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五十九回名为 “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以下是对这一回的分析:
1.情节发展:
营救史进与鲁智深:
起因是鲁智深听闻史进被华州贺太守关押,便独自前往华州行刺贺太守,想要救出史进,结果却反被贺太守设计擒拿。
宋江得知史进、鲁智深二人被擒后,率领三路人马赶到少华山。
但华州城郭广阔、濠沟深远、防守严密,难以强攻,众人一时无计可施。
此时,梁山众人探听到朝廷殿司太尉宿元景将领御赐金铃吊挂来西岳降香,便定下计策。
吴用安排李俊、张顺等人夺取船只,自已则带领宋江等八人,假扮成迎接宿太尉的队伍,在渭河渡口拦截住宿太尉的官船。
智取华州城:
宋江等人将宿太尉骗上岸,向他表明自已是梁山义士,只想借他的身份来救史进和鲁智深,并无伤害之意。
之后,他们让一个面貌相似的小喽啰假扮太尉,旁边一群梁山好汉假扮侍卫,前往华州城。
到了华州,梁山众人催促云台观观主去告知贺太守宿太尉前来。
贺太守不知是计,前来迎接,被梁山众人趁机擒杀。
随后,梁山军马配合攻城,成功攻破华州城,救出了史进和鲁智深,并劫了粮草。
最后,宋江放了宿太尉,并对他毕恭毕敬,表示要归顺朝廷,是奸人当道,无法效力于朝廷,还望美言等。
芒砀山降魔:
徐州县芒砀山中的樊瑞、项充、李衮扬言要吞并梁山泊。
宋江派林冲前去收擒,林冲初战项充、李衮,被飞刀乱掷,伤了杨春战马,全军溃败。
此时宋江赶到,与公孙胜等人定下计策。
公孙胜设诸葛亮摆石为阵之法,擒了项充、李衮,二将又去说服樊瑞,归顺了宋江。
2.人物塑造:
宋江:这一回中宋江的形象更加丰满。
他为救兄弟不惜兴师动众,率领三路人马前往华州,体现出他对兄弟的义气和担当。
在面对宿太尉时,他毕恭毕敬,既表现出对朝廷官员的尊重,也显示出他想要通过宿太尉向朝廷传达自已愿意归顺的想法,展现出他的政治谋略。
在整个过程中,他听从吴用的安排,积极配合实施计策,也反映出他善于用人、能够听从谋士建议的一面。
吴用:作为梁山的智囊,吴用的智谋在这一回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探听到宿太尉的消息,到制定拦截官船、假扮太尉、诱杀贺太守等一系列计策,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策划,充分展示了他的足智多谋、心思缜密。
他巧妙地利用了各种条件和人物关系,成功地实现了营救史进和鲁智深、攻破华州城的目标,巩固了梁山的势力。
鲁智深:他的鲁莽和侠义在这一回中再次体现。
听闻史进被抓,他不顾自身安危,独自前往华州行刺贺太守,虽勇气可嘉,但也因过于冲动而陷入困境。
不过,这也更加凸显了他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为了兄弟不惜一切。
林冲:林冲在与芒砀山的项充、李衮交战中初战大败,这一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林冲的轻敌或者对敌人的不了解。
但也从侧面衬托出芒砀山众人的厉害,为后来公孙胜用计擒获项充、李衮,以及他们的归顺埋下伏笔。
3.主题体现:
反抗与招安的矛盾:宋江等人在营救史进和鲁智深的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反抗官府的行动,但他们对宿太尉的态度以及向朝廷表达归顺之意,都体现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招安的渴望。
这反映了当时梁山好汉们在反抗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招安,为自已谋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和地位,这种矛盾的心态贯穿了《水浒传》的始终。
智谋的重要性:这一回中,梁山众人能够成功营救史进和鲁智深、攻破华州城、降服芒砀山众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吴用的智谋。
这体现了在与官府的对抗中,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
与之前一些章节中主要依靠武力取胜不同,这一回强调了智慧在斗争中的作用,也为后来梁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艺术特色:
情节跌宕起伏:本回情节紧凑,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从鲁智深行刺被擒,到宋江率军救援、定下计策、拦截官船、诱杀贺太守、攻破华州城,再到芒砀山降魔,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让读者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阅读兴趣。
人物对比鲜明:通过林冲与芒砀山众人的交战失败,以及公孙胜用计取胜的对比,突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水平。
同时,也通过宋江对宿太尉的恭敬态度与之前梁山好汉们反抗官府的行为形成对比,展现了梁山好汉们复杂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细节描写生动:文中对西岳华山的景色描写,如 “峰名仙掌,观隐云台。
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乾坤皆秀,尖峰仿佛接云根;
山岳惟尊,怪石巍峨侵斗柄。青如泼黛,碧若浮蓝”,不仅增添了故事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也为情节的发展营造了合适的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