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 81 回名为 “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出乐和”,以下是详细分析:
1.情节发展:
背景与目的:梁山好汉在与朝廷的对抗中,宋江一直渴望招安。
但之前两次招安都因高俅、童贯等人的从中作梗而失败,吴用对高俅也不信任,认为招安之事不能指望他。
于是,宋江派戴宗、燕青带上闻焕章给宿元景太尉的书信,前往东京,希望能通过宿元景促成招安。
燕青见李师师:燕青来到东京后,先去了李师师家歇宿。
李师师是皇帝宋徽宗的相好,燕青希望通过她见到天子。
在与李师师的相处中,数杯酒后,李师师一言半语便来撩拨燕青,但燕青牢记自已的使命,怕误了哥哥大事,不敢承惹。
他向李师师坦白了自已来自梁山,此次前来是希望李师师能引荐他面见天子,将梁山 “替天行道、保国安民” 之心上达天听,以实现招安,免致生灵受苦。
燕青见天子:恰逢天子私行妓馆,李师师便荐燕青面见天子。
燕青见到天子后,详细备说两次招安的经过,指出是童贯与高俅从中蒙蔽圣听,导致招安不成,天子这才知道自已受了蒙蔽。
见宿元景:燕青持闻焕章的书信去见宿元景,宿元景收礼在心。
宿元景与闻焕章是同学关系,此前闻焕章被高俅留在梁山,他写这封信也是希望宿元景能帮忙促成招安,让自已脱离梁山。
营救乐和、萧让:燕青和戴宗在东京活动期间,得知乐和、萧让被高俅囚禁在花园中。
于是,两人于半夜四更潜入高俅花园,将乐和、萧让救出。
2@人物塑造:
燕青:这一回充分展现了燕青的聪明伶俐、机智勇敢和忠诚。
他善于随机应变,在面对李师师的撩拨时,能坚守底线,以大局为重。
同时,他敢于冒险,向李师师坦白自已的身份,争取面见天子的机会,为梁山的招安积极奔走。
他的口才也十分了得,在向天子和宿元景陈述梁山的情况时,言辞恳切,有理有据,为梁山争取到了被理解的机会。
宋江:宋江一心想要招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积极谋划,派戴宗、燕青前往东京活动。
这体现了他对招安的执着,也反映出他作为梁山首领,为了梁山众兄弟的前途和命运所做的努力。
但他过于依赖朝廷的招安,也显示出他在反抗封建统治的道路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妥协性。
宿元景:宿元景在收到闻焕章的书信后,收礼在心,说明他对梁山的招安之事是持支持态度的。
他可能是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实力,也可能是出于对朝廷的忠诚,希望通过招安梁山好汉来为朝廷效力。
这一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朝廷中还是有一些官员希望能够为国家招揽人才,维护国家的稳定。
3.主题探讨:
招安之路的艰难与希望:本回通过燕青等人在东京的活动,再次凸显了梁山好汉招安之路的艰难。
之前的两次招安失败,让梁山好汉们对朝廷的信任度降低,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招安的想法,而是继续努力争取。
燕青面见天子和宿元景,为招安带来了一丝希望,也让读者看到了梁山好汉们为了实现自已的理想和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从童贯、高俅等人对招安的从中作梗,以及宿元景收礼的情节,可以看出当时官场的黑暗与腐败。
官员们为了自已的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忠义的矛盾与挣扎:梁山好汉们一方面坚持 “替天行道” 的忠义理念,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些好事;
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招安,以摆脱 “贼寇” 的身份。
这种忠义的矛盾与挣扎在本回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燕青在向天子陈述时,强调梁山的 “替天行道、保国安民” 之心。
就是他们忠义的体现,但他们为了实现招安,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
如通过李师师等关系来接近天子,这也反映了他们在忠义之间的艰难抉择。
4.艺术特色:
情节曲折:本回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
从燕青见李师师,到面见天子,再到见宿元景、营救乐和和萧让,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这种情节的曲折性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梁山好汉们为了招安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人物描写细腻:作者对燕青的描写十分细腻,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和人物魅力。
例如,在面对李师师的撩拨时,燕青的内心挣扎和坚守底线的行为,表现出他的正直和忠诚;
在向天子陈述时,他的言辞恳切、条理清晰,显示出他的聪明伶俐和口才出众。
社会风貌的展现:通过对东京的描写,以及官场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风貌。
东京的繁华与官场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使读者对那个时代的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