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虐大清
回到明末虐大清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回到明末虐大清 > 第58章 预料之中粮食危机

第58章 预料之中粮食危机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到明末虐大清
作者:
大事能容天下肚
本章字数:
7348
更新时间:
2024-11-20

成都府衙门外的大广场里,几年前这里还是人山人海,一派升平气象,如今早已门庭冷落,阳光透过窗子,射在内堂的木桌上,大清成都府知府惠应诏正在用早膳,说是早膳,其实也简单得紧,就是几块棒子面而已,他倒也吃得津津有味。“扬一益二”,谁敢想象繁荣的成都府如今萧条至极。

这时亲兵李小甲闪身进来:“大人,大人,小的来画卯的路上,见广场上有一人鬼鬼祟祟,小的便跟了上去,原来此人正背着一兜谷子,在悄悄叫卖,同时还在问旁人有没有铁犁,有铁也行,他可以用谷子换,大人,要不要立马把他抓了。”李小甲一脸坏笑。

“为什么抓他?”惠应诏问道。

“他有谷子,大人,小的们都饿坏了,谁知道他卖铁是不是为了造反呢,何况他还没有剃发。”李小甲一脸菜色。

“带老爷去看看他们怎么悄悄卖谷子的,前头开路。”惠应诏道,几人便来到了衙门外的大广场,只见一个中年男子缩着脖子站在角落里,面前放着一小袋谷子,看到惠应诏过来,吓得脸色煞白,不断向后退。

惠应诏赶忙上前扶住他,温和地说道:“不必害怕,我只是来了解一下情况。请问你为何要在此处卖谷子?”

男子稍稍镇定了一些,低声答道:“大人,小人家中已无余粮,孩子们饿得嗷嗷叫。这些谷子是我偷偷藏起来的,本想换些铁器,好开垦荒地种植庄稼。”

惠应诏心中一阵酸楚,他环顾四周,看着空荡荡的广场和人们脸上的愁苦,暗自叹息。他转身对李小甲说:“将这位大哥的谷子买下,再给他一些铁器和种子。另外,派人四处打听一下,还有多少人家像他一样缺少粮食。”

李小甲遵命而去,惠应诏望着天空,心中忧虑重重。这片土地遭受了太多的苦难,他必须想办法让百姓们重新过上温饱的生活。

“老爷这个人也抓了?”

惠应诏一筷子头把打在李小甲的头上:“乡下十室九空,难得有人换粮,你就把前些饿死了士兵的兵器给他,让他自已找人打犁去,记着,杀鸡取卵的事儿,咱们绝对不能干。”

“但是他没有剃发啊?”

“小甲,你告诉老爷,眼睛有哪些用处?”惠应诏意味深长地问道。

“老爷,你考我那么多问题,就这个最简单了,眼睛就一样用处,看东西。”李小甲笑着答道。

“不,小甲,这你可答错了。”惠应诏摇头道。

“不会吧,那老爷你说,眼睛有些什么用处。”李小甲扣了扣脑袋,纳闷儿道。

“眼睛就两个用处,一个是睁眼一个是闭眼。”惠应诏一本正经地说道。

李小甲眨巴着眼睛,若有所思道:“哎哎哎,老爷真是英明,眼睛真是这俩用处。”

“何止于此啊,这眼睛啊,过日子就靠他,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哈,眼睛一只闭一只睁多大的事儿就过去了哈,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去哈。”惠应诏笑着说道。

“老爷,你可真英明,小的让你说的一会儿清醒一会儿迷糊,不对啊,老爷是不是让小的换粮食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老爷我可没说过,哈哈哈,不过这老百姓没有了,咱们都得饿死。”

“好,老爷。”李小甲悻悻地说道。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贵阳到重庆,李定国陶醉在一片春色里。当他从贵阳驮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到了重庆,然后就看见樊一蘅火急火燎的样子在朝天门码头等自已。

肯定有事儿,李定国一上岸,樊一蘅就塞给了李定国一把信件,顺庆府的、遂宁州的、达州的、广安的、富顺的,没什么别的大事儿,缺粮,有的地方已经开始饿死人了,顺庆知府李九德信中说,西充等地已缺粮三月有余,大量百姓饿死,有的百姓为了活命吃人肉,有的人倒在路上未死,便被人争相分食,真是人伦惨剧啊。长江南面各县还要好一些,张献忠和清军都没有去过,老百姓就是镜子似的稀饭,能够勉强度日,长江北面各县,被张献忠和清军祸祸了几年,百姓流离失所,哪里敢去种粮啊?草根树皮都快吃光了,只能人吃人了。

李定国心下一沉,反复地搓着脸颊,人生不管在哪里,都他妈的跟打游戏一样,得一关接着一关的过啊,什么时候能通关哪?原以为,基本统一了四川就可以喘上一口大气,可以在另外一个时空里大展拳脚,一场粮荒却让一切不得不停下来,解决的办法只有三个,将领建议消灭杨展,把他的粮食抢过来;第二种是李定国提出来的,四川盆地气候温热,可以食用的动物和植物很多,大家自力更生,挖掘潜力,找些可以食用的东西,活到秋收应该就可以了,第三种办法就是找贵州、云南等地借一些粮食,也可以缓解部分饥饿的问题。安民军几个巨头们讨论了很久,为了保持汉人在四川的人口总数不规模的减少,李定国决定采取第二种和第三种办法,那么至少在这一年的秋收之前的时间里,李定国不可能再主动进攻任何一方。

先前大战豪格和统一四川,靠的是炮箭和新火药的威力,这些东西他多少都懂,甚至创造出了炮箭这样历史上并没有真实出现过的东西(证明科技树并不是唯一的),不过饿肚子的事儿,他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还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其实这个很正常,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在饿肚子,古往今来多少智者都解决不了,他李定国也没有这个能耐,直到近现代,也没有完全解决饥饿的问题。

大量人口的涌入,当然是好事,不过经历过多次蹂躏的土地,许多已经两三年没有耕种,谁也没有多少余粮啊,根本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这么多人口。一场意料之中的粮食危机从五月份开始爆发,而秋收还在三个多月后。

这场大饥荒,李定国早已预料到,四川盆地的人口和耕种的土地不成正比,危机必然会爆发,古书记载的人吃人就在此时爆发过。因此李定国早在二月间,即要求各地将捕捉到的吃草动物全部养起来,因为他们吃草,就不会和人挤占粮食,而且不需要等到秋收才能吃,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杀了吃。

重庆等地的乡村养了一些兔子、鹿、狗、野猪、各类鸟、有池塘的养着鱼,三个月了,兔子倒是挂了些肉,有的还繁殖了下一代,其它动物多少都长了一些,看着就喜人,可是顺庆、达州、合川这些被各方势力拉锯过多次的地方,情况就不容乐观了,百姓家中粮食极少,家家户户都只能饿着肚子,如果不把他们留在自已的土地上照看庄稼,这种饥荒明年还会再来一次。

李定国迅速找吕大器、樊一蘅、魏东楼、杨乔然等人商议。

樊一蘅这才带他去发城西一处大山坳里,叫看守打开大门,魏东楼走到一处竹篾围成的高高的容器旁边,问李定国.

“知道这是什么?”

“粮食?”

“对。”

“哪来这么多粮食?”李定国高兴地问道

“捐的。”魏东楼道。

“谁捐的?”

“哪夜接风后,我和樊大人商议,就实行捐官,知府总兵每人得捐三万斤粮食,县令参将每人得捐一万斤粮食,矿令得捐十万斤,各级官吏都得捐,这么个才弄了两百万斤粮食。”

“可是他们鱼肉百姓怎么办?”李定国问道?

“你以为科举出来的就不鱼肉百姓了?何况如今百姓连命都保不住了,他能鱼肉个啥,再鱼肉百姓造反,连他自已的命都得搭进去。”魏东楼道。

“贤侄,这场饥荒,我们都预料到了,选这些州府县官,都是各地的乡绅,他们家财产怎么来的?还不是种地经商来的,他们熟悉各地的风土人情,知道怎么种地,知道什么季节种什么菜,知道当地那块地种什么庄稼收成好,知道那座山有野菜可吃,那条沟里有鲤鱼捉,在他们的治理下,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饥荒。”

“两位大人思虑长远,定国十分佩服。”李定国长揖道。

“不过即使如此,粮食缺口仍然是非常大的,必须要立即找到解决的办法。”

“立即将这二百万斤运过去。”杨乔然道。

“不能立即发过去,官仓里还有五百多万斤,重庆这三十多万人的稳定便靠他们了,一旦听说官仓无粮,便会不战自乱,如果重庆混乱,安民军政府不攻自破。”魏东楼沉思道。

“我看每天运5万斤去川北,把命给他们吊着。”樊一蘅道。

“吕阁老,我看还得麻烦你修书一封。”

“给谁?”

“锦江侯,向他要一百五十万斤粮食,不过咱们不白要他的粮食,我们给他十万斤盐的承诺,换他一百五十万斤粮食。”

“只怕老夫没那么大面子,毕竟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盐。”

“吕阁老的面子,我相信锦江侯还是要给的,话又说回来了,我这是跟他客气,他若不给,就让樊曙率兵3万去取。”这个时候李定国也不可能跟谁讲什么道理了,尽快搞到粮食最重要。

“你这等同勒索。”魏东楼正色道。

“要不是都是大明的旗帜,我就不用勒索了。”

“可以找贵州、云南买吧。”

“对啊,忘了我大哥了,贵州这地方可是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乱,他都快成了土财主了。”

“请杨总督立马动身前往贵阳,带上十万两银子,找他买百万斤粮食,另外暂借五十万斤粮食,秋后奉还,另为配合他东征,我准备派两万大军攻击湖北。”

“这个时候你还想着打仗。”樊一蘅疑惑地看着李定国。

“山人自有妙计。”李定国神秘地说道。

“大人,即便如此,粮食也远远不够,我有个想法。”杨乔然道。

“你说。”

“实行粮食定额制,各级官吏,非作战部队的口粮发到百分之八十,其他的用粮票代替,秋收后凭票补发。”

“你说得很对,少吃两口虽饿,不至于死。”李定国说:“从我开始执行,两位总督和魏公公年迈,必须足额发放。”

“贤侄,我要与诸位同甘共苦。”樊一蘅道。

“义父,你们三位年长,全指着这点口粮,我们年轻,江里网条鱼,山上抓只熊,顶半月粮,到时候还请你打牙祭。”李定国笑道。

“李将军,我等也要一视同仁。”杨乔然说道。

“好吧,既然几位大人都这么要求自已,再从我的口粮里扣等量的粮食,当兵的本来薪资就高。”

“使不得,使不得,我等恭敬不如从命。”魏东楼连忙说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