霆启群芳
霆启群芳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霆启群芳 > 第9章 初到龙兴

第9章 初到龙兴

加入书架
书名:
霆启群芳
作者:
田雨中的羊
本章字数:
22000
更新时间:
2024-11-19

车行至镇街之上,街道很热闹,也分不清楚机动车还是人行道,人流和车流混在了一起,路面是水泥路面,道路不算宽,大概可以并行三台车,两侧基本上是新建的楼房,底层基本上是商铺,上面的楼层应该是住人的,路边有很多街边小贩在摆摊,我疑惑的问道:小小,这是龙兴吗?,小小说道:是的,但这是龙兴新城,原来的老镇在后边,但老镇范围内车辆是无法通行的,所以我们只能将车停放在前方镇政府附近的停车场了,然后我们需要步行才能过去。我点了点头,原来如此,难怪和我的认知有较大的差异。车在街道上缓慢的行进着,老二需不停的按着喇叭躲避着行人,但在这里,当地的老百姓似乎不知道什么是避让,依旧我行我素慢悠悠的走着,似乎在自已家中散步一样,这时候车的周围都是围观的人,小孩子更是跟着车边跑边相互打闹着,老二说道:这真到了人家的地盘了,我说道:在这里人家是主人,在这里三轮和马车、小推车才是路上的主宰,不要埋怨了,小心开车就好,然后找个方便的地方停车吧,我们步行都比现在快。小小说道:是啊,虽然现在交通陆续有了改善,但让老百姓遵守交通规则还需要一些时间,什么时候交通问题解决了,人口的总体素质上去了,像大山中的这些乡镇的脱贫也就自然完成了。老二在路边找了个空地停好了车,小小和路边的人家打了招呼,给了几块钱让他看车,在小小的带领下,我们背上背包沿着小巷往深处走去,说实话,我看过蒋老前辈的日记,对龙兴有了一定的认知,当然那是之前的老镇的情况,现在又是什么样呢?,我有些期待。当我看见古镇前的“风雨亭”三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感觉那本日记记载的情况是那么的真实,好像几十年前的一幕又回到了眼前,风雨亭依旧还在,只是年久失修,很多榫卯都已经开裂了,上面的油漆也斑驳了,风雨亭上的瓦片也部分掉落,在我看来,如果再不维修可能有倒塌的危险,风雨亭建在一块巨岩之上,是一个标准的抬梁式纯木制建筑,亭子及长廊地面以原始石板地为基面,彰显原始朴素之风,凸显龙兴神韵之地,地面上不断流淌着从旁边山系中流出的细流,让风雨亭内即使在炎热之际,依旧感到一丝清爽,此时一群老人在亭中休息聊天,这风雨亭本来就是镇上迎来送往的地方,当然也是镇上老人最爱扎堆的地方,因为无论谁来镇上都要从这里进镇,所以这里也是镇上小脚老太太的情报网,镇上的大事小情、周边的离奇故事等等,不用去别的地方,在这里呆一天都有了。小小很有礼貌的和两边亭子里坐着聊天的老人打招呼,因为我们是北方人,说话会引起好奇,所以干脆我们也就闭嘴,让小小替我们代言了。因为我们装扮的原因,还是让这些老人对我们的到来产生了好奇,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对小小说:女啊,没见过你啊,哪里的客啊?,去哪家啊?。小小回答道:孃孃,我们是丰都的,准备去藏龙寺烧香。老太太说道:好,烧香好,保佑平安,今天是庙会,烧香的人很多。对了,老太太看着旁边的老太太说道:这几天没有看到老住持露面啊。旁边的老太太说道:听说老住持生病了,好几天没露面了,明真师傅在呢。老太太回过头对小小说道:那有些遗憾了,这老住持佛法高深,如果能让他为你拨解迷津是最好的。小小笑着对老太太说道:谢谢孃孃,老住持法号是什么啊?。老太太说道:老主持法号为明持道长。小小道谢后,我们继续前行,走过风雨亭就是一个急转弯,然后进入主街,今天是庙会,在北方叫赶集,不宽的街道上更是人挤人,几百年的街巷虽然也有一些房屋调整和修缮,但街道始终没有任何变化,我指着地面说道:你们知道什么叫文物吗?,这街巷的地面就是文物,几百年来这些石头一直静静的在这里,任劳任怨的坚守他们的使命,然最不被人注意了,也没有其他文物的特殊待遇,但他们很真实很朴实的坚守着,记录了太多太多的好事与坏事,它才是历史真实的记录者,老二说道:是啊,同样的文物,同源不同命啊。这石块被踩踏的光滑无比,周边都呈圆弧状了,这估计要多少年才能如此啊,老那看了看说道:如果这地面没有换过的话,那就说明当时建镇的时候规格相当的高,我估计几百年应该有吧。我们沿着主街边走边走马观花的看着,街巷两侧有很多祠堂,我很好奇的问道:小小,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祠堂啊,这说明龙兴大家族或有钱人很多啊。小小说道:是啊,龙兴本来人口就多,这里不像高镇,只有雷家、蒋家和王家,这里能说出来的最少也有拾家以上。你看,这家明氏祠堂就是最大的一个祠堂,还有刘家、王家、贺家、季家、江家、包家、孙家等等,从庙会就可以看的出这里人丁兴旺经商活跃。我看着明氏祠堂说道:这里可以参观吗?,小小说道:当然可以,我们这里的祠堂都是对外开放的,来的都是客,只管进就是了。小小说罢抬腿就进了祠堂,我们三人紧跟着走了进去,祠堂门厅并不大,门厅内有两桌麻将,几个老人正在专心致志的打着麻将,以至于我们的到来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致,好像我们不存在一样,我估计这里每天进来的人多了,这些老人也就不在意了。小小轻身说道:这里打麻将是传承和风俗,不论婚丧嫁娶都可以打,只是打的比较小,主要以娱乐为主。老二说道:还是重庆好,在北方只要打麻将就会被抓,还要罚款,这里的习俗比北方好。我看了看这里供奉的都是明氏的祖先,我突然问道:小小,这个明氏和明代有没有关联吗?。小小摇摇头说道:我不知道。老那说道:按道理说“明”这个姓在明朝是不能存在的,估计是明代后才有此姓,是不是和明代有关联就不好说了。小小说道:那总说的有道理,说实话,即使有关系,现在距离那个时代已经几百年了,如果真是朱允炆的后代,他们当时最需要的躲避,是不敢明目张胆的张扬外露财富,我点头表示同意。我们在大堂内没有目的的参观着,当我看见祠堂大厅上悬挂的巨大的明家家训和家规的匾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仰着头认真的阅读起来:

明氏家训:

吾族子孙,勿忘家训,为人在世,留好名声。

胸怀大志,强国富民,腹有良谋,专为利人。

维护真理,知过修正,弘扬正气,取义舍生。

善恶当辨,是非分明,遵纪守法,社会稳定。

温良恭谦,宽厚朴纯,修身养性,安守本分。

头冷心热,身正脚稳,临事勿躁,三思而行。

与人为善,嫉邪匡正,休揭人短,莫恃已能。

事宜始终,勿至半程,境由心造,贵在持恒。

克勤克俭,好学上进,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为富当仁,扶贫济困,广积善德,福荫子孙。

创业要闯,守业要谨,甜应思苦,乐勿忘形。

得意莫狂,失意休沉,云山风度,松柏人品。

抱素怀朴,安性约身,奉养孝敬,堂上双亲。

严教子女,父母责任,读书成才,立业家兴。

敬宗爱族,和睦乡邻,尊长爱幼,伦理分清。

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有容乃大,尚德自馨。

移风易俗,求实创新,文明礼让,和谐升平。

宁静致远,淡泊志明,吾日三省,无憾无恨。

三十六行,学问精深,力有大小,各尽其能。

投身工业,艰苦发奋,苦学技术,创新发明。

善于管理,效益倍增,业兴我荣,名标精英。

科学种田,五谷丰登,勤劳致富,建设新村。

经商崇德,善行诚信,无欺无诈,价实货真。

精忠报国,敢于献身,钢铁长城,不辱使命。

学子求学,强识博闻,超越自我,闪光青春。

从政为官,廉洁清正,开拓进取,造福黎民。

公务从业,忠于职守,服务百姓,业绩可钦。

进城务工,自爱自尊,创造财富,有功之臣。

吾族子孙,铭记家训,铸造形象,净化灵魂。

并肩携手,振奋精神,家兴业旺,前程似锦。

很明显,这个家训和家规是明家历代祖先总结的产物,之后的很多词条也是与时俱进的词汇,我感觉这个家训家规写的太好了,这才是中华传统在民间百姓中的传承,也说明了明家严格的家教和传承,家训和家规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后代子孙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美德,是应该发扬光大才对。我正在专心致志的看着家训家规,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中年男人,他应该是看我很专注的看着墙上的家训,所以过来打招呼,只见他轻声的说道:客人何地而来啊?。我回头一看,此时中年男人正面对着我,我立刻答道:冒昧了,看着祠堂雄伟所以进来一观,我从丰都而来,刚才看到家训家规颇有感受,是不是打扰到您了。中年男人连忙摆手笑着说道:没有,看您很专注,所以问您是否需要帮助。我很感谢的说道:谢谢,我刚才此处,对此地的一些传闻颇感兴趣,我听说龙兴以朱允炆到此为名,那明氏一族是否和其有关联?。中年男子笑着说道:客人看的很仔细啊,是这样的,关于明家的传承由于时间太遥远了,所以各种说法很多,我也查阅过相关家书族谱,从查看的资料看应该并无关联,但祖上有遗传言训,明姓是以明朝子孙而名,但是否和朱允炆有关联我就不知道了,在现在的明氏中辈分最大的就是现任龙藏寺的主持明持道长了,但他老人家年事已高,现已经不过问家族之事了,所以很多事情我们晚辈知道的也就越来越少了,尤其是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或做生意、要不出去上学后大多也不返乡,所以现在镇上留下的基本都是这些老人了,老辈子人恋家,他们习惯于这里的风俗和生活习惯,习惯他们一辈子居住的老屋。你看这祠堂也很少有年轻人来了,这传承家训家规,很多孩子们也不喜欢看,也不喜欢学了,真是可惜了。我点头说道:是啊,何止是明家啊,现在年轻人受社会影响很大,他们面临的问题也很多,生存压力也大,他们不愿意在家乡发展也是一种无奈,说明家乡生存环境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要,龙兴在长久之前为什么能够在此兴隆一方,就是因为它有发展的沃土和环境,随着社会发展,交通、经济、文化等影响,这里逐渐的失去了其应有的状态,所以更多有志之士就会另择它地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不好的循环,慢慢的变成这样,我刚才看到了龙兴新城也在建设,可能未来这座情况会得到改善,毕竟龙兴的文化底蕴和遗留的人文资源还是不错的。中年人听罢明显的对我感兴趣了,把我们引到祠堂大厅两侧的座椅上休息,说道:客人谈吐不凡啊,听口音是北方人啊。我说道:我原籍就是重庆丰都的,只是在北方时间长了,这次回家乡,听说龙兴镇龙藏宫灵验,所以我们几人过来看看。中年人说道:是的,这龙藏宫虽然不大,年久失修显得破旧,但依旧香火旺盛,以前破四旧的时候,老住持为了保护寺庙不被破坏,受了不少苦,虽然现在很多香客希望重修寺庙,但老住持就是不同意,据说这个寺院在解放前曾经修缮一次,这不到现在也有50年了,弹指一挥间啊。老那问道:老住持高寿啊,中年人说:老住持今年有104岁了,自小就在寺里出家一直到现在。我心里一惊,奶妈曾说过:解放前夕爷爷曾经来过龙兴,好像也出资修缮过寺院,这个主持应该和爷爷相识,我想那次应该是有什么事情在此发生吧,还有蒋老前辈的日记中也曾提到了这里,这一切全是巧合吗?,不会,绝对不会。此时我迫不及待的问道:那怎么才能见到明持道长呢?,中年男子摇摇头说道:老人家已经好久没出来了,我们家族的人都看不到他,有什么事情我们会和寺庙的另一个师傅说的,对了,今天是庙会,估计寺院内人会很多,你们可以看看,也许有缘能遇到老人家。老那在旁边说道:听说龙兴还有一个寺院啊,中年男子说道:是的,叫龙兴寺,这是一个佛教寺院,而龙藏宫为道教寺院。老那好奇的问道:这两个寺庙是同源而立吗?,中年男子说道:我知道的是这样的情况,龙兴寺原来很小,就是一个山间小庙,据说自朱允炆避祸于此,龙兴寺得以扩建闻名,而朱允炆以前信佛,为了避人耳目,在旁侧修一道教寺院就是现在的龙藏宫了,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我起身答谢,四人出了祀堂,虽然旁边还有数家祠堂和大院,此时我似乎没有了任何兴趣,径直向前走去,走到街市中央的区域,这是一个突然开拓的缓冲地带,街道的人流在这里可以得到一个缓冲,小小说道:这里有一口古井,还有这井旁的两颗古树,据说都有五百年了,现在古井依旧可以打水,古树依旧茂盛,你们看,这街道几乎被它的树荫全面覆盖了,对了,你们看这就是龙兴寺,小小指着一个浅红色的山墙大门说道。我很吃惊,这就是龙兴寺啊,也太简陋了,要不是文保局立的牌子,我真的不敢想象这是一个古文化遗址。小小说:这里面已经很破旧了,破四旧时很多东西被毁了,到现在也没有恢复,真是可惜了,传说朱允炆就是在这里躲避官兵的。我说道:先不进去了,我们直接去龙藏宫吧。我们沿着街道继续向前,街道弯弯曲折的向前延续,我突然想起了蒋老前辈日记中所述,这条街道不就像是一条龙吗,镇子以龙身为街向四周扩散,正合以龙为本,兴旺繁衍,开花散叶之寓意,如果蒋老先生没有描述错误的话,前方应是一个长廊,长廊之端口就是龙藏宫了,当长廊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心中豁然开朗,我似乎看见了蒋老前辈坐在长廊下的长椅上静静的看着我,随着我越走越近,一个瘦小的老人家端坐在我的面前,嘴中美美的叼着一袋烟,如有所思的低着头吸吐着烟气。我很失望,又是幻觉。说实话,我真的很想念这个从未谋面的老人家,更想念我的爷爷和哥哥,我想也许只有他们才可以帮助我解决这些疑惑, 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奢望,也许等我百年之后这个梦想才能实现吧,我苦笑着。

长廊的长椅上坐满了人,都是镇上的老人家,也有赶集歇脚的商贩,这重庆话也是普通话语系中的,慢点听是可以听懂的,只听到这些老人家说道:今天寺院人烧香的太多了,门口都进不去人喽,里面人挤人啊,连香都插不进去。小小听罢问道:爷爷,今天为什么人这么多啊,那个老人家看着小小说道:你也是外地过来的吧,小小微笑着说道:是的,我是丰都的。那个老人家说道: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传说老道长今天出来做法事,所以好多人听说都赶过来啦。这老住持好多年都没看到了,这不,里面全是人,我想进都没进去,只能先在这里歇个脚,下午再看看能不能进去。四人听罢没有逗留继续向前走了几步,当走出长廊一拐弯就看到了庙门,庙门牌匾三个大字“龙藏宫”。这座寺庙明显比龙兴寺要完整很多,山墙是明黄的,似乎在证明着这所寺庙的地位,最少其山门和外墙还算完整。庙门敞开但人已经堵在门口了,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小小看到这情节说道:哥,已经到中午了,要不,我们先去第一楼吃饭吧,稍作休息,等到下午人少时我们再去不迟。我点头说好,实际上我希望越晚越好,最好是等众多善男信女散去才好。老那说道:听说这第一楼名气很大,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说餐馆本身就是一个博物馆啊。小小说道:是的,这家饭店并不是这里最大的,但确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建,就在前边了。第一楼离龙藏宫大约50米左右,门前的街巷比较窄,饭店大门紧邻着街面,这时候客流也是最多的时候,门前牌匾上“第一楼”三个字苍劲有力,字字入木三分,虽经岁月洗刷但依旧挺拔,散发古韵味道。小小说道:这个牌匾所书第一楼,据说为朱允炆亲书, 相传建文帝落难于此,被追兵追杀,走投无路之际,当地一名娄姓小伙子为其带路,藏于附近庙宇中避难得以脱困。官兵撤离后,建文帝为表感恩,留下银两,御笔题诗:苍天灭我无原由,削发躲藏何处投?,昨日险成刀下鬼,留银谢恩第一娄。娄氏兄弟为了彰显皇恩,便在此翻建一栋中有天井、后有花园的两层楼客栈,方便过往商贩投宿歇脚,又从建文帝题诗中摘取“第一娄”作为客栈名字。据记载,现在的第一楼并非600年前的样子,此楼在上世纪因失火而被烧毁,后又在原址复建至今。我说道:民居居然可以留到现在,我们暂不说这个传说,就这个建筑而言就很不得了,你们看这是一座全木制的建筑结构,这门、窗、柱和顶采用的极为复杂的榫卯结构,而且你们看其细部结构做工极为精湛,其上的雕刻更是精品,这活脱脱的一座建筑博物馆啊。小小说道:哥,你是学建筑的,你进去后会更有感触,你看着第一楼街面不宽,但里面进深却很深,里面的雕刻和家具更是漂亮。老二说道:那还等什么啊,我们赶快进去,我都饿了。几人跨过门槛,门口的伙计立刻上前接待,我说道:二楼有地方吗?,我们想在二楼靠街道窗户的位置就坐。伙计说道:客人,现在人多,二楼已经满座了,我说道:我们可以等。伙计听罢把我们引到大堂两侧的休息区喝茶等位,这是饭店进口的位置,正好我也有时间看看这第一楼。这是一座进深为三进的院子,有四个堂室、三个天井的复合式双层四合院结构的建筑,由于街面不宽,所以里面的设计极为紧凑,几乎可以利用的地方主人都进行了考量,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细的设计和搭配,总体看着结构紧凑进出便捷装饰豪华,尤其是在材料的选用上更是不惜成本,虽经历长久但结构依旧坚实,后面感觉应该是客房,最后院落应该是主人自已居住,最后面是一个小花园,每一进院落虽然很小,但设计各有特色,每一院落通过大门的中轴线与堂室连通,难得的一座民间的建筑珍品啊。我走在纯木制的楼梯上,那咯吱吱的响声在我听来悦耳熟悉,这是百年前的声音啊,这里有多少故事在岁月中流淌传延,还有我的爷爷和蒋老前辈它们的身影也曾在此留下印记,一座小镇,因为朱允炆引出这么多故事,也算是龙兴之福啊,我抚摸着窗棂向外望去,多么平静的小镇啊,多么漂亮的第一楼啊,这可真应了那句话,小楼临闹市而居,后庭不闻窗外意,前堂更在热闹中,真是一座好楼。这时候,只听到老二在楼下喊道:大哥,二楼有位了,走了。

伙计把我们领到二楼临窗的位置入座,这个位置是看龙兴街巷最好的位置,下方就是街道,远处就是龙藏宫,街巷外叫卖不断,和二楼饭客们的大声嬉闹交织在一起十分和音,伙计说道:第一楼是一家私家菜,客人有什么喜欢就和我们说,师傅什么都可以做,但只是局限于家常菜,对了,小店自酿酒在此远近闻名,客人可以小酌几杯。小小说道:我来吧。小小点了几个小菜和一壶酒。然后和我们说道:这里不像大城市,这里饭店无论大小就是图个实惠,就是一个家的味道。老二说道:这才好,入乡随俗才能体会当地的味道,我先尝尝这酒如何?。老那说道:你还要开车呢,别喝了。老二不屑的说道:老兄,我是喝点酒后车才会稳当,放心没事。老那继续说道:还是别喝了,今天还有事呢.小小说:这样,二哥就喝一杯啊,然后这酒我替你拿这,晚上我们再喝。老二说道:还是小小知我啊,不喝点难受啊。不一会,伙计把饭菜端上来,我问道:伙计,这龙藏宫人总是这么多吗?,伙子忙答道:那怎么可能,今天是因为听说老道长出来做法事,才从各地赶了过来,这不,今天我们的生意也托了老道长的福气,您看今天店里也全满了。我心想,那真是巧了,老住持这么久没有出来,偏偏今天出来做法事。我继续问道:对了,伙计,你们这里还有客房吗?。伙计听罢立刻说道:客人,我们有镇上最好的客房,什么标准都有,在我们这里住,一定让您满意舒服。我说道:那就安排四个房间,要安静舒服的房间,我们吃完饭就过去休息。伙计高兴说道:客人放心,保证给您安排好,连忙跑下楼安排去了。老那说道:今晚老弟有想法。我点了点头说道:看样子,白天寺庙里人太多了,不好说话,我等到晚些再去,最好能和老道长见面一叙,有很多疑惑需要从他那里得到答案。四人吃完饭后,伙计带我们去了客房,这种古旧老宅由于结构的限制,所以每间客房面积很小,也没有卫生间,不过没关系,能够在这种文物级的古旧建筑里居住,也算是一种机会特殊的体验。古老的雕花床虽然不错,但感觉舒适度还是有些差,看样子过去有钱人的体验还是和现代人有较大的差异,我躺了一会,感觉很无聊,这时候老那敲门进来了,说道:就知道你睡不着,咱两出去走走。老那的意见正合我意,我和老那洗漱一下就出了,正午过后集市就散了,所以街道上摆摊的小贩明显少了很多,只有零零散散的商贩在街边继续叫卖着,街道两侧的店铺照旧营业,只是客人比上午要冷清,街道上行人依旧较多,好像主要是去寺庙的,看着庙前人依旧很多,我们也不着急,就沿着街道闲逛,我们转了几家文玩商店,老那边看边摇摇头说道:这里的东西几乎是假货,这些东西充当附庸当个摆设还行,没有什么价值。我笑着说道:这里过于偏僻,又不是很知名,估计也没有什么玩家,所以这类最多算是工艺品商店,叫古玩店最多就是为了卖价而为,即使有真货,在这里也没有市场。也买不上价格,所以也就别当真了。老那点点头,但是依旧认真的边走边看,突然他停下脚步,在一个柜台上的一堆杂货堆里挑了起来,然后拿出个东西,是一个铜钱,他仔细的观察一会,然后他又开始找了起来,一共找出了两枚。我看着很奇怪,这是一枚看起来很普通的钱币,在当时,很多家里用这个给孩子做羽毛犍,我们家也有过,只是这类东西随着岁月流逝,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消失不见了。我看着老那看着出奇,低声问道:老兄老中了?,老那低声说道:你看,这枚是朱元璋时期发行的铜钱,洪武通宝,这枚是永乐通宝,是朱棣发行的,我问道:那朱允炆呢?,老那说道:朱允炆在位期间,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发行建文通宝,估计还没来的及吧,你看这枚铜钱,可不要小看这枚铜钱,在收藏者看来是绝好的藏品啊,尤其是永乐通宝价值不菲。我看了看,只有老板躺在门口的躺椅上抽着烟袋,似有似无的看着我们也不说话,老那拿着两枚铜钱过去问道:老板,这个多少钱,老板看了看说道:客人好眼力啊,我们这里最好的货让您挑出来了,这个可是清代的,很值钱啊。老那微微一笑说道:我有这么好的眼里啊,哈哈,我就看着这东西很好看,拿回去当个摆设,你就说多少钱,合适我就要了。老板伸出一只手摆了摆说道:一个50元。老那说道:老板,就俩个大钱就要100啊,太贵了,我说个数,行我就要,不行就算了,一共10元钱。老板起身说道:你这个客人太会讲价了,这好歹也是百年钱的东西,您就给10元啊。老那说道:这东西到处都是,您家这宅子都比他年代长远,你不同意就算了,老板很无奈的说道:算了,给你吧,但是一个10元啊。我们出了店,老那边走边看两个铜钱,我好奇的问道:老兄,这个价值如何?,老那得意说道:就这个永乐通宝,现在市值估计也要500元吧,而这枚估计1000元以上,我说为什么呢?,老那说道:这是一个错版的,这枚铜钱的四方口不在中心,是一个残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错版。说着递给了我说道:老弟,留个纪念吧,这东西可遇不可求啊。我拿起来了看,果然如此,赞道:老兄果然精明老道,看东西如此认真,谢谢了。主街的街尾处人很多,尽头有一个牌楼,上书龙兴两个篆字,牌楼下是一个小广场,广场的旁边有一个小戏台,这个戏台没有顶棚,只有一个戏台,这时候没有唱戏的,但上面却有一群孩子自娱自乐的学着戏班演戏,我看不出来是什么戏,但从唱腔应该是川戏。小广场上还有一些杂耍人员在卖艺,围观的人不少,我们在旁边找了一家茶馆坐下来喝茶,茶馆老板很好客,看我们走过来,就赶快迎了过来,点头笑着问道:客人是喝茶吗,想喝什么茶?我们这里只要说的出来的,我们这里都有。老那对我说道:普洱如何?。我笑着对老那说道:这重庆茶馆,一般多喝沱茶或铁观音,这普洱多为广东一带习惯,入乡随俗吧,我对着老板说道:沱茶即可。老板答应着准备去了。就坐后我对老那说道:这四川的茶馆啊,你看,都是这种盖碗茶,茶馆本身就是一个社交的场所,喝茶只是一个由头,生意人以此为交际手段,而老百姓呢,以此为休闲聊天的好出去,在这里可以坐一天,如果你不换茶,就花一次钱即可,随便可以加水,在这里认识不认识的都可以在一起聊天,天南海北的,左邻右舍的都可以聊,茶馆已经成为四川人离不开的生活习惯。对了,这里还可以打牌,但不能太大,小赌可以怡情啊。这时候老板把茶端了上来,说道:看两位是外客,是到庙里烧香的吧?。我答道:是的,今天人太多了,根本进不去啊。老板笑着说道:是的,好多年没有这样了,因为今天是大集,早上有人说老道长出来做法事,所以一下子来了好多人,本地人向来信教,道长佛法高深,但好长时间都没有出来了,所以听说老道长主持法事,就都过来了,还有很多外地人也赶了过来,我预计下午可能人还会多。我点头道:老板,你说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烧香拜佛呢?,老板愣了一下说道: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也没想过,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拜佛修行可以护佑身心保佑子孙后代。老板说罢反问道:那客人为什么来烧香呢?,我笑着说道:我和你一样的想法,就是为了保佑家庭和睦老人康健一切安顺。老板很高兴的说道:看样子我们是一样的人,这就对了,人必须心中有念,无论是佛还是道,都希望人心存善,这样才能有光。老板涛涛不绝的讲着,应该是感到他的回答合乎我的想法,正感到得意。突然老那问道:老板,你说现在人拜佛是为了心存善念,按通俗的说法就是一种寄托一种理想,你说以前啊,就拿改革开放前吧,基本上没有什么拜佛的,最少没有公开信佛的,那时候大多数庙啊、佛像啊等都被作为四旧被破坏了,那个阶段国家经济很差,温饱问题急需要解决,使得我们需要以一种精神寄托来支持人们有更高的追求,所以那个阶段马恩列斯是我们生活中日常的学习或者实践的规范。到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显然需要一种思想或者是信仰寄托来支持这种变化,我们发现这个阶段佛教的发展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各地佛教用地雨后春笋出现,更多的老百姓信佛唱佛,这是为什么?,所以越是国力昌盛的时期,各种宗教活动也就变得活跃,这也说明无论什么宗教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也离不开社会需求,我们再往前看,比如唐代,是佛教在中国发展最快的阶段,现存的佛教遗存中可以说大多数和唐朝有关联。但不能否定的是,再社会进步佛教发展道一定阶段时,人性的变化也让佛教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些波折,这主要是人性的贪婪、无度化成了一种无知和邪恶,而佛也知道这是传佛之路的必须的阶段,所以佛陀才有末法之说,而今末法时代并不是佛的末日说,末法时代事表明现在传佛已经到了一个关键阶段,更是需要佛法的广宣,这样才能把人性中仅存的恶略之本根除,形成圆满普照,所以说末法也正是传佛的开广时期,佛不能教解化度普天之下的每一个人,所以才有以僧来解教人行事,以佛事来度化人行善,而僧不是佛,佛也不是庙中供奉的神像,它们都是一种引道是一种象征,而佛始终在我们思维的最高处,使我们不断去追求和为此奉献,我们知道的玄奘和鉴真和尚就是如此,以一生为佛教广宣而付出艰辛和生命在所不惜,而我们常人则只需要心存善意,一心向佛就好。听到老那的一番话,我点头说道:老兄见解高深,尤其是那句,末法时代也是佛教的高推时代,真的很恰当,佩服佩服,我也以为这佛追求的理想就是世界大同,佛光普照一切生命,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学的社会的最高境界不也是如此吗?,只是佛更为高深,度化到了一切生命,没有阶级不分你我。茶馆老板站在旁边听的出奇,张大嘴巴似乎也忘记了离开了,干脆也在旁边做了下来。老那说道:兄弟,你知道未来佛是那尊佛吗?,我说道:是弥勒佛吧。老那点头道:是的,就是弥勒佛,作为未来之佛,他是释迦摩尼的继任佛,他肚大,可能容一切善恶,他笑容可掬,可融化一切恩仇,这就是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也是我们现实社会的最高追求,我们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可以在佛中去寻找去触摸,这就是佛度人劝善的方法。这时候,老板在旁边接话道:两位是佛教中人吧,听你们的说话虽然听不太明白,但是很受听教,二位是高人啊。老那笑着说道:老板,我们都是俗人,不是佛教徒,只是对佛教很尊崇,所以略知一二,此次也是为了向老道长请教而来。茶馆老板说道:对了,刚才有出来的香客说道长今天并没有出现。我说道:没事,我们是慕名而来,道长德高望重,能否得见就看我们的造化了。我和老那聊了很久,我们好长时间没有这样安静的谈心问道了,谈心可以让身心放松,会让自已释放心路的不快和拥堵,论道可以让自已清楚方向,使得行动和思维更加明确。谈论中,这茶已经换了三道,全是沱茶,谈论的起劲,这茶也是越喝越有味道,这天色也慢慢的变暗,嬉闹的街道也逐渐变得安静起来,我和老那看了看外边,起身把钱放到桌上说声:老板收钱,真是一壶好茶。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