实现天下太平。

我们先说“垂”,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其字形像枝条坠向地面,也有的甲骨文是树枝的末端挂着沉沉果子的形象。所以,其造字本义是树枝因硕果累累而坠向地面。在这里也通“陲”。《说文解字》:“垂,远边也。从土声。”《逍遥游》:“翼若垂天之云。”这里“垂”的解释:垂犹边也,其大如天边一面云也。《汉书》:“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意思不坐于大堂边远的地方。后来“垂”有了又引申为低下、流下,再引申为垂挂、流传。《唐韵》《集韵》解释“垂”:自上缒下。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而这里的“垂”解释为垂手而立,不用刻意作为的意思。

咱们接下来说说“拱”。拱,形声字,最早见于篆文。篆文中,其字形左边是手,表示和手有关;右边是共,表示双手举物以敬长辈或祖宗;其造字本义:两手抱拳,高过头顶,表示对对方崇敬。《说文解字》拱,敛手也。注解:“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意思是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拱手就是行拱手礼的意思。

“垂拱”讲的就是“垂拱而治”,其字面意思是垂衣拱手,不用亲自处理政务就能使国家得到良好治理。它强调君主或统治者以无为而治的方式,通过选贤任能、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政策,让各级官员各司其职,从而实现国家的稳定、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更体现了一种以礼治天下的理念。“垂拱” 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崇尚自然、顺应天道的思想。它认为君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社会的发展,而是让社会在自然的状态下运行。这种思想与道家的 “无为而治” 是相通的。

“平”,这里读作(pián),指事字。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我们先按照平来讲,“于”表示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说文解字》:平,语平舒也。意思是乐声舒缓、气息舒徐。《广韵》: “平,正也。” ,平,坦也。 “平,和也。” 《玉篇》: “平,齐等也。《增韵》:平,均也。”诸如此类,平的意思在汉语里还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不一一解释了。这里的“平”是人民平和,天下太平的意思。

我们再说说“章”。这个字我们在前面已经解说过了。但古代有时 “章”也通“彰”,而“彰”的本意或者“章”的另外意思有指花纹、文采的意思,是会意兼形声字,从彡从章。在字义发展过程中,章也表示显著;而彡( shān),是加上修饰。“彰”的本义是加上修饰以使之明显,显著的意思。后引申为明显,彰明、显著,再由显著引申为表扬。

“平章”是平正彰明。《尚书?尧典》里对尧就有过“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的评论。“平正”,意味着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无论什么时候,这都是一个王朝奠定未来发展坚实的基础。“彰明” 则是将公平、正义彰显出来。当王朝展现出公平、正义并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和行为准则时,一个盛世便会很快到来。所以,“平彰”意味着在各个层面实现公平、公正的彰显与维护,为王朝的稳定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垂拱平章”的意思是说:君主和大臣们只要垂衣拱手,安坐朝堂,就可以轻松治理国家;不用费心思去操劳、处理政务,就能让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安定和谐。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治”,即以最少的干预来管理国家,让人民自由发展,从而达到社会自然秩序的稳定和繁荣。“垂拱平章”这四个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治国之道。这种理念强调了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而是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等方式,引导人民自我管理和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总之,“无为而治”并不是放任自流或无所作为,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治理模式,旨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垂拱平章,实现天下太平。

“坐朝论道,垂拱平章”这两句是对历史上贤德君主,这些君主不是特定的,而是从三皇五帝一直到三王时代的历代贤主。以王道治国莅民的描述和写照。讲的是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共商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治国之道也就是治理国家的大道和方法选对了,所有人都不需要刻意地去施为,就可以达到天下太平的效果了。这两句主要体现了王道治国的理念与效果。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