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帝朱由榔的御前会议终于拉开帷幕。身着明黄龙袍的朱由榔目光深邃,内心中无比坚定,因为他清楚,此次改革乃是复国和重振大明的必经之路。早已深思熟虑的计划在脑中盘旋,而此次会议正是他将这些改革付诸实施的第一步。
朱由榔望着面前的群臣,缓缓说道:“今日大明若欲复兴,必先整饬内政。国朝沿用六部制已久,然其职责庞杂、分工不明,实在无法满足今日国事之需。”他决定对传统六部进行全面调整,拆分重组,以提升效率,适应当代需要。
首先,礼部的职权将被细化。原本礼部统管国家礼仪和外交事务,而他提议将外交事务独立,设立专门的外交部,负责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往来事宜。同时,设立教育部,专门负责国民的学识教育,以图未来培养人才。礼部则保留礼仪职能,负责国家礼典和仪式,维系中华文化的内涵。
随后,他提到工部的改组:“工部职能极广,当前我们需着力发展工业,工部当转换为工业部,专注于矿产与制造业的发展。”他目光坚定地补充道,“将来若建立铁路,还需再从中设立铁道部,一并负责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至于什么是铁道,你们很快就会知道。我在报告里面有写。”
紧接着,朱由榔将目光转向户部的改造:“户部历来是国家财政的核心,然其权责过于宽泛,不利于管理。为此,户部应调整为户籍财政部,处理人口统计和财政收入。”与此同时,他设想从中再划出一部分设立经济部,专职管理经济政策和商业活动,确保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经济并非纯粹的商业,需更具宏观调控。”朱由榔原本是想把经济部叫做商务部,但是后来转念一想,商务并不能够代表所有的经济活动,索性就直接用大白话经济部的称呼更合适一些。
此外,朱由榔还提议增设卫生福利部,以保障国民的健康。抛开福利单说,卫生这个东西,其实原本是由太医院来管辖,太医院除了要照顾皇室的健康之外,还要统辖天下的医疗事务。
还有交通部来统一管理道路和物流运输体系,农业部则专门负责农田和生产,保障国家的粮食供给。朱由榔的眼光已然跨越了当世,早已在心中勾勒出一个健全而现代化的政府架构。
朱由榔接着宣布:“这些行政部门将统统归属新设立的行政院。”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解释道:“六部传统虽沿袭已久,但朝事日增,不细分难以有效施政。行政院为中枢,统辖各部,旨在简化管理,提高效率。”群臣闻言,皆感到诧异,朱由榔竟敢触动这数百年的制度根基,但他面色不改,心中有更大的谋划。
与此同时,他也对吏部进行了改造,将其单独划为人事院,专门负责文官的选拔、任免和考核,与行政院平行。此外,他将刑部与大理寺合并,成立司法院,主要负责法律执行和审判职能;都察院则将保留,肩负监察、巡察各地官员的职责。
然后,朱由榔提议设立*立法院*,专门用以制定律法。立法院的设立象征着朱由榔对律法的重视,更标志着大明的法治之路。
对于军队,朱由榔的改组思路也同样深远。他提议将兵部更名为军备部,专注于军备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强化军队的后勤供应;而军队的调度与指挥之权将重新归还给五军都督府,避免军政权力的过度集中。
原本他一度考虑将其命名为“枢密院”,但念及宋朝的遗憾,最终决定保持五军都督府的称谓,保留一份历史的韵味。说是这么说,但其实朱由榔是觉得跟宋朝叫一个名字显得晦气。
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改革蓝图,殿中群臣表情各异,既有惊叹,也有质疑。这些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几乎要颠覆自明初以来的体制。朱由榔观察着他们的反应,心中却愈加坚定。
他深知,一旦开启此改革,就绝不能半途而废,必须一往无前,否则只会被反对势力察觉到自已的动向,下次再想改革将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会对自已的个人人身安全造成影响。所以朱由榔这次改革是势在必行,他是计划说服大部分人。但对于那些冥顽不灵之人,他不惜大开杀戒。
朱由榔继续补充道:“大明已到了危机存亡之际,唯有改革方能自救。此次分拆细化各部,重组权力体系,是为提升政府效率,适应当前形势。”在一片静默中,他再次重申:“改革在此一举,若不成功,则满盘皆输。朕意已决,望诸位臣工共同辅佐。”
随后,朱由榔将一份详尽的改革报告展示给群臣,这是他几日来夜以继日拟定的心血成果,记录了每一项制度的设想和执行细节。
大臣们虽心有疑虑,但面对朱由榔坚定的目光,一时之间竟无一人敢出言反对。无他,他们只是被震惊到了而已,谁也没有想到,一向只会逃跑的平庸天子永历皇帝居然会来个大的。
朝堂上,朱由榔的提议引来了如潮的反对声浪。几乎在他话音刚落时,兵部尚书孙顺便站出来,脸色阴沉,带着几分难掩的愤怒:“陛下!恕臣直言,今日之提议实在有失我大明皇朝祖宗之法,岂能轻易变更?若非立国之根基,如何能存续数百年?这般擅动祖制,恐非长远之计啊!”
孙顺话音刚落,兵部侍郎万年策立刻接话,语气更是激烈:“兵部乃朝廷调兵遣将之本源,历代皇帝皆倚重于兵部。如今陛下要将兵部的权力尽数分出,还交于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何德何能?难道要让武人乱政吗?皇帝,您这是在轻视文官,是要让天下读书人寒心啊!”
话音甫落,群臣中立刻附和之声此起彼伏。户部尚书张正昌摇头叹气,声音拖长,似带着不胜唏嘘的感叹:“陛下,祖宗之法是数百年经验的结晶,如今贸然改革,必然动摇朝纲,国家安危岂不危在旦夕?若改革真有必要,也当徐徐图之,何须如此匆促?”
吏部考功司主事杨生芳也站出来,带着几分讥诮的口吻说道:“皇帝,户部本就是百姓税赋、户籍之根,岂容随意分拆?所谓设立经济部之类,实在是徒增衙门,消耗国帑。请问,所谓的经济部,又能为国家带来多少赋税?若不增加财赋,何必另设?徒增朝廷负担罢了!”
朱由榔脸色微沉,但还未发话,就听到另一位大臣冷笑道:“陛下,您所言‘行政院’一词,岂不异想天开?国朝有祖宗之法,您这一改便是彻底废除!如此一来,祖宗之法何在?天下百官何容?这些臣属之名,一旦更动,臣敢问陛下,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更有大臣大声说道:“陛下,您设想的什么行政院、经济部、教育部,尽皆异端,臣只听说过六部,何曾听闻如此多的杂役衙门!这不是违背祖宗法度,还是什么?莫非皇上以为我大明还能长此不亡?”
朱由榔不由怒火中烧,但这些大臣的反对仍未停息。
兵部侍郎万年策冷笑一声,眼神不善地盯着朱由榔,语气咄咄逼人:“皇帝,若我兵部权力被削,恐怕大明朝堂之上再无可靠镇守边疆之人。皇帝果真要将权柄全数移交,恐怕朝廷将再无可信能战之将。到时候若敌寇入侵,陛下莫不是要亲自披甲上阵?”
“臣恐怕到时候即便皇帝披甲上阵,也是应对武将异心的可能性多!”
“万年策!放肆!”朱由榔喝道,眉头紧锁,面色铁青,眼中已带着几分怒气。
然而这时,又一位年长的大臣站出来,捻着长须,似乎是好言相劝,实则言辞间夹枪带棒:“陛下,臣知您初定缅甸,心系国家,满怀改革之志。可改革非一日之功,祖宗法度亦不可轻易废弃。您若真心为国,何不听从老臣等人的意见,稳步行事?切莫贪图一时之功,而误了千秋大业啊!”
朱由榔双拳紧握,几乎要将自已的愤怒掩饰不住。他本以为此次改革虽会遇到些许阻力,但大明到了危亡关头,群臣应能认清时势,支持改革以求中兴。岂料这些大臣竟在祖宗法度上大做文章,诸如“违背祖制”“动摇国本”之词句不绝于耳,一言不合便指责自已轻视祖宗,试图破坏朝廷根基。
兵部尚书孙顺又添了一把火,扬声说道:“陛下,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祖宗法度乃是我们立国的根本,若今日动摇,改设这些什么‘院’‘部’,他日更不知要弄出何等荒诞之事。到那时,朝廷岂不成了一堆空壳,毫无用处?”
朱由榔听得此言,心中怒意难平,几乎忍不住拍案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