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除夕这天,叶宵的祖父一大早起来就会用一个舀糠的大铁勺煮浆糊。
这是每年贴春联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祖父特别重视的一个环节。
虽然市面上有各种各样品类丰富的粘合剂,但是祖父却坚持用最原始的办法贴春联。
“一碗面粉三碗水。”祖父一边念叨着,一边将铁勺架在炉火上,开始熬浆糊。
先向铁勺里加入冷水,然后是面粉,一边加,一边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慢慢搅动。水和面粉在他的搅拌下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乳白色的混合物。
随着炉火的加热,水温逐渐上升,原本沉在底部的面粉开始慢慢溶解,水的颜色也从透明变成了不透明的白色。祖父用筷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他的动作平稳,速度均匀,确保了面粉能够充分溶解,没有一丝结块。
随着水分的蒸发,面粉的浓度越来越高,祖父的搅拌也变得更加有力。他能感觉到面粉在铁勺中的变化,从最初的稀薄液体逐渐变成了带有弹性的糊状物。当水分大约吸收了一小半时,面粉开始起了一些小泡泡,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这是面粉向浆糊转变的信号。
祖父用筷子挑起一些面糊,他能清晰地看到面糊拉起的丝儿。这意味着浆糊的熬制到了最后的时刻。又煮了一会,面糊会粘稠到一起,即使顺着同一个方向搅动,也开始变得费力时,他知道浆糊已经熬好了。
他用筷子挑起一些,他看到那浆糊在筷子上成型且待住,不会轻易滴落。这就是浆糊熬煮成功的标志。
浆糊熬好了,他端进屋里,将铁勺放在一边,让浆糊稍微冷却,然后拿出早早买好的对联。这些对联被精心地卷在纸筒里,祖父小心地展开它们,对联上的字迹和金粉在清晨的晨光下显得格外鲜红和醒目。
祖父不识字,他每次去买对联都要让卖对联儿摊主将他挑选的对联上面的内容念一遍他才肯买。
那时候的叶宵总是兴致勃勃地跟着祖父去集市上,集市对她来说,就像是一个充满魔法和惊喜的地方,每一个摊位都可能藏着新奇的宝物。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祖父会抱着叶宵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一个卖糖果的小摊前。那里有一种不带包装纸的糖球,味道出奇的甜,而且,只有甜味。但是当时年幼的叶宵却非常喜欢。
叶宵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吃过那么甜的糖果了,她想,也许是现在的糖果里面添加的配料更丰富的原因吧!不像那个糖球,只有糖,所以甜的直接而纯粹。
买完对联回家以后,祖父会坐在旧木桌前,拿出对联,认真地考问一下叶宵,看她是否还记得对联上写的是什么内容。那时候的叶宵还没有上过学,认识的字非常有限,这件事对她来说属实是非常有难度的了。但是祖父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又似乎十分自信。每当叶宵能够准确地背诵出对联的内容时,他的脸上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并且会额外奖励叶宵一块糖球。
虽然祖父没什么文化,但对联分上下联的常识他还是知道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要让叶宵记住对联内容,他说怕贴反了村里人笑话。
“我的儿子还是村儿里当年唯一的大学生哩!”祖父说起这句话的时候,整个人骄傲的像一只昂首的公鸡。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自豪感,仿佛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他的儿子,叶宵的父亲,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在祖父看来,是十分荣耀的一件事。
叶宵想,当年父亲金榜题名的消息传来时,祖父肯定兴奋得无法自已。他或许会满村奔走相告,挨家挨户地敲门,带着无法掩饰的喜悦,向每一个遇到的村民分享这个好消息。
祖父将对联儿翻转过来,用一把高粱穗子沾着浆糊,均匀地涂抹到对联背部的每一寸。浆糊的粘性很强,但也不能等待太久,否则就会开始变干,影响粘贴的效果,所以必须要趁着浆糊的湿润度刚刚好,赶紧将对联贴在门的两边。
祖父涂完浆糊,他双手托举着对联走到大门。叶宵跟在一旁抬头看着祖父,准备接受他的指令。
祖父个子不高,贴对联的时候需要踮起脚尖,他的身体微微前倾,手臂伸向高处,努力将对联对准门框。他的动作虽然有些吃力,但对于贴对联这件小事,他总是格外庄重、认真。
他让叶宵站在远处,从她的角度来比量对联的位置,防止对联贴歪。
贴完对联,他立刻着手去忙一件更为要紧的事——煮肉。把腊月二十六从老杨家买来的猪肉,挑出肘子、腿骨等部位,认真清洗干净。猪肉颜色深红,纹理清晰可见,凑近能闻到淡淡的肉腥味。
锅中倒满冷水,把切成薄片的生姜、切成段的大葱、大料以及桂皮放进去。接着,把洗好的腿骨和肘子丢进锅里。先用大火煮开,不一会儿,锅里就升腾起腾腾热气,混合着肉香、姜味、葱香以及调料的独特气味。随后转成小火慢慢炖煮,锅里不时发出“咕嘟咕嘟”的轻微声响,就像在演奏一曲舒缓的乐章。
一直煮到肉特别软烂,轻轻一撕就能骨肉分离。这时,肉的颜色变得更加深沉,呈现出一种浓郁的红褐色。
把肉从骨头上剔下来,这就是拆骨肉了。
拆骨肉是每年除夕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这一天午饭的餐桌上必然会看到它的身影。
那拆骨肉散发着醇厚的肉香,让人忍不住流口水。用手捏起一块,能感觉到它的柔软和弹性,蘸一点酱油蒜泥,放进嘴里,细腻的口感和浓郁的味道瞬间在舌尖散开。
另一道必不可少的菜便是炖活鱼。
北方的冬天特别寒冷,鱼为了过冬会额外囤积脂肪,所以冬天的鱼格外肥硕。
鱼要买江鱼,尤其是江鲤鱼最好。
把鱼的鳞片和腮去掉,在鱼身上划两刀,抹上少量的盐。盐粒在鱼身上泛着微微的白光,仿佛给鱼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但是很快便融化在鱼的皮肤表层,浸入鱼肉里。
接下来要把大片的姜、大段的葱和大粒的蒜切好,塞进鱼肚子里,再用老黄酒把鱼腌制起来。此时,鱼身上散发着姜、葱、蒜的混合香气以及老黄酒的醇厚味道,这样腌制一会,鱼身上的土腥味便不复存在了。
五花肉选三肥两瘦的部分,切成薄片。
灶膛生起火,铁锅灶烧热后放入黄豆油,把腌好的鱼擦干水分,放进锅里用中小火慢慢煎至定型。鱼在锅里发出“嗞嗞”的声音,鱼皮渐渐变得金黄酥脆。然后就可以小心翼翼地翻面,这样可以保证鱼皮不破也不粘锅。
煎好的鱼先盛出来,用锅里剩下的油炒五花肉片,炒到油脂出来,加花椒,八角,干辣椒,翻炒一会,再加入一半切碎的大蒜粒和两勺黄豆酱。
黄豆酱是叶宵的祖母亲手制作的,由于酱块、温度、盐分等因素的不同,每家的黄豆酱味道都不一样。而叶宵祖母做的酱,颜色红亮,散发着浓郁的酱香,让每一个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老太太一辈子被人称颂的三手绝活便是如此:蒸面食,腌酸菜,做黄豆酱。
但是叶宵一个也没有学会。连皮毛都没有学到。
锅里的食材炒出香味后,把鱼重新倒回锅里,沿着锅边淋上两勺陈醋,提鲜去腥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鱼的香气。再加上一勺糖,鲜上鲜。接
着加水盖上锅盖,慢慢炖煮。大火把锅烧开,然后转成小火炖半个小时以上。这时,锅里的汤汁翻滚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这时候就可以向锅里添加配菜了。
秋天菜园子里收获的绿莹莹的白菜叶子,早已泡发好的红薯粉条,还有用黄豆换回来的色泽微黄的卤水老豆腐,依次加到锅里。继续炖煮半小时,直到粉条成熟。
此时,锅里的菜肴呈现出一幅极为诱人的画面。江鲤鱼静静地躺在白菜、粉条和豆腐之间,仿佛一位尊贵的王者被臣民簇拥着。白菜叶子翠绿欲滴,经过炖煮后,变得更加柔软,边缘微微卷曲,散发着清新的蔬菜香气,红薯粉条晶莹剔透,在汤汁的浸润下愈发爽滑,每一根粉条都吸饱了鱼的鲜美、白菜的清甜以及调料的浓郁味道。卤水老豆腐色泽微黄,豆腐的豆香与其他食材的香气相互交融,散发出一种醇厚而质朴的味道。
在火候的作用下,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声音欢快而富有节奏,仿佛是一场美味的交响乐。
掀开铝制的大锅盖,一股浓郁的鱼香扑鼻而来,那是江鲤鱼特有的鲜美味道,混合着煎制后的焦香和炖煮后的醇厚。还带着白菜的清新豆腐的豆香,祖父将锅里的食物一股脑盛到一个盆里,然后抓了一把蒜粒、葱花和香菜撒在菜上,这道炖活鱼就可以上桌了。
这道菜是叶宵祖父的拿手好菜,记忆里,他总是第一筷子挖掉鱼的眼睛,喂给叶宵。
“吃鱼眼,对身体好。”在老一辈人的观念里,吃啥补啥,吃鱼眼会对视力有帮助。
接下来,外公会夹一筷子鱼腮下面的一块肉,祖父说,这块肉叫月牙肉,是鱼身上最爽滑、最鲜嫩的一块肉。
这一块月牙肉,他总是默默夹到祖母的碗里。而每每这时候,祖母总是会回敬一个白眼,说道:“可显着你了,我不会自已夹?”
她嘴上说着不中听的话,手上却默默用筷子扦起鱼肚子上的一块腩肉,丢到外公的碗里。
外公乐呵呵地笑着夹起这一口鱼腩,填进嘴里,鱼腩肉是鱼身上最柔软的一块,肥美无刺,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后,几乎入口即化。
祖父咂咂嘴,又嘬了一口高粱小烧,眯起眼睛说道:“就是鲜呐!”
和城里过年的习俗大不相同,乡下除夕最为重要的年夜饭是在晚上享用的。
叶宵清晰地记得,平日里从来不抽烟的祖父,在这一天晚上会郑重地点燃一支香烟。
他用嘴叼着香烟,将一挂鞭炮用绳子系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为了防止香烟熄灭,他不得不生隔一会儿嘬上一口烟,只是不太会抽烟的祖父时不时便会被烟雾呛到,看起来有一些笨拙和生疏。
那香烟在黑夜中闪烁着微弱的红光,屋外天气寒冷,祖父时不时地搓搓手。他的眼神中满是期待,不时地透过玻璃望向屋里那座老旧的座钟,似乎在等待着一个重要的时刻。
当十二点的钟声准时敲响,柜子上那盏座钟发出当当当的清脆声响,连续响了十二下。祖父便像得到号令一般,立刻用手上的烟点燃鞭炮的引线。
瞬间,“噼里啪啦”的响声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响起,热烈而奔放。这响声伴随着狗叫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那鞭炮声仿佛是新年的号角,宣告着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听到鞭炮声响起,祖母便会手脚麻利地将包好的酸菜猪肉饺子下到锅里。
饺子在锅里翻滚着,发出轻微的“咕嘟咕嘟”声。这些饺子可有着特别之处,每年祖母都会在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为的是讨个好彩头。据说,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有好运气。
过了一会儿,水开了,饺子在水中欢快地跳跃着。再过一会儿,饺子在水里浮起来了,这便是熟了的标志。祖母拿起一个大笊篱,稳稳地将饺子尽数捞进一个大茶盘中。那饺子个个饱满圆润,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祖母说,这一顿饭,叫接年饭。
用这一年里能获得到的最丰富的食物制作的这一餐,既是对年年有余的丰收的诚挚感谢,也是对新一年富足生活的殷切期盼。
在传统里,新年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当元宵吃完,也就正式宣告这个年过完了。那一颗颗圆润的元宵,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为这个热闹的新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