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三百年
清史三百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清史三百年 > 第81章 清朝军事力量支柱:八旗绿营的起伏

第81章 清朝军事力量支柱:八旗绿营的起伏

加入书架
书名:
清史三百年
作者:
林源生
本章字数:
4366
更新时间:
2024-11-20

清朝啊,主要的武装力量是 “八旗” 和 “绿营”,它们陪着清朝统治了两百多年。

先来讲讲八旗。八旗这东西啊,不只是单纯的军事组织,还是管行政和社会的,主要是军事功能。它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每一类都有八个旗,用红、黄、蓝、白还有镶边的这八种颜色的旗子来区分,所以叫八旗。实际上,满、蒙、汉加起来总共是二十四个旗。每个旗下面有不少参领,参领下面还有佐领。每个佐领管着大概三百户,每户出的壮丁就组成了八旗军。

旗人可不能随便换旗、换参领或者换佐领。这么规定,一是为了好管理,更重要的是能保证有兵源。要是八旗军缺人了,就先从佐领管的那些户里找人补上。佐领那要是没人了,就从参领管的户里补,再不行,就从整个旗里挑。八旗军补充兵员,把世袭兵制、征兵制、募兵制还有义务兵制都合一块儿了。旗人不让干农活、做工、经商,考科举也不提倡,只能当官或者当兵。而且待遇不错,分田还有俸饷,不用交税,就是为了让他们专心打仗,保住清朝的天下。

八旗是从满族的 “牛录” 发展来的,一开始就是打猎打仗的组织。1601 年,努尔哈赤征服了一些部落,规定一个牛录管 300 户,当时有四个牛录,用黄、白、红、蓝四色旗区分。后来人多了,又有了蒙古牛录和汉军牛录。1614 年,努尔哈赤改了制度,五个牛录算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算一个固山,弄出了八个固山,这就是八旗。当时每个旗 7500 人,加起来一共 6 万人。后来人数有变化,不过基本的层级和人数规定没变,就是中间的数量调整了。最开始,八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们管着,到了天聪年间,皇太极把蒙古八旗分开了,崇德年间又分设了汉军八旗。顺治年间,八旗进了关,定都北京,这才算是正式定下来。各级的主官也有了新称呼,固山额真叫都统,梅勒额真叫副都统,甲喇额真叫参领,牛录额真叫佐领。

八旗的人,出去打仗就是兵,回家就是老百姓,种地打仗两不误。打仗缴获的东西八家平分,打仗的时候兵从每个牛录出。每个牛录出兵的数量有变化,后来大概是三个里面抽一个。打仗需要的东西,都通过牛录向大家分摊。1613 年还规定,每个牛录得出一些人和牛去种地存粮食。

努尔哈赤还设了 8 个大臣和 40 个判官事,专门处理各种事情。

这八旗制度可不简单,不只是军事或者户籍方面的,啥都管,是国家、政权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有封建统治的成分,也有民族残留和奴隶制的东西。

全国统一之后,八旗大部分驻扎在京师,叫 “京营”,是战略预备队和负责守卫的部队;小部分驻扎在各地,叫驻防。

京营八旗,同一旗色的满、蒙、汉军住在一起,由都统、副都统带着,叫 “骁骑营”。从各个佐领里抽人组成步军营管治安,还有护军营、前锋营、亲军营、火器营、健锐营,各有统领,加起来大概 12 万人。

驻防八旗是从京师派出去的,有将军或者都统管着,大概 10 万人。

八旗主要靠骑射,冷兵器是主要装备,马刀、力气、射箭技术、骑马技术、马术都很重要,打仗的时候城垒作用很大。

再来说说绿营。这是照着明代军制弄出来的汉人军队,因为用绿旗,所以叫绿营。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兵不够用,就弄出了绿营,还让八旗监督绿营,绿营里不少高级将领也是旗人。绿营发展也有个过程,入关前收的明军编进了八旗,入关后收的就组成了绿营。

绿营基本单位是营,有不同的军官带着,下面有哨、司。营分两种,一种是城守营、分防营,负责守城和重要的地方,分散驻守。另一种是标营,是高级长官直接管的机动部队。绿营也是 “经制兵”,人数、防区都有规定,兵员要是缺了就从家里补。绿营大概有 60 万人,标营 20 多万人。

八旗绿营制度有好处,就是把兵权分开了。比如旗营和绿营能互相牵制,管理权和指挥权分开,管理权也分开,督抚提镇还会定期调动,而且让文官管武官。所以清朝在八旗制度崩溃之前,没出现那种大规模的反叛。不过清初的三藩之乱是个例外。

但这制度也有毛病,军事经济方面有两个大问题。一是没有野战军的体制,绿营基本上就是守备队或者武装警察,驻防的旗营也差不多是宪兵,京师的旗营勉强能算野战部队,可管不了各地。这种守备性质的体制,管平时的治安还行,打仗就不行了。二是养兵的政策不行。

清朝入关前的八旗兵制,兵民、军政合一块,国家特殊照顾,给饷银还给地,官兵都成了特殊的地主阶级,不劳动,就靠剥削过日子,没钱了就借债,还得国家帮忙还钱。人一多,国家养不起了。绿营呢,被歧视,待遇差,是募兵制,空额多,军官还扣饷粮,一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改好。

清朝前期重文轻武,武官晋升难、俸禄低,大家都不想当兵想去读书当官,武官就在军队里搞私利,影响军队建设。乾隆末年想改,可官吏都腐败了,改也没用。还有,旗绿军制本身就有问题,训练后来都成走过场,纪律也涣散。康熙的时候三藩之乱,八旗就不行了,乾隆的时候白莲教起义,绿营也不行了。军队腐朽,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军制也有责任,世兵制有缺陷,守备分散,事权分割、重叠,军务互相牵制,内耗太严重,影响军队进步。

这制度的缺陷,到了近代就更明显了。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军一开始人少,清军分散守备,英军到处欺负人。后来清政府调绿营的精锐去决战,还是输了。太平天国内战,太平军开始人少,可很快就攻占了南京。清政府调绿营和旗营去围剿,还是被打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人数不多,清军集中了精锐还是输了,最后绿营八旗制就崩溃了。要不是曾国藩、李鸿章组建湘军、淮军,清朝可能早就完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