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 第十四章 建设生产

第十四章 建设生产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作者:
年轻油条明先生
本章字数:
6770
更新时间:
2024-11-19

朱由榔所说的这番话确实没有半点虚假成分。要知道,在原本的那段历史长河之中,当白文选与李定国获知了朱由榔及其一行人身陷阿瓦城、被缅甸国王困住且对方坚决不肯释放大明皇帝朱由榔的消息之后,他们毫不犹豫地率领军队发起了进攻。

需知此时的他们乃是败军之将,李定国等人四处收拢那些溃散的士兵,勉勉强强拼凑在一起的兵力总数也不过只有区区五万人而已,不仅如此,军中还极度缺乏弹药等重要物资。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无比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竟然奇迹般地战胜了由 15 万缅军组成的强大敌军。

这支 15 万规模的缅军可不一般,那可是缅王的主力部队啊!并且还是从各地土司那里抽调而来的精锐力量汇聚而成的,堪称是代表着整个缅甸最为顶尖的战斗力水平。

可即便如此,最终还是不敌李定国他们这群残兵败将。由此足以看出,缅甸军队所谓的战斗力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罢了。至于那些规模更小的地方土司所拥有的军事力量,那就更是不值一提了!

当然,自家皇帝捏在别人手里,就算军事上取得胜利也还是有所忌惮。缅甸人耍无赖,始终不肯释放朱由榔,这就让李定国白文选等人无可奈何。

朱由榔深知自已如今已不再是历史长河中那个被人诟病的蠢货,他绝不会给自已的军队扯后腿。在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前,朱由榔可是对永历皇帝的生平经历做足了功课。

且不提其他方面,光是回顾永历帝自逃离昆明后的一系列举动,就足以令人咋舌。即便其中不乏有奸佞小人从中作梗、蒙蔽圣听,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的永历皇帝实在太过天真单纯。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朱由榔成功穿越而来,改写这段历史的机会已然降临,那些曾经可能发生的悲剧将统统不复存在。

果不其然,凭借着卓越的智慧与果敢的决策,朱由榔率领麾下大军一举击败了强敌罕衣盍俱。至此,在缅甸东南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再也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势力。

随后,朱由榔的军队势如破竹,毫无悬念地占领了木邦剩余的区域。不仅如此,他们还顺势将缅甸与老挝交界之处的孟艮府以及缅甸北部的孟养江心坡等地尽数纳入版图之中。就这样,朱由榔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缅北地区名副其实的主宰者。

在木邦的战事平定后,朱由榔将木邦首府命名为“载天府”,宣布它成为大明帝国的临时首都。随着随行的官员、民众逐步安顿,周围的云南边境百姓也逐渐向这里聚拢,投奔大明的旗帜。短短一个月,朱由榔便在缅北站稳了脚跟,这等速战速决的成效令远在北方的满清朝廷始料未及。

朱由榔深知,眼下安稳的局面不会维持太久。满清追兵迟早会再次逼近,而自已必须在此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朱由榔暗自思忖着未来的战局:“李定国将要在磨盘山打一场恶战,清军的追击步伐也将就此放缓。我们得抓紧这段猥琐发育的时间,把系统兑换来的前装燧发枪生产线和高炉炼钢法尽快布置到位,为后方建立坚实的保障。”

于是,他叫来了身边最得力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坤。

“王坤!”朱由榔声音洪亮地喊道。

王坤连忙上前,低头拱手答道:“奴婢在,陛下有何吩咐?”

“你去盘点一下,看看随军而来的军民当中,有多少匠户。朕打算开办枪械兵工厂和炼钢厂,以确保后方供应充足。”

“遵旨!奴婢这就去办。”王坤恭声领命,立即着手安排。

不多时,王坤便返回,面露恭敬之色,向朱由榔禀报道:“启奏陛下,此番跟随您入缅的军民男女老幼共计四十七万。其中军人五万,其余四十二万乃官员亲眷、士农工商不等。此外,陛下所需的匠户有六千二百余人。”

朱由榔听罢,微微一愣,心中感叹道,自已这位流亡皇帝竟还有这般众多追随者,不觉心头一暖,但随即恢复了沉稳神色。

他点了点头,迅速吩咐道:“很好。即刻从中抽调两千人,将他们分成两组。设立两个工厂,一为军工厂,专门生产枪械;另一为炼钢厂,用以提供铁器和军需钢材。先让他们推选出头领,朕稍后亲自交代具体任务。”

“是的,陛下。”王坤拱手领命,旋即退下。

不久后,按照朱由榔的指示,匠户们被分为两队,一队将致力于枪械的生产,另一队则负责炼钢的事宜。各自推选出头领后,大家齐聚于载天府的殿堂前,神情肃穆而期待,等待皇帝的进一步指示。

朱由榔走上前,目光从众人脸上缓缓掠过,语气坚定地说道:“如今局势严峻,满清势力虎视眈眈,我们必须将这片后方打造成坚实的屏障。两位头领上前,带好你们的匠人,全力投入生产,朕对你们寄予厚望!你们放心,朕不会辜负大家的辛劳,我们一定会光复大明,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群臣齐声应和,振奋不已。此时的朱由榔,胸有丘壑,心中已然铺展开一幅图景:在这片缅北的临时首都,明朝的复兴之火正熊熊燃起。

朱由榔身着帝王袍服,目光沉稳地环视着面前的一众匠户和军民。他知道眼前这些人将成为大明复兴之路上的关键力量,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朕把你们叫过来的事情,想必王坤已经简单告知各位了。朕也就不再赘述,咱们直接谈实际的。”

众人屏息静气,目光凝聚在朱由榔身上,专注地等待着他的指示。

朱由榔接着说道:“朕即将建立两个工厂,一为军工厂,专门生产前装燧发枪;另一为炼钢厂,以确保钢材供应。这两个工厂皆为皇家直营,直属于兵仗局。所需的人力、物资、资金,朕自会筹备到位,各位只需尽心竭力为大明生产即可。”

随即,他侧身示意一位身着太监服饰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对众人介绍道:“此人乃是兵仗局掌事太监,周思阳,今后便是你们的直属上司。你们一切事务均由他负责,务必服从调度,不得怠慢!”

周思阳微微拱手,神色威严地向众人点头致意。匠户们见周思阳身姿挺拔、眼神锐利,便也心生敬畏,齐声应诺。

朱由榔又补充道:“制作枪械的工艺与炼钢的法子,朕自有一套独特之法,皆是从秘典中得来。稍后,这些技艺朕会单独传授给周思阳,待他学成后,他自会传授于诸位。此等技艺,乃是大明兴国重器,务必不泄于外!”

众匠户纷纷跪拜,齐声称赞陛下圣明,心中充满敬畏与期待。

随后,朱由榔将自已从系统中兑换出的制作前装燧发枪与高炉炼钢的技艺密笺郑重地交予周思阳。二人低声交流片刻,详细传达技艺的关键之处。周思阳目光炯炯,凝神倾听,竭力将每一细节铭刻在心。

交代完一切后,朱由榔高声说道:“你们皆是大明复兴的中坚力量!若能完成任务,朕必重赏!为我大明复国事业出一份力,待我光复天下,定当让各位名留青史!最后,王坤,你从内承运库里面支取,这些匠人每人赏银1两。最低月俸三两,包吃包住。”

朱由榔知道不能光靠虚的假大空的东西来拉拢人心,还要拿一些实际的东西来。反正钱财只有花出去才有用,不然便是死物。

“当然了,你们要是做得好,拿的钱自然会更多,这都是有一套标准的。朕不跟你们玩虚的,多劳多得,理所当然。”

在一片山呼万岁声中,朱由榔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他的身影渐行渐远,而全体匠户的士气却被激起如炽焰熊熊,满怀忠诚与决心准备投身到新一轮的生产建设之中。

朱由榔站在工匠们面前,心中也不免感慨。他知道很多人对明朝的匠户制度多有误解,认为这是一种苛政,束缚了百姓的发展,但他对此却有另一番见解。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明朝的匠户制度乃是严苛不堪,但实则不然。”朱由榔心中暗想,“朕的高祖朱元璋设计这一制度之初,目的是确保国家的工匠需求,而非阻碍百姓的发展。”

他回忆起一些历史资料,知道匠户制度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一成不变。“身为匠户,确实家族中需要有一个人出来做工匠,这可以是你自已,也可以是你的子孙,甚至还能转让给同族兄弟。国家只需一个工匠名额来满足需要,并没有限制其他家庭成员的职业发展。”他觉得这样的制度设计并非十恶不赦,反而是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物资匮乏的国情,才被明朝初期的君臣们逐步推行。

“况且,朕如今的处境与高祖开国之初极为相似,同样面临着物资短缺、资源匮乏的困境,若能有稳定的工匠制度来支撑国家需求,必然能加快复国进程。”

朱由榔认为,对于国家而言,合理的工匠制度是恢复生产的保障,而对匠户家庭来说,一门手艺在古代和现在都是吃香的存在。很多手艺,往往世代传承,父传子、子传孙,不仅保障了家族生计,更造就了许多技艺精湛的工匠。

朱由榔知道,后世很多人对匠户制度的抨击,都是基于片面的理解,甚至有些人完全不了解制度背后的实情。

“多少人不知道,张居正那样的名臣便出身于军户,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由此可见,即便是军户、匠户出身,依然能凭借自身努力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朱由榔叹道:“术业有专攻,有一门手艺不仅是谋生之道,更是让人立足的根本。那些盲目追求转换行业的举动,不仅耗费成本,还可能未必如想象般美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