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五十八回名为 “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以下是对这一回的分析:
1.情节发展:
三山困境与联合:
呼延灼在连环马计策被大破后,独自骑马逃命,马匹却被桃花山的小盗偷去,他无奈之下前往青州投奔慕容知府。
慕容知府收容了呼延灼,并让他攻打桃花山夺回马匹,之后再攻打二龙山和白虎山。
呼延灼借得青州兵马二千,对桃花山发起攻击。
桃花山的李忠、周通不敌,孔亮逃至二龙山向武松诉说此事,由此引出了三山联合的契机。
共商攻打青州:武松引见了鲁智深、杨志与孔亮见面,三山人马决定同去攻打青州。
但考虑到青州城防坚固,单凭三山的力量难以攻克,于是孔亮前往梁山泊请宋江大队人马前来相助。
宋江出兵与胜利:宋江得知此事后答应出兵,与三山人马共同攻打青州。
在众人的合力之下,成功击败了青州的守军。
之后,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的十一名头领一同加入了梁山。
2.人物塑造:
宋江:这一回进一步凸显了宋江在江湖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山遇到困难时,孔亮选择向宋江求助,而非晁盖,可见宋江的名声已经在江湖上广为传播。
宋江答应出兵相助,展现出他的仗义疏财和乐于助人的一面,这也是他能够吸引众多英雄好汉归附的重要原因。
同时,他善于把握时机,通过这次行动,不仅帮助了三山的好汉,还壮大了梁山的势力。
呼延灼:呼延灼作为曾经的朝廷将领,在兵败后选择投靠青州,体现了他的无奈和对朝廷的失望。
但他仍然想通过攻打三山来证明自已的价值,重新获得朝廷的认可。
然而,在与梁山等人的对抗中,他逐渐认识到梁山好汉的实力和义气,这也为他后来归降梁山埋下了伏笔。
鲁智深、杨志、武松等三山头领:他们各自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
鲁智深豪爽仗义、嫉恶如仇,听闻桃花山有难,毫不犹豫地与二龙山的兄弟一起出手相助。
杨志精明能干,在商议攻打青州的过程中,能够冷静地分析局势,提出合理的建议。
武松则勇猛无畏,敢于与强敌对抗,为三山的联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读者对梁山好汉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主题体现:
团结的力量:本回通过三山聚义攻打青州的故事,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原本各自为战,力量相对薄弱,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他们选择联合起来,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与梁山好汉们一直倡导的 “义” 字紧密相连,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实现自已的目标。
反抗精神的延续:梁山好汉们不断壮大自已的势力,与官府的对抗也日益激烈。
青州之战是他们反抗官府的又一次重要行动,展示了他们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精神。
这种反抗精神是《水浒传》的核心主题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4.艺术特色:
情节紧凑: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紧凑,一环扣一环。
从呼延灼兵败到投靠青州,再到攻打三山,以及三山联合请宋江相助,最后共同攻打青州成功,每一个情节都紧密相连,毫无拖沓之感,让读者读起来欲罢不能。
人物群像鲜明:这一回中出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将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如鲁智深的鲁莽豪爽、杨志的谨慎精明、武松的勇猛果敢等。
场景描写生动:在描写攻打青州的战斗场景时,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对双方兵力的部署、战斗的激烈程度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