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龙头 东北(1)
转眼间,2014年已经来临,2013年已悄然过去。而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在过去一年里的GDP报告也已经出来,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单位人民币):
01、广东省:57067.92亿元;02、江苏省:54058.22亿元;03、山东省:50013.24亿元;
04、浙江省:34606.30亿元;05、河南省:29810.14亿元;06、台湾省:29330.44亿元;
07、河北省:26575.01亿元;08、辽宁省:24801.30亿元;09、四川省:23849.80亿元;
10、湖北省:22250.16亿元;11、湖南省:22154.23亿元;12、上海市:20101.33亿元;
13、福建省:19701.78亿元;14、北京市:17801.02亿元;15、安徽省:17212.05亿元;
16、香港市:16598.00亿元;17、内蒙区:15988.34亿元;18、陕西省:14451.18亿元;
19、黑龙江:13691.57亿元;20、广西区:13031.04亿元;21、江西省:12948.48亿元;
22、天津市:12885.18亿元;23、山西省:12112.81亿元;24、吉林省:11937.82亿元;
25、重庆市:11459.00亿元;26、云南省:10309.80亿元;27、新疆区: 7466.32亿元;
28、贵州省: 6802.20亿元;29、甘肃省: 5650.20亿元;30、海南省: 2855.26亿元;
31、澳门市: 2753.00亿元;32、宁夏区: 2326.64亿元;33、青海省: 1884.54亿元;
34、西藏区: 695.58亿元。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广东江苏山东三省为中国的头号三大经济大省,以绝对优势雄踞排行榜的前三甲。再看东北三省,辽宁省位列第八,黑龙江省位列第十九,吉林省位列第二十四,东三省的经济生产总值总和为50431亿元,相当于山东省;而东三省的平均每省经济生产总值为16810亿元,相当于安徽省,在全国是第十五六名的地步。因此不客气地讲,东北的经济发展并不很突出,在全国范围内只算是中游水平。我们现在一提起中国的发达地区,都会想起以长江三角为核心的江浙沪地区以及以珠江三角为核心的粤港澳地区;而东北,则有些黯然失色,甚至都有些不起眼。但时至今日,有谁还记得,东北在民国时期是中国最富庶、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不论是经济、民生、教育,还是工业、农业、商业,都曾甩开江浙沪和粤港澳十几条街,甚至能完爆整个中国的内地十八省。这是东北人的悲伤,也是全中国的悲伤。我在整理以下这些资料的时候,心情只能用“沉重”二字来形容。虽然我是江苏人,但也忍不住为东北的同胞深深地扼腕叹息一声。都说中国的版图就像一只雄鸡,那东北的位置就是“鸡头”,但鸡头不好听,称之为“龙头”吧!东北,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国的龙头,并且在经济上也曾是中国的龙头。在这本书正式开始前,我们在此先回忆一下这段往事,回顾一下东北昔日的辉煌。
东北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但自古以来并不属于中原地区,和华北中原之间隔着一道山海关,所以东北也被称为关外、关东、辽东。在中国古代,东北一直游离于中原大统一王朝的控制范围之外或是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及独立建国的地方,被视为塞北苦寒之地,经济水平远不如中原和江南。实际上,东北的范围并不仅仅是今天的东北三省,在清初时,东北还包括蒙古高原的东部地区、西伯利亚的东南部、库页岛、千岛群岛等地,地域面积非常广大。经过苏俄的百年掠夺,“东北”才萎缩成今天的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由于满清崛起于东北,所以东北也被称为满洲。而东北的真正开发,是始于清朝末年。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因为满清从东北崛起并统一中国后,东北就被视为“龙兴之地”。为维护所谓的“发祥宝地”,满清历代统治者都把东北划为特殊地区,采取了严厉的“封禁政策”,既不允许开发也不允许关内百姓向东北迁移居住。清初时,东北的人口只有50万不到;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时,东北的人口仍然只有区区的300万,使得东北直到清末仍是“沃野千里,有土无人”。后来,在顺治年间至民国时期,由于关内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恶化,以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华北地区为主的关内百姓开始大规模地向东北迁移并定居,这就是著名的“闯关东”运动。
通过“闯关东”运动而来到东北的大批华北移民,不但加速了东北的开发和建设,也确实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生活水平。由于东北地广人稀且处处土地肥沃,所以来到东北的移民互相之间不存在土地争夺问题。当时东北人分土地是这样的:骑着一匹马,在无主的荒地上使劲地跑,跑一个圈,圈里的土地都是这户人家的,这就是东北移民的“跑马占荒”,而东北的屯垦部队则采取了“按丁授田”政策,因此东北人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土地。在电视剧《闯关东》里,主角朱开山一家原本在山东快饿死了,但到了东北后的第一年过年时,桌子上则摆满了热腾腾的白面饺子和鸡鸭鱼肉。这都是属实的历史事例。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东北人的生活水平:朱开山成地主后,长工们有一次罢工不干活,理由是“都两天没吃肉了”。由此可见,在张作霖和张学良的统治时期,东北基层人民的生活相比关内还算是比较富足的。
张作霖和张学良也是华北闯关东移民的后代,张家的祖籍是河北省大城县。
张作霖是清末和民国初期的著名枭雄、东北大军阀。辛亥革命后,清廷退位,民国成立,但民国建立后的国家统治权被原是清廷内部汉人实力派的北洋集团给夺取,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病死后,北洋集团分裂成三大军阀,分别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客观上讲,皖系和直系都是北洋的嫡系分支,而奉系则是旁支。因为段祺瑞和冯国璋在一开始就追随袁世凯,是北洋集团的元老,张作霖则是单独在东北拼搏发家的,中途才加入北洋集团。皖系和直系的地盘都在关内地区,而奉系的根基则是在关外的东北,实力强大时才跨过山海关,参与争夺中原江山的军阀混战。
在张作霖时期,奉系军队曾三次进入关内。第一次是直皖战争,奉系和直系联合消灭了皖系军阀;第二次是第一次直皖战争,因为奉系和直系共同打垮皖系后在瓜分皖系地盘的问题上分赃不均,所以大打出手,奉系被直系打败,重新退回关外;第三次是第二次直皖战争,奉系在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后,打败了直系,吞并了皖系和直系的大部分地盘,把势力范围从东北一直扩伸到了华北和江南,这是张作霖时期的奉系最鼎盛时期。而随后,两广地区的国民党发动了北伐。此时的北洋军阀仍然共有三大派系,分别是雄踞东北和华北的张作霖的奉系、继承直系并且占据中原地区的吴佩孚、从直系里分裂出来并且割据东南地区的孙传芳。国民党北伐军一路北上,先后打垮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吴孙残部投靠张作霖,并以张作霖为核心和领导人,建立了北洋军阀各路派系的联盟,共同对抗南方的国民党,这也是北洋集团的最后一届政府,张作霖成为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任国家元首,号称“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日本政府自然不愿看到中国完成统一,因此就派人联系张作霖,声称日本可以帮助北洋政府对抗南方国民政府,但要张作霖签署一些卖国求荣的条约,张作霖断然拒绝。这是张作霖非常可贵的一点,他虽然是一方军阀,并且非常依靠日本人,但基本上没有跟日本人签署过丧权辱国的条约。遭到张作霖拒绝后,日本关东军内的部分激进派军官便炸死了他,这就是“皇姑屯事件”。继承张作霖衣钵的,是张作霖的长子、被称为“少帅”的张学良。张学良没有继续对抗国民政府,而是在1928年底宣布“东北易帜”,解散了北洋政府,率领东北和北洋军阀残余势力归顺了国民政府,协助蒋介石完成了中国在名义上的统一。张学良成为新的“东北王”,拥有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共四个省(辖区为今天黑吉辽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和河北省北部)。三年后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和东北军基本一枪不放,把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日本人占领东北并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统治东北整整十四年,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才重新成为中国领土。
近代的东北,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11-1931);
二、日本人统治时期(1931-1945);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四、建国后的重建时期(1949-今)。
从1912年的民国成立到1945年的日本投降,这三十多年来,张大帅、张少帅、日本人,轮番统治着东北。客观上讲,奉系军阀和日本统治者确实对东北进行了压榨和奴役,但历史的另一面却也不能忽视。那就是:这三十多年来,东北的富庶发达程度位居中国第一,甚至是亚洲第一、世界前列。若是以山海关为界,东北的面积共约为125万平方公里,东北的人口在1929年初是3000多万,在1940年时是4200多万,在1945年时是4500多万。我们现在从各方面来分析一下东北在张氏父子统治时期以及在伪满洲国时期的发达程度。
东北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一块非常难得的物华宝地。日本人曾露骨地说“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比中国更急需满洲这块宝地”。东北号称“黑水白山”(黑龙江、长白山),水绕山环、沃土千里,这是东北的基本地理特征。东北的南面是黄海和渤海,东面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等大江大河环绕,东北的内侧是大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丘陵,东北的中心地区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海凹陷地。东北的平原面积比例远高于全国,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的总面积,和东北的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的耕地面积达3亿亩,可开发的荒地面积达1亿亩,面积之大和潜力之大都是国内罕见的(中国的耕地总面积为18亿亩)。而东北的广大山区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东北的森林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一,木材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二。东北自然条件之优厚,在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甚至在世界上也不多见。中国共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以东北平原的面积最大,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半江苏省大;东北的土地又是最为肥沃的黑土地,这种黑土在全世界只有三个地方拥有:中国东北、乌克兰大平原、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而这三个地方在各自所处的国家里都是著名的粮食生产地、国家级大粮仓,乌克兰就被称为“欧洲粮仓”、“苏联粮仓”。东北不但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水网弥补,而且气候条件非常良好,因此极其适合农业生产。东北的南部可以种植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农作物,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向日葵、亚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可以种植马铃薯和大豆。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黑吉辽都是农业大省,黑龙江省一直是中国头号的粮食大省,吉林省拥有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使得吉林省的粮食单产量也位居全中国第一,玉米产量非常巨大。无论是大豆、小麦、高粱、玉米、水稻,东北不是在种植面积上名列前茅就是在产量上全国第一,并且东北的大豆出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说,“关外苦寒之地”的东北在农业的发达程度上绝不逊于号称“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南湖北以及传统的粮食大省河南、江苏、山东、四川等地。另外,东北的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1500亿立方米,沿海渔场面积为5.6万平方海里,东北境内的水库、湖泊等淡水面积达1358万亩;东北的西部因为毗邻蒙古高原,因此还拥有广阔的草原。东北不但是中国的粮食基地,还是林业基地、牧业基地、渔业基地。
东北的工业能源和矿物资源无论是蕴藏量还是生产量,也都位居全国首列。煤炭、铁矿、石油…东北都应有尽有,并且储量非常巨大。光是一个储量达到57亿吨、年产油5000万吨、中国第一、世界前列的“大庆油田”,就已经奠定了东北是中国石油基地、能源基地的地位。东北的矿物资源非常丰富,并且种类齐全,金属矿产包括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其他稀有元素;非金属矿产有煤炭、石油、油页岩、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东北的铁矿储量约130亿吨,雄踞全国第一,其中110亿吨分布在辽宁省,光是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就占全国铁矿总量四分之一,本溪的铁矿储量达到30亿吨,是亚洲最大的铁矿;东北的大庆油田是中国的第一大油田,辽河油田是中国第四大油田,另外还有吉林油田等等,单是东北松辽平原地下蕴藏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就占全中国的50%之多;东北地区的煤矿储量大约有723亿吨,即便比起传统的“煤炭大省”山西省也是毫不逊色的。
综合而言,东北不但农业条件极其优越,并且工业资源也极其丰富,东北境内既有土壤肥沃的平原农田,也有高山森林和大江大河,几乎占尽了所有的自然优越条件。这样的地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是亚洲最适合发展高度发达农业和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