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节 三晋烽烟卷(2)
首战告捷后的东北军继续挥师南下,直扑太原。9月7日,东北军和晋绥军激战于朔州。守卫朔州的是晋绥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等部,指挥官为陈长捷。陈长捷十分善于守城,加上晋绥军也长于防御,因此在东北军兵力火力都占优势的情况下,朔州激战一天一夜仍不分胜负,双方都伤亡巨大。攻城的东北军以第104师为主力,师长刘翼飞是东北军干将。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将地盘扩到江南一带,杨宇霆为江苏督军,刘翼飞奉命率军进驻上海,但还没有就任,吴佩孚孙传芳就联合对奉系开战,杨宇霆狼狈逃离江苏,奉系在江南的地盘一夜之间尽皆沦丧,只有刘翼飞率部苦战孙传芳近一天,因此深受张作霖的器重和信任。刘翼飞勇猛忠诚,但过于急功近利、贪功好胜。眼看齐恩铭没费太大力气就拿下了大同,刘翼飞甚为眼红,随后毛遂自荐带着第104师抢攻朔州。急于建功的他没有等炮兵、骑兵、装甲兵就绪,便迫不及待地带着步兵猛烈攻城。他本以为朔州的晋绥军会一触即溃,结果遭到陈长捷以逸待劳的迎头痛击,被打得丢盔弃甲,东北军头战便阵亡了一千多人。刘翼飞一怒之下,亲自率队冲锋攻城。双方血战了三个多小时,东北军再次被击退,刘翼飞在激战中被晋绥军一发子弹打穿嘴巴,整个下巴血肉模糊,四五颗牙齿被打飞,最后被师部卫队连连长曲阳拼死从最前线抢了下来。
带着后续部队赶上来的于学忠得知刘翼飞贪功冒进、骄傲轻敌后,原本想严厉惩办他,但又看到他身先士卒且深受重伤,心头也不忍,只是斥责道:“精神可嘉,行为愚蠢!”随后,于学忠整顿部队,集结重兵和重武器,在坦克、飞机、炮群的掩护下重新发动进攻。这同时,王树常从热河省抽调的石文华第120师、董福亭第117师也先后赶来,两部也投入朔州战役,使得东北军在兵力上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也使得朔州战役愈发白热化。双方激战了三昼夜,东北军攻入部分城区,却仍然没有拿下全城。9月11日,阎锡山给陈长捷发报,要求陈长捷率部立刻退守向太原。阎锡山此举,是想保存实力,保住最重要的太原,然后再跟蒋介石、张学良讨价还价。陈长捷接到命令后,怒道:“弟兄们苦战数日,士气高昂,本可寸步不让,却为何叫我弃城逃跑?简直荒谬!”实际上,这是阎锡山深思熟虑才下的命令。
此时中原大战的局势已经呈现一边倒。东北军参战且加入中央军阵营后,在反蒋联军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西北军和晋绥军都军心不稳,高级将领都深感前途暗淡。晋绥军和桂军的团结性、忠诚度都很高,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忠于派系领袖阎锡山、李宗仁,但西北军则由于其特点而陷入了分崩离析。
冯玉祥的西北军是由一个混成旅发展起来的军事集团,在这个集团里,冯玉祥有着很高的威信,但他维持这个集团的基础仅仅是一些救国救民的空洞口号以及他和将领们的私人感情,并且冯玉祥性格颇为刚愎自用,管理麾下将领采取粗暴的家长制作风,有些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即便当了军长、司令、省主席,冯玉祥对待他们仍然像对待子侄晚辈,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礼貌,不允许他们在自己面前抽烟,甚至还让他们罚跪。当下属将领向冯玉祥提意见时,冯玉祥听得不高兴时就会说“小孩子不许多嘴”这种话。有一次吉鸿昌惹怒了冯玉祥,冯玉祥打电话过去,直接说“跪下”,于是吉鸿昌就老老实实地抱着电话机跪下了,还要在电话里说“报告总司令,跪下了”。韩复榘也被冯玉祥罚过跪,冯玉祥第一次反蒋时,韩复榘曾提议“可以先打阎锡山,因此阎锡山的实力比蒋介石小很多”,冯玉祥听得不高兴,命令韩复榘到院子里在众目睽睽下跪下。韩复榘当时是河南省主席,还受这种侮辱性的惩罚,于是一怒之下在接下来的战事里投靠了蒋介石。冯玉祥这样的做法,自然使一些“翅膀硬了”的西北军将领感到拘束和憋屈,想要摆脱冯玉祥的这种家长式束缚。很多西北军将领都是因为不满冯玉祥的独断独行而被蒋介石拉了过去的。另外,冯玉祥确实是一个很朴素的领导人,即便成为手握几十万大军的“西北王”,但仍然勤俭节约、反对奢华,严禁西北军官兵吃喝嫖赌、严禁穿绫罗绸缎、严禁抽烟喝酒。冯玉祥自己以身作则,平时都穿士兵军服,晚上睡稻草地铺,每餐一菜一汤。冯玉祥这样做,固然让西北军保持了淳朴风气,得到西北军基层士兵的拥护,并让西北军拥有超过其他地方军队的艰苦耐战优点和坚忍不拔精神,但对那些西北军高级将领来说,就难以忍受了。冯玉祥自己粗茶淡饭也就算了,可他还拉着他麾下这些已经是旅长、师长、军长、司令的将领们也一起粗茶淡饭,这样就引起很多在成为人上人后希望过锦衣玉食生活的西北军将领的不满。
另一方面,西北军崛起于较为贫穷的西北,官兵素来过得清苦,被服、粮食、弹药等后勤供应都远不如晋绥军或东北军。在这场中原大战期间,西北军官兵普遍都想打出几个富裕发达的省份作为自己的永久栖身地,试问,谁不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呢?战事一开始,西北军官兵无不奋勇作战,但现在,反蒋联军已经全面陷入危机,胜利希望渺茫,后劲不足的西北军各部队也陷入弹尽粮绝的处境里,很多西北军将领都打小算盘:失败后怎么办?还回西北么?再去忍受冯玉祥的家长式约束和西北的苦日子?因此,一些手握重兵、拥有很大独立权的西北将领开始不听冯玉祥的命令,在徘徊犹豫中寻找自己的出路。蒋介石立刻投其所好、多方引诱,使得一个接一个的西北军将领叛冯投蒋。甚至在一些战斗中,中央军弄来一堆妓女在阵地前向对面的西北军莺歌燕舞、搔首弄姿,同时又弄来一箱箱大洋和一桌桌烧鸡美酒,结果便使得大批西北军的基层官兵跑来投降。冯玉祥获悉后,既啼笑皆非又悲上心头,无奈地叹息道:“我的西北军什么都不怕,就怕女人和钱。”
九月期间,随着东北军参战,反蒋联军开始土崩瓦解。联军第四方面军司令石友三发出通电,宣布拥护张学良,脱离反蒋阵营。石友三之所以选择投靠跟他没什么交情的张学良,是因为他知道跟着冯玉祥和阎锡山都没什么前途,也不敢再投靠蒋介石,所以投靠实力仅次于蒋介石的张学良。去年蒋冯战争时,石友三叛冯投蒋,随后唐生智反蒋时,石友三又叛蒋,唐生智被打垮后,石友三急忙投靠阎锡山,躲过了蒋介石的惩罚。眼下,石友三看冯玉祥和阎锡山自身难保,再投蒋介石则是自投罗网,因此便来投靠张学良。可以说,石友三这个“倒戈将军”比冯玉祥和阎锡山还会见风使舵。张学良虽然知道石友三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为了早日获胜,暂且对他虚与委蛇,封石友三为“东北军第三军军长”,蒋介石也随后表示接受石友三的戴罪立功。
有了石友三做榜样,西北军里的庞炳勋、孙殿英、梁冠英、焦文典、吉鸿昌、葛运隆、孙连仲等人也纷纷如法炮制,有的向张学良投降,有的向蒋介石归顺,但也有部分西北将领坚持气节立场,比如张自忠、宋哲元、刘汝明、赵登禹、刘郁芬等,但已于事无补。冯玉祥已陷入四面楚歌、众叛亲离的境地中,整个西北军也回天无力、摇摇欲坠。
9月17日,中央军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率部攻占洛阳附近的龙门,截断了西北军退回西北的通道,使得西北军彻底陷入了被釜底抽薪的全面绝望境地里。投降张学良或蒋介石的西北军将领前赴后继,呈现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西北军的覆灭已是不可阻挡。杨虎城以前也出身于西北军,但在蒋冯战争中和冯玉祥关系破裂,转而投蒋,并在蒋介石和唐生智的战争里表现出色。出身于西北军的杨虎城此时却成了西北军的掘墓人,冯玉祥也只能仰天叹息。
西北军的全面崩溃已是指日可待,桂军也退缩回广西,蒋介石和中央军已是稳操胜券。但此时,晋绥军实力尚存,东北军则实力大振,成为北方仅存的两大地方派系。蒋介石想早日收兵,转而回江南对付也在日益强盛的“红色军队”,因此打算把北方的军务政务都交给再次“患难见真情”的张学良,下令任命张学良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统领东北、华北、西北。但杨永泰制止住了蒋介石:“主席,这个命令还是晚一点下达吧!”
蒋介石略微不解:“为何?”
杨永泰微微一笑:“西北军已经灭亡在即,反叛联盟土崩瓦解,现在北方,只剩下张学良和阎锡山了。如果阎锡山也垮了,张学良就彻底独霸北方近十个省,东北军会成为比这次的反叛联盟还要强大的潜在对手。”
蒋介石诧异道:“可阎锡山的垮台也是避免不了的,莫非你的意思是保留阎锡山,让张学良和阎锡山在北方互相制约?”
杨永泰摇了摇头:“阎锡山肯定是要垮掉了,即便主席你不让他垮,张学良也会让他垮。但主席你这个时候宣布接受阎锡山的停战通电,那十多万晋绥军和阎锡山的所有地盘就都让张学良轻而易举得到。在这场中原大战中,张学良会成为比主席你更大的赢家。所以,主席你眼下不要宣布接受阎锡山的停战通电,也暂且不任命张学良为副总司令,采取一种既不否认也不承认的态度,默认让张学良和阎锡山互相一对一打去。这样,张学良即便吞了阎锡山和晋绥军的所有地盘,东北军也会大伤元气,自然会在更长的时间内无法威胁中央,才能给主席赢得更多的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
蒋介石感到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言之有理。”
九月底,西北军已经全面崩溃,中央军占领中原地区,并对西北军残余部队穷追猛打。但蒋介石并没有嘉奖张学良,也没有接受阎锡山的和平通电,不制止东北军和晋绥军的单挑,而是采取了模棱两可的含糊态度,默认了张学良通过武力手段抢占阎锡山的地盘,也默许了东北军和晋绥军的单方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