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旅行记
清国旅行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清国旅行记 > 第65章 公车上书

第65章 公车上书

加入书架
书名:
清国旅行记
作者:
海慈航
本章字数:
3214
更新时间:
2024-11-19

康有为提笔蘸满墨汁,在纸上写道:“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彊土而延国命,呈请代奏事。″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康有为等举子为了国家安危考虑,请别人向皇帝转呈奏书。请求皇帝陛下下诏书,迁首都,练新军,变法维新,进行改革。确保国土不被分割,从而延长大清国的寿命。

康有为接着写下第二段:“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此外尚有缴械、献俘、迁民之说。天下震动,闻举国延谏,都人惶骇。又闻台湾臣民不敢奉诏,思戴本朝。人心之固,斯诚列祖、列宗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数百年而得此。″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康有为说:听到了与日本议和的消息,说是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省,赔偿日本国军费两万两白银。允许日本在苏州、杭州进行商贸活动,任凭日本产品在内地出售,并且不向大清国交税。此外,还有交枪、献俘、迁民的说法。全国震惊,听说全国上下都反对这个条约,京城人心惶惶。又听说台湾省老百姓不承认这个条约,不愿意割让给日本。老百姓对大清国的忠心,是因为大清国皇室几百年来对人民的恩泽。

接着,康有为又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归纳起来,主要写了四条建议: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固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四、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写完了,站起来朗声读了一遍,让众人提意见。众人纷纷叫好。

最后,康有为在末尾签上了自已的名字。接着,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林旭、康广仁丶杨锐等依次签名。同乡会馆内群情激动,众位举子纷纷签名。其他会馆的举子也纷纷赶来签名。前前后后,总共有一千二百多个举子签上了自已的名字。

最后,康有为郑重的把写好的折子交到我手里。

康有为说:“此次公车上书,非同小可,事关国家大事。海贤弟一定要替我们转呈上去!″

我连连点头。

康有为说的“公车″是指举人。因为按照大清国的律法,进京赶考的举人都是未来的官老爷,外出可以免费乘坐府衙的牛车。所以,人们称呼举人为“公车"。

当下,我和康、梁等人匆匆告别,骑上马直奔都察院。因为所有写给皇帝的奏折,必须呈给都察院。

我骑在马上,忽然产生一个念头:“这份奏折,可是重要的文物,我要不要复印一份,留着卖个好价钱?"

因为我知道历史上康有为写过多份奏折,很多并没有交上去。其中,有一份,康有为请帝师翁同和转呈。但是,翁同和这个老家伙胆小怕事,心眼儿太多,没有替康有为交上去。

我转念一想,现在到哪儿去找复印机呢?算了,国事为重。先交上去再说。

一路上,我忽然发现到处是衣着破烂、拖儿带女的流民。大街上,沿途支了好几口大铁锅。旁边,有衙役守着。

大铁锅里煮着粥,冒着热气。在大铁锅旁边,拿着碗筷等待开饭的流民排出了几里地。

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流民?我很惊讶。

一问才知道,这些流民大多来自辽东、山东。日本人占了辽东、山东,一路上烧杀抢掠。老百姓无奈,只好拖儿带女逃到了京城。还有一部分流民来至山西,因为这一年山西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听说饿死了很多人。

我的眼泪差点儿掉下来了。我想:″回到来福客栈,一定跟王苗商量一下,把牛教授给的银票都拿出来,给灾民们买点儿粮食。

闲话少说,我到了都察院,把康有为写的奏折递了上去。

出了都察院,只见沿途的赈灾现场,大铁锅里煮的粥熟了,灾民纷纷挤上去疯抢。衙役们大声呵斥着。领到粥的灾民端着碗,蹲在墙角就大口大口吃起来。

我有心看一下灾民吃的粥到底是啥样子,就下了马,到灾民身边去看。

一个灾民见我穿一身官服,不会抢他的饭碗,就递给我看。

我看了一眼,顿时火冒三丈。碗里面清汤寡水,米粒屈指可数。这哪儿是粥?只能算是米汤而已。

大清国的律法规定:赈灾的粥,必须能插进筷子,而且筷子不能倒。否则,赈灾的官员要斩立决。

我心里骂了一句:"哪个狗日的贪官干的?不怕死吗?″

我正想着,忽然身后有人拍了我一下,叫了一声:″阿海!″

我扭头一看,大吃一惊。那人却是崔玉姫。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