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 119 回名为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1、主要内容:
钟会收邓艾:
钟会与姜维商议收邓艾之策,姜维建议让监军卫瓘去收邓艾,若邓艾杀卫瓘,其造反的罪名便坐实,钟会就可起兵讨伐。
卫瓘领数十人带着檄文进入成都,檄文称 “奉诏收艾,其余各无所问。
若早来归,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者,灭三族”。
邓艾部将见檄文后,纷纷来投拜于卫瓘马前。
当时邓艾还在府中未起,卫瓘突入府中大喊 “奉诏收邓艾父子”,邓艾大惊,被武士缚于车上,其子邓忠出来也被捉下。
随后钟会大兵赶到,钟会以鞭挞邓艾之首,姜维也对邓艾加以辱骂。
钟会将邓艾父子送赴洛阳,自已则尽得邓艾军马,威声大震。
钟会姜维谋反:
钟会正与姜维谋反,忽报司马昭有书到,书中说司马昭恐钟会收不了邓艾,自已屯兵于长安,即将到来。
钟会大惊,认为司马昭是怀疑自已,便与姜维商议。
姜维说 “君疑臣则臣必死,岂不见邓艾乎”,钟会表示 “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西蜀,亦不失作刘备也”。
姜维建议钟会诈称郭太后有遗诏,教讨司马昭,以正弑君之罪,可借此席卷中原。
钟会依计而行,在元宵佳节于故宫大张灯火,请诸将饮宴,席间拿出伪造的遗诏,让诸将签字共同讨伐司马昭,违令者斩,众将只得相从。
之后钟会将诸将困于宫中,严兵禁守。
姜维又建议坑杀诸将,钟会命宫中挖一坑,置大棒数千,准备对付不从者。
钟会姜维之死:
钟会的心腹将丘建是护军胡烈部下旧人,胡烈也被监在宫。
丘建将钟会所言报知胡烈,胡烈大惊,让丘建传信给其子胡渊。
胡渊得知后,与众将商议,决定在正月十八日中骤入内宫。
钟会请姜维问夜梦大蛇数千条咬自已主何吉凶,姜维说梦龙蛇是吉庆之兆。
钟会信其言,准备放诸将出问,姜维则认为此辈有不服之心,久必为害,不如趁早杀之,但此时姜维忽然一阵心疼,昏倒在地,半晌方苏。
随后宫外人声沸腾,四面八方有兵杀到,钟会令军士上殿屋以瓦击之,互相杀死数十人。
宫外四面火起,外兵砍开殿门杀入,钟会自掣剑立杀数人,却被乱箭射倒,众将枭其首。
姜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心疼转加,仰天大叫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
后续之事:
邓艾部下之人见钟会、姜维已死,便去追劫邓艾。
卫瓘怕留下邓艾自已会有危险,而护军田续曾被邓艾欲杀,得众官告免,此时主动请命.
于是卫瓘遣田续引五百兵赶至绵竹,正遇邓艾父子放出槛车欲还成都,邓艾只道是本部兵到,不作准备,被田续一刀斩之,邓忠亦死于乱军之中。
张翼等也死于乱军之中,太子刘璿、汉寿亭侯关彝皆被魏兵所杀,军民大乱,死者不计其数。
贾充先至成都出榜安民,留卫瓘守成都,迁后主刘禅赴洛阳。
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等。
司马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后来霍弋探听得后主受封,遂率部下军士来降。
2、人物塑造方面:
姜维:姜维在这一回中展现出了他对蜀汉的忠诚和执着。
他虽已投降钟会,但内心始终想着复国,为此不惜冒险谋划。
然而,他的身体状况却成为了他计划失败的重要因素。
他在关键时刻心疼发作,不仅让自已的计划落空,也让自已陷入了绝境。
但他在临死前仍大喊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表现出了他的不甘和对命运的无奈,这种悲剧性的结局更加凸显了他的忠义和悲壮。
钟会:钟会是一个有野心、有智谋,但又过于自信和鲁莽的人物。
他在姜维的鼓动下,轻易地走上了谋反的道路,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风险。
他对局势的判断过于乐观,最终导致了自已的失败和死亡。
他的形象反映了一些野心家在权力欲望的驱使下,不顾后果地追求自已的目标,最终落得悲惨下场的命运。
卫瓘:卫瓘在这一回中表现出了他的机智和果断。
他先是帮助钟会收押了邓艾父子,后来又察觉到了钟会的谋反意图,及时与胡渊等人联合,平定了叛乱。
他在混乱的局势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正确的行动,保护了自已的利益,也为曹魏稳定了局势。
3、主题表达方面:
历史的必然性:本回通过姜维、钟会等人的失败,强调了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蜀汉的灭亡是大势所趋,姜维的复国计划虽然巧妙,但终究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
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思考,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无奈。
忠义与奸恶的较量:姜维的忠义与钟会的野心、卫瓘的自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姜维为了复兴蜀汉,不惜忍辱负重,假投降敌人,这种忠义精神令人敬佩。
而钟会为了自已的权力欲望,不择手段地陷害他人,发动叛乱,是奸恶的代表。
卫瓘则在忠义和自保之间寻求平衡,既不想参与谋反,又想保护自已的利益。
这种忠义与奸恶的较量,贯穿了整个《三国演义》,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要主题之一。
4、艺术手法方面:
情节的戏剧性:本回的情节充满了戏剧性,从姜维和钟会的谋反计划,到计划的破产,再到邓艾的死,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让读者的情绪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起伏。
尤其是姜维在关键时刻心疼发作的情节,更是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紧张感,让读者不禁为姜维的命运感到惋惜。
人物的对比:作者通过对姜维、钟会、卫瓘等人的对比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这种对比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伏笔的运用:本回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伏笔。
例如,姜维在之前的战斗中多次劳累奔波,身体状况不佳,为他在关键时刻心疼发作埋下了伏笔。
这种伏笔的运用,让情节的发展更加合理,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精心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