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 80 回名为 “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以下是详细分析:
1.情节发展:
高俅移改诏书引发冲突:
梁山好汉听诏:宋江带领梁山众人来到济州城下准备接受招安。
城上天使宣读诏书,当吴用听到诏书上写着 “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
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 时,便暗示花荣。
花荣射天使,梁山好汉造反:花荣见此情景,大怒道 “既不赦我哥哥,我等投降则甚?”
于是搭上箭,拽满弓,一箭射中开诏使臣的面门。
城下众好汉一齐喊 “反”,乱箭望城上射来,高太尉躲避不迭。
随后四门突出军马,宋江军中鼓响,众将上马便走。
城中官军追赶,却被梁山军杀了个回马枪,三面夹攻之下,城中军马大乱,急急奔回,死伤众多。
宋江收军,不教追赶,自回梁山泊去了。
高俅打造海鳅船:
商议计策:高太尉在济州与闻参谋商议,决定打造战船,以图再次征讨梁山泊。
他先派人去近处山林砍伐木植大树,又在附近州县拘刷造船匠人,在济州城外搭起船场。
叶春献计:济州城中客店内有个叫叶春的人,善会造船。
他因路过梁山泊时被劫了本钱,流落在济州。
听闻高太尉要造船征进梁山泊,便将纸画成船样来见高太尉,建议造大船数百只,最大者名为大海鳅船。
这种船两边置二十四部水车,船中可容数百人,每车用十二个人踏动,外用竹笆遮护,可避箭矢,船面上竖立弩楼,火力强大。
张顺凿漏海鳅船:
高俅出兵:高俅打造好海鳅船后,率领大军再次杀向梁山泊。
梁山好汉得知消息后,积极准备应对。
张顺立功:张顺带领一些水性好的兄弟,趁着夜色潜入水中,用工具凿漏了海鳅船。
海鳅船底部被凿穿后,船身开始下沉,高俅见势不妙,跳水逃生,结果被梁山好汉活捉。
2.人物塑造:
宋江:宋江一心渴望招安,即便面对高俅的不公正诏书,起初还是选择相信朝廷,带领众人前来听诏,展现出他对朝廷招安的执着。
但当花荣射天使、众人造反后,他也顺应局势,带领梁山军反击,体现出他在梁山的领导地位和对兄弟们的顾及。
后来抓住高俅后,他对高俅以礼相待,尽显其想要通过高俅促成招安的心思,也暴露出他性格中软弱、妥协的一面。
高俅:高俅阴险狡诈,私自移改诏书,试图分化梁山好汉,可见其用心险恶。
在军事指挥上,他急于求成,前两次征讨梁山失败后,仍不吸取教训,又仓促打造海鳅船再次出兵,尽显其狂妄自大和愚蠢。
被梁山好汉打败后,他的狼狈之态也刻画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凸显了这个反派人物的丑恶嘴脸。
张顺:张顺水性极佳,勇敢无畏。
他主动承担凿漏海鳅船的重任,凭借自已出色的水下功夫和胆量,成功完成任务,为梁山军的胜利立下大功,突出了他在水战方面的特长和梁山好汉的英勇。
花荣:花荣性格直率,忠诚于宋江。当听到诏书中不赦免宋江时,他毫不犹豫地射出神箭,表达对朝廷不公的愤怒,展现出他的果敢和对宋江的义气。
3.主题探讨:
招安之路的艰难:本回中,高俅移改诏书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朝廷对梁山好汉的不信任和招安的不诚意。
尽管宋江一心想要招安,但朝廷的种种举动让梁山好汉们感到失望和愤怒,这也预示着梁山好汉的招安之路充满坎坷和艰难。
官匪矛盾的激化:高俅三次征讨梁山均以失败告终,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
梁山好汉们在与官军的对抗中,逐渐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和昏庸,这也为后来梁山好汉的命运走向埋下了伏笔。
同时,通过描写梁山好汉与高俅的斗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
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梁山好汉们在面对高俅的进攻时,不仅展现出了勇敢无畏的精神,还充分发挥了自已的智慧。
张顺凿漏海鳅船的计策,就是梁山好汉智慧的体现。
而高俅虽然拥有强大的兵力和先进的战船,但由于他的狂妄自大和指挥不当,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也说明了智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4.艺术特色:
精彩的水战描写:本回对水战的描写十分精彩,如张顺等人潜入水下凿船的过程,以及海鳅船在水中的行驶和作战场景,都写得紧张刺激,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这种精彩的水战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战争场面的驾驭能力,也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艺术色彩。
情节的跌宕起伏:从梁山好汉听诏,到花荣射天使引发冲突,再到高俅打造海鳅船进攻,最后张顺凿漏海鳅船,情节一波三折,不断地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这种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通过梁山好汉与高俅及其所率领的官军的对比,鲜明地展现了双方的不同特点。
梁山好汉们团结一心、勇敢无畏、足智多谋,而高俅等人则阴险狡诈、狂妄自大、愚蠢无能。
这种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