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踏入文士楼内,一股浓烈的墨香气息扑面而来。四人瞬间被这别具一格的氛围所吸引,恍惚间好似穿越回古时候,置身于文人雅士的天地之中。
四人逐层而上,直至第四层,每层的四壁皆悬挂着书院这些年来培育出的名人轶事以及一些卓越文章。
“子皓兄,子亮兄,要不前往那边取纸记录下自已的佳作,以便让后人敬仰呢?”赵庭指着一个角落说道。
“我就算了,不过师弟中秋节所作的那首诗词着实应当记录在此处。”郭林看着陈初一说道。
“子亮兄,子皓兄创作出了何等佳作,不知我可否聆听一番?”听闻陈初一作出新诗词,赵庭不禁满心好奇地向郭林询问。
莫静飞也饶有兴趣地竖起耳朵。陈初一没料到自家师兄会突然提及此事,想要阻拦却为时已晚。
郭林并未在意自家师弟的眼神示意,清了清嗓子,将陈初一那晚创作的那首诗词吟诵而出。
当赵庭和莫静飞听到郭林念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后,内心深受触动,良久才缓过神来。
两人如同看异人一般看向陈初一,他们自认文采出众,可听完这首诗词后,他们觉得自已此生都难以写出这般绝妙的诗词。
“子皓兄才华横溢,如此千古佳作若不记录在文士楼中,那将是我们崇文书院的莫大损失啊!”赵庭向陈初一拱手说道。
“赵兄过誉了,其实这首诗词是我醉酒后迷迷糊糊所作,当不得真,赵兄你也知道我并不擅长诗词之道。”陈初一赶忙回应道。
莫静飞神色异样地看着陈初一,心中颇为恼火,真想上前揍他一顿:你喝醉酒都能作出这样的千古名作,还说自已没有诗词天赋,你要是认真起来,岂不是让天下文人都无路可走了。
赵庭三人并未理会陈初一的阻拦,走到一旁拿出纸笔,就要帮陈初一将这首诗词记录下来,准备投进旁边的木箱中。
“赵兄,师兄,莫兄,我在诗词方面着实没什么天赋。即便将此诗词记录下来,日后我若再作不出,天下人岂不会认为我江郎才尽了?”
“这样如何,暂且先不记录这首诗词,我写下几句话投进去行吗?”陈初一连忙拉住准备动笔的赵庭说道。
“那子皓兄,你先写出来,若我们满意,便暂不记录此诗词了。”莫静飞在一旁跟着起哄道。
陈初一无奈,只得从赵庭手中接过毛笔,大脑急速运转,思考着究竟该写些什么。
要不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他很快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如此敷衍,赵庭等人肯定不会答应。
思考许久,要不写篇文章?可自已连题材都没构思好,一时之间又怎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呢。
“子皓兄,你可想好了?赶紧动笔吧,不然我可要将那首诗词记录下来了。”赵庭在一旁催促道。
陈初一瞥了赵庭一眼,对其打断自已的思路表示不悦。
而后继续思索起来,此地乃是书院,要不就把宋太祖的劝学诗写出来。
可他随即又否定了这个念头,刚刚自已还说不擅长诗词,此刻若再写出一首诗,岂不是自相矛盾?
劝学诗不能写,那便写名人名言。要不就写“横渠四句”?这与书院也颇为契合。想到此处,陈初一提笔开始在纸上书写起来。
“好字啊,子皓兄,你的书法风格别具一格,已然独具特色了。”陈初一经过这些年的不断苦练,书法已经略有小成,赵庭在一旁忍不住称赞道。
陈初一并未理会赵庭的夸赞,继续提笔流畅地书写着。
随着陈初一的持续书写,赵庭三人的神情愈发凝重,最后更是变得极为震撼。
他们张大了嘴巴,仿佛陈初一写出的这四个句子蕴含着某种神奇的力量,将他们三人的目光紧紧吸引住了。
当陈初一停笔之时,赵庭三人尚未回过神来,他们被这位同窗的才华深深折服,目光中满是钦佩与赞赏。
心中不禁思索,遇到这样的同窗,不知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陈初一放下笔,抬眼看向赵庭三人,微微一笑,问道:“如何,这四句可让你们满意了?”
“子皓兄,多谢你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明白自已读书的意义。观此四句,我如茅塞顿开啊!”赵庭感慨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郭林在一旁反复吟诵着这四句,眼神复杂地看着自已的师弟。
这些年来,他刻苦学习,却感觉自已已然渐渐跟不上师弟的步伐。
莫静飞双目炯炯,仔细端详着陈初一,心想,江南不愧是文化昌盛之地。自已刚结识的一位同窗便如此才华出众,看来这趟江南之行,自已没有白来。
陈初一写出这四句后,三人不再执着于记录陈初一诗词的事情,不过却要求陈初一把自已的名字写上。
随后,他们将其投入木箱中,这才一同前往教室。
下午开课,张教习为陈初一他们讲解了崇文书院的教学规定。每天上午,书院有专门的教习为陈初一他们授课,不得迟到或旷课。
下午则有一些大儒、教谕开设的公开课程,陈初一他们可自行选择听课。
平日里,他们也可到藏书楼自行借阅书籍学习,若遇问题,可自行向教习请教。
每月会进行一次小考,连续两次排名末尾的三名学生将被退学处理。
下午课程结束后,陈初一和郭林随赵庭到藏书楼登记借了两本书,与赵庭和莫静飞道别后便回家了。
“娘(师娘),我们回来了!”陈初一和郭林到家后,向师娘王氏问候道。
“你们回来啦,今日第一天去书院,可还顺遂?肚子饿了就先吃些点心,等你先生(爹)回来,我们再一起用餐。”师娘王氏见陈初一和郭林回来,笑着说道。
陈初一与郭林向师娘王氏细述了一番书院的情形后,师娘王氏旋即去往厨房,着手安排并准备晚餐。
师兄郭林则折回书房,继续沉浸于书籍的世界中。
陈初一则步入七个孩子的“实验室”,为他们讲解所遇难题,同时趁着先生还没回来,给他们上了一节课。
“少爷,你看,这是你让我们研究的铅笔……”。就在陈初一讲课结束时,陈直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棒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