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三国演义
细说三国演义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细说三国演义 > 第85章 刘备托孤

第85章 刘备托孤

加入书架
书名:
细说三国演义
作者:
吹牛小都督
本章字数:
2640
更新时间:
2024-11-18

《三国演义》第 85 回名为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以下是对这一回的分析:

1、情节发展:

白帝托孤:刘备经历夷陵大败后退至白帝城,生命垂危。

他深知自已大限将至,于是将诸葛亮等重臣召集到白帝城,进行托孤之举。

刘备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言辞恳切地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泪流满面,誓言效忠蜀汉至死不渝。

这一场景展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以及诸葛亮的忠诚担当,也决定了蜀汉未来的走向。

五路大军压境:曹丕采用司马懿之计,纠集和调动五路大军,趁机攻打蜀汉,企图一举灭之。

这五路大军分别是:以曹真为大都督,直取阳平关;

以反将孟达为首,直犯汉中;

以东吴孙权大军,直取峡口入川;

以蛮王孟获为首,直犯益州四郡;

以番王轲比能为首,直犯西平关。

五路大军各 10 万,声势浩大,蜀国上下震惊。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面对五路大军的进攻,诸葛亮胸有成竹,早已想好应对之策。

他的策略是:令赵云对付曹真这一路,采取坚守不战的防御对策,待其粮草耗尽之后,敌人自然会退兵;

令马超对付羌兵这一路,因为羌兵素来敬畏马超,让马超领兵可达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令魏延对付孟获这一路,采取 “左出右入、右出左入” 的疑兵策略,使孟获怕中埋伏而不敢进兵,直至敌不得不退兵;

令李严对付孟达这一路,因为李与孟两人是生死之交,只要李严休书一封给孟达,孟达便会自然退兵;

令邓芝出使东吴,向孙权晓以利害,促使两国继续保持吴蜀战略结盟。

2、人物刻画:

刘备:在这一回中,刘备展现出了一代枭雄的无奈与悲壮。

他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身体每况愈下,但心中仍然牵挂着蜀汉的江山社稷。

他在托孤时对诸葛亮的嘱托,既体现了他对诸葛亮的信任,也表现出了他的深谋远虑。

同时,他对马谡的评价 “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丞相宜深察之”,也显示出他的识人之明。

诸葛亮:诸葛亮是这一回的核心人物,他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刘备托孤后,他肩负起了辅佐刘禅、保卫蜀汉的重任。

面对五路大军的压境,他沉着冷静,运筹帷幄,迅速制定出了应对策略,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其他人物:如赵云,刘备在托孤时特意嘱托赵云要照顾好刘禅,可见赵云在刘备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从侧面体现了赵云的忠诚和可靠。

3、艺术手法:

情节跌宕起伏:本回情节紧凑,从刘备托孤到五路大军压境,再到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使读者的情绪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

对比手法:将刘备的病重与诸葛亮的从容进行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担当;

同时,将曹丕的野心勃勃与诸葛亮的应对自如进行对比,展现了诸葛亮的高超谋略。

烘托手法:通过描写蜀国上下对五路大军压境的震惊,烘托出局势的严峻,从而更加凸显出诸葛亮的智慧和能力。

4、历史意义与影响:

白帝托孤的影响:白帝托孤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奠定了诸葛亮在蜀汉的核心地位,也为蜀汉后期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这一事件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被广泛传颂。

诸葛亮的形象塑造:这一回进一步塑造了诸葛亮的神智慧、忠诚的形象,使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的象征和忠臣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