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奇事簿
水乡奇事簿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水乡奇事簿 > 第2章 邻里互助的建房盛事

第2章 邻里互助的建房盛事

加入书架
书名:
水乡奇事簿
作者:
飘飘姐
本章字数:
7374
更新时间:
2024-11-19

水乡的旧时光,宛如一首悠扬的田园诗,每一个章节都写满了烟火气与温情。在那记忆的长河中,老房子拆建的场景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卷,其中展现出的邻里互助情谊,是画卷中最动人的色彩。

当村里某户人家决定造楼房时,消息就像春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迅速传遍整个村子。这无疑是全村的大事,大家都把它当作自家的事一样上心。邻里们纷纷主动前来帮忙,这种自发的行为完全源于那份深厚且淳朴的情谊,根本无需包工头来组织协调。

在这个过程中,男女老少齐上阵。男人们承担起那些重体力活,比如搬运建筑材料。他们喊着响亮的号子,齐心协力地挪动着沉重的砖头和木材,额头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那是劳动的光辉。

女人们也毫不逊色,除了和男人们一起干一些相对轻松但同样重要的活儿,如递工具、扶稳物件,还在后勤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她们会细心地清理老房子拆下来的废砖头,借来工具或者带上自家的家伙事儿,将砖头上面的石灰处理干净,以便这些材料能再次被利用,这一系列动作娴熟而自然,展现出了水乡人持家的智慧。

而孩子们呢,也在这热闹的场景中找到了属于自已的乐趣和价值。那些大一点的孩子,就像是小小的指挥官,带领着一群小跟班。他们会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像传递工具、为干活的人送水等。还有些更小的孩子,天真无邪,虽然力气小,但那股热情劲儿可不小。他们也争着要帮忙,哪怕只是被大人安排去扛根葱或者剥葱,都觉得无比自豪,那憨态可掬的模样为忙碌的工地增添了不少欢乐。你瞧,这边一个小家伙抱着比自已还高的葱,摇摇晃晃地走着,嘴里还嘟囔着“我也在帮忙呢”,那画面别提多有趣了。

在这个小小的水乡村落里,大家就像一个紧密团结的大家庭。这种团结的氛围,有着独特的凝聚力和水乡特色,而我们村虽然没有那般富裕,但在邻里互助这方面,却有着同样的温暖与力量。

在准备建房的过程中,物资的筹备也是邻里互助的重要体现。造房子用的建筑材料,像砖头、水泥这些,主要是主人家自已购买,但其他生活用品则常常是邻里间相互支援。

蔬菜方面,每家都会慷慨地拿出自家种植的菜。比如,你家有多余的青菜,我家有吃不完的豆角,大家共享资源。

一些肉类和其他食材,亲戚们也会伸出援手。在办酒席的时候,亲戚们有的送猪腿、糕点,有的甚至送半只猪。还有些亲戚会送来粮食,像大米之类的,毕竟建房期间要招待众多帮忙的人,粮食的消耗量很大。当然,不可能所有物资都由亲戚提供,有时候也需要向村民借,特别是粮食,等自家有了再还回去,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整个村子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不仅如此,办酒席时食材的来源多种多样。鸡、鸭、鹅这种食材,可能一部分是亲戚送的,一部分是从养殖户那里购买的,还有一些是村里自家养的。

在宴席时,人多量大,老老少少,整个队里的人都会来吃饭,还有村沾亲带故的都会来,加上亲戚朋友,需要各方的支持才能满足酒席的需求。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账目管理。村里会有一个专门负责记录后厨经济来往账目的人,这个人通常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者亲戚,就像我们家是舅舅负责。记账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每一笔开支都关乎着村民的血汗钱,必须认真对待。有一次,舅舅不小心记错了一笔账,虽说是无心之失,但在那个挣钱不容易的年代,几千块钱的误差可让大家紧张了一番呢。这个必须刨根挖底知道账目错在哪里?尽量追回,直到损失减到最小为止。

整个建房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那些有经验的长辈指导下,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大家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不需要包工头的指挥,也能自发地知道自已该做什么。这种默契和自觉,是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的,是邻里之间深厚情感的外在表现。

而帮忙的人们也不是为了报酬,只是为了那份情谊。哪怕主人家会给一些红包作为感谢,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只是一种心意,远不及邻里互助所带来的温暖和满足感。钱是不会收的,下次邻居家造房子你也去这样帮忙就是了。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很多时候我们邻居家的帮助超越了不是亲戚胜是亲戚,邻居家有个头疼脑热,首先照顾你的都是邻居,喂鸡喂鸭,喂猪,有些还帮你干农活。因为一个感冒发烧也许只有几天就好了,不想麻烦亲戚朋友,而邻居,看似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们都扮演者无私奉献的角色。

在这个小小的水乡村落里,邻里间这种互帮互助的情谊,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成为每一个水乡人心中最珍贵的宝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不会褪色。

上大梁的那一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一大早,村民们就聚集在新房周围,准备迎接这个重要的时刻。

梁木被装饰得红红火火,上面挂着象征吉祥的红绸带和五彩斑斓的饰品。当梁木被缓缓吊起,放置在预定位置时,鞭炮声震耳欲聋,人们欢呼雀跃。主人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向每一位前来帮忙和祝贺的村民表示感谢。这时候,抛洒糖果的环节开始了,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大人们也笑着加入其中。空气中弥漫着甜蜜和欢乐,这种氛围将整个村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上大梁办酒席,吃上梁酒可是水乡风俗中一件大事,造房子是百年大计,造福子孙后代。这场酒席特别隆重。整个村子就像过年一样热闹非凡。亲戚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每个人都带着满满的祝福和丰厚的贺礼。

那些至亲,像舅舅、姑姑、阿姨们,送的礼物更是分量十足。比如舅舅家,会送来一个猪大腿,还会搭配上其他礼品和红包。姑姑家,送了半头猪,一只鸡和一只鸭,礼品是糕点和红包等等。有些开着船来的,有些挑着担子来的,有些骑着自行车,摩托车,一家几口人每个人都带一点的。热闹非凡!必须派个人在家门口迎接,那种场景至今难忘,如今再也找不到了。

有的亲戚家里粮食充足,就会送些粮食;自家种了菜的,也会把新鲜的蔬菜送来。真正应证了,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些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亲情的传递,让办酒席有了人力支持和充足的物资保障。

酒席的准备工作可是一项大工程,早在前一夜,厨房里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大锅里煮着各种美味,炸花生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排骨、小酥肉在油锅里翻滚,变得金黄酥脆。烧鸡在烤炉里滋滋冒油,走油肉色泽诱人,这些佳肴的制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那作为压轴菜的蹄膀,是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亮点,每桌都要有,几个桌席就得准备好几个,那肥美的蹄膀象征着富足和团圆。

除了这些,还有八宝饭、肉丸子、猪肉丸子汤、银耳羹等传统美食,每一道都承载着水乡的饮食文化。肉肠、香肠、肉松等也都是精心准备好的。凉菜也十分丰富,有水果拼盘,有的是把苹果和橘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有的人家为了图方便,会直接把罐头打开装盘,用精美的碗碟盛放,摆上酒席。

酒席上菜是有顺序的。一开始,先上花生、冷盆之类的凉菜,让大家在等待热菜的时候可以先垫垫肚子,唠唠家常。接着就是各种炒菜陆续上桌,热气腾腾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在炒菜的过程中,中间还会穿插着上一些汤,像大碗的丸子汤、八宝饭。

等到酒席的高潮阶段,全鸡全鸭就登场了,这些鸡鸭的肚子里还塞着笋之类的食材,营养丰富,满满一大盘,十分气派。每桌要上的菜数量可不少,少则二十几个大菜(凉菜还不算在内),多则四十多个菜,鱼、鸡、鸭、肉应有尽有,虾也是常见的,油爆大虾、盐灼虾,根据每家的条件,还可能有大螃蟹等海鲜。要是海鲜准备不足,全鸡全鸭那是一定要齐全的,这在我们这一带是比较统一的传统。如今的酒席更是丰盛,但基本的上菜顺序还是年年如此,从小就是这样。

酒和饮料也是酒席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家乡的米酒是大人们喜爱的饮品,黄酒、啤酒一箱箱地摆在一旁,供大家开怀畅饮。以前还有专门为女士准备的健尔啤之类的啤酒,虽然现在这个品牌已经不存在了,但在当时销量相当不错。此外,橘子水等饮料也很受欢迎。有些不喝酒的人,会拿个碗倒点开水,假装喝酒,还和别人一起干杯,场面十分有趣。

在酒席现场,还有一张专门供大家喝水的桌子,边上生着炉子,一天到晚都有热水供应,方便大家随时取用。碗筷在吃的过程中会有专人用托盘来收走,不然桌上堆满了空碗碟,新的菜都没地方放了。而且我们这边现在流行用圆桌子办酒席,以前穷的时候可能用方桌子,但圆桌子更能容纳丰盛的菜肴,也方便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热热闹闹地庆祝这一喜事。

大伙围坐在桌旁,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唠着嗑,说着这房子盖起来的不容易,夸赞着哪家哪户干活特别卖力。孩子们在旁边嬉笑玩耍,偶尔跑过来从桌上抓上一块肉就跑开,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在此时此刻,一些重要人物会出来敬酒,说一些美好的祝福的话语,彼此认识了解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的欢聚一堂!“亲戚朋友们你们好!”鼓掌,鼓掌!“各位老板乡亲们,同志们大家晚上好!”再次鼓掌,鼓掌!“今天晚上大家吃好喝好啊!汤汤水水,要吃光啊,菜~菜,好吃的吃光!啊,通通,通通吃光!”还打了一个饱嗝!“嗝~” 把众人逗的哈哈大笑。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此刻主家也是忙碌非凡,送上喜糖,对上梁酒也发喜糖,每个人都有,一个一包八颗糖,代表着吉利的数字8,发,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红包亲戚朋友会给主家的,开个玩笑而已。

整个酒席现场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不断,大家都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