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三国演义
细说三国演义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细说三国演义 > 第 118章 刘禅降魏

第 118章 刘禅降魏

加入书架
书名:
细说三国演义
作者:
吹牛小都督
本章字数:
4988
更新时间:
2024-11-18

《三国演义》第 118 回名为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1、主要内容:

刘禅欲降:

后主刘禅在成都,听闻邓艾取了绵竹,诸葛瞻父子已亡,大惊失色,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

近臣禀报说城外百姓扶老携幼,哭声震天,都在逃命。

大臣们商议对策,有人说兵微将寡难以迎敌,不如早弃成都,奔南中七郡,那里地势险峻,可以自守,还能借助蛮兵,日后再克复成都。

光禄大夫谯周则说不可去南中,因为南蛮之人久已反叛,平时没有什么恩情,此时若去投奔,必遭大祸。

还有大臣提议蜀吴既然是同盟,如今事急可投吴。

谯周又劝谏,自古以来没有寄身他国为天子的,而且魏能吞吴,吴不能吞魏。

若向吴称臣是一辱,吴若被魏所吞再向魏称臣则是两番之辱。

不如降魏,魏必裂土封陛下,这样上可守宗庙,下可保黎民。

后主刘禅犹豫不决,退入宫中。

北地王刘谌死孝:

次日众臣议论纷纷,谯周见事急,再次上疏劝谏刘禅降魏。

后主正欲出降,忽从屏风后转出一人,厉声大骂谯周,此人正是刘禅第五子北地王刘谌。

刘谌自幼聪明,英敏过人,他痛斥谯周妄议社稷大事,认为成都之兵尚有数万,姜维全师在剑阁,若知魏兵犯阙,必来救应,内外攻击可获大功,不应轻易放弃先帝基业。

但刘禅斥责刘谌不识天时。

刘谌叩头哭求,若势穷力极,应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

刘禅不听。

刘谌回到家中,告诉妻子崔夫人魏兵将近,父皇已纳降款,明日将君臣出降,社稷从此殄灭,他欲先死以见先帝于地下,不屈膝于他人。

崔夫人表示愿先死,王死未迟,随后触柱而死。

刘谌杀了自已的三个儿子,并割下妻子的头,提到昭烈庙中,伏地痛哭,说自已羞见基业弃于他人,大哭一场后眼中流血,自刎而死。

刘禅出降:

后主刘禅最终还是听从了谯周之言,令谯周作降书,遣私署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同谯周赍玉玺去雒城请降。

邓艾见立了降旗,大喜。张绍等人呈上降款玉玺,邓艾作回书,让三人带回成都以安人心。

刘禅又派太仆蒋显赍敕令让姜维早降,遣尚书郎李虎送文簿给邓艾,告知蜀地的户口、兵力、官吏、仓粮等情况。

而后择定十二月初一日,君臣出降。

魏兵大至时,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邓艾扶起后主,亲解其缚,焚其舆榇,并车入城。

二士争功:

邓艾封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王颀等各领州郡,又在绵竹筑台以彰战功,大会蜀中诸官饮宴。

此时,姜维在剑阁得知后主降魏,帐下众将咬牙怒目,拔刀砍石,号哭之声闻数十里。

姜维见人心思汉,便安抚众将,说自已有一计可复汉室。

姜维与诸将商议后,于剑阁关遍竖降旗,先令人报入钟会寨中,说自已引张翼、廖化、董厥等来降。

钟会大喜,令人迎接姜维入帐。

钟会问姜维为何来迟,姜维正色流涕说国家全军在自已,今日至此,已算速来。

钟会对姜维甚为钦佩,下座相拜,待为上宾。

姜维说自已甘心俯首于钟会,而对邓艾则要决一死战,不肯降之。

钟会遂折箭为誓,与姜维结为兄弟,情爱甚密,仍令姜维照旧领兵。

邓艾在成都得知姜维自降钟会,因此痛恨钟会,于是修书让人赍赴洛阳,致信晋公司马昭。

司马昭看后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便先发手书与卫瓘,随后降封邓艾诏曰,封其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其二子为亭侯等。

邓艾受诏后,监军卫瓘取出司马昭手书,书中说邓艾所言之事须候奏报,不可辄行,邓艾却表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司马昭与贾充商议后,决定封钟会为司徒,让卫瓘监督两路军马,并让钟会制邓艾。

钟会接读诏书后,与姜维计议,姜维趁机挑动二人的纷争。

2、人物塑造方面:

刘禅:刘禅在本回中充分展现出了其昏庸懦弱的形象。

面对魏国的进攻,他没有丝毫的抵抗意志,轻易地被谯周的言论左右,放弃了祖宗的基业。

他对国家的命运毫不关心,只想着自已的安危和享乐,与刘谌的忠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加深了读者对刘禅的负面印象,也为蜀汉的灭亡找到了一个合适的 “责任人”。

刘谌:刘谌是本回中最为突出的人物形象之一。

他自幼聪明,英敏过人,对蜀汉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国家面临灭亡的时刻,他坚决反对投降,表现出了强烈的忠义精神。

他杀妻杀子、自刎殉国的行为,虽然有些极端,但却体现了他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令人敬佩。

他的死,成为了蜀汉灭亡的一个重要象征,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悲壮和无奈。

姜维:姜维在本回中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忠诚。

他深知蜀汉已经无法挽回,但仍然不愿意放弃,选择了假降钟会,试图寻找复国的机会。

他的这种行为,既体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忠诚,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在与钟会的交往中,他能够巧妙地应对,取得钟会的信任,为自已的计划打下了基础。

邓艾、钟会:邓艾和钟会都是魏国的将领,他们在本回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邓艾果敢勇毅,偷渡阴平成功后,居功自傲,不把其他将领放在眼里。

钟会则嫉妒心强,听到姜维降已后,便对邓艾产生了不满。

两人的性格缺陷,为他们后来的矛盾和内乱埋下了伏笔。

3、主题表达方面:

忠义与背叛:本回通过刘谌的忠义和刘禅的投降,以及姜维的假降,深刻地探讨了忠义与背叛的主题。

刘谌的死,体现了忠义的崇高价值;

刘禅的投降,反映了人性的软弱和对权力的屈服;

姜维的假降,则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这些不同的行为和选择,让读者对忠义和背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历史的沧桑与无奈:蜀汉的灭亡,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也预示着西晋的统一。

本回中,作者通过对蜀汉灭亡过程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沧桑和无奈的感慨。

曾经辉煌一时的蜀汉政权,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内忧外患后,最终走向了灭亡,这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

4、艺术手法方面:

对比手法的运用:本回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如刘禅和刘谌的对比,一个懦弱投降,一个忠义死节;

邓艾和钟会的对比,一个果敢自傲,一个嫉妒狭隘;

姜维的假降和刘谌的真死的对比,体现了不同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

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

情节的跌宕起伏:本回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

从刘禅的犹豫投降,到刘谌的殉国,再到姜维的假降和邓艾、钟会的矛盾,情节一环扣一环,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这种情节的设置,使小说更加引人入胜,也让读者对后续的情节发展充满了期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