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好几日,唐甜和李婶两家人有条不紊的做着苦槠豆腐买卖。
如今不用上山捡苦槠,唐甜和李婶负责从村长家把新收的苦槠一天一结算后拉回来,每日的用量用水泡着。
剩余的则挑着两家院子里的空地里堆着,这玩意不怕风吹日晒,皮实的很。
大龙和小天负责换水、去壳、磨浆,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至于送货搬运这些力气活,全留给葛茂山做了。
两家人空闲的时候,除了伺候好自已地里的作物,就是上山砍柴。
熬浆需要大量的柴火,柴少了可是万万不行的。
曾元两口子休养了几天,身子骨已经恢复的不错。只是曾老太太的腿断了骨,伤筋动骨一百天,还需要好好养着。
老两口在唐甜家闲着实在过意不去,曾元便帮着劈柴,曾老太太则坐在灶前帮忙生火。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葛家村,唐甜院子里已经忙碌起来。
见葛茂山装好苦槠豆腐准备去镇上,曾元将自已的包袱拿了出来。
“小天娘,我们老两口在你家白住着,每日还得浪费你家的粮食。实在是过意不去。”
他从包袱里掏出一块砚台,“你来,这块砚台还是我当年考上童生时,花了高价买的。如今可是找不到这么好的,你拿着,让茂山兄弟去镇上送货的时候,找个书院去卖了。”
当初马贼只识得银两,却看不上他包袱里的砚台还有几本古书。
这些东西在寻常人手里确实不值几个钱,但在读书人眼里可是实打实的千金不换。
唐甜一眼就看出这块砚台是个极品,要不是遭了难,曾老得留着传家。
见两个小的好奇的凑过来,她也想告诉两个小的,即使生活困苦,但为人处世还是要有底线,不能贪图他人财物。
“曾老,君子可不夺人所好。你安心住下就好,来日方长,还愁没有报答我们的时候。”
看着大龙和小天,唐甜心里又有了打算,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小,换作有钱人家的孩子,三四岁就启蒙读书了。
可因为家境贫困,大龙和小天一直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趁着曾老在,她想让曾老教他们认字。
她郑重地向曾老提出请求:“我这两孩子从小就没进过学堂,更没那福气读书认字。要是曾老不嫌弃,住在家里的这段日子就拜托您教他们学几个字。农家人也不盼着孩子能考科举,只要他们能写自已的名字,出门不被骗就成。”
唐甜的话语充满了真诚和期待,她知道,读书对于农家子弟来说可能是一种奢望,但从现代穿过来的她始终相信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
只要有机会学习,孩子们就能有所收获。
这时,曾老太太拄着拐,小天在一旁扶着也坐了过来。
曾老太太赞同道:“小天娘说的不错,孩子们生的好,心思又纯,不如就认了师,把你肚子里的那些墨水教给这两个孩子。”
唐甜感激地看了一眼曾老太太,眼中满是喜悦之情。
曾元不得不对眼前这个年轻妇人刮目相看,他原本以为唐甜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想到她如此懂得人情世故,而且对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如此重视。
换做是旁人,谁会和白花花的银子过不去?
可唐甜偏不,再穷不能穷教育,银子没了她能自已挣,但能够借此机会让两个孩子学到知识,那才是终身受益之事。
曾元微微皱起眉头,思考片刻后,便答应了此事。
听说自已能学字,大龙和小天都兴奋的几乎要跳起来。
村长家的小孙子从小就去了镇上的学堂读书认字,他们一直羡慕人家命好。
现在曾爷爷愿意教他们,两个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跪地拜师。
唐甜同样开心极了,没成想顺手帮人一把竟然给自已的孩子们捡了个先生。
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说道:“我先谢过曾老了,既然是拜先生,礼可不能废。我这就让茂山兄弟回来的时候带上一壶好酒,再割两斤肉,今天晚上让大龙和小天给您磕头拜师。”
曾元笑着摆了摆手,温和地说道:“使不得使不得,不过是教几个字而已,无需行此大礼。”
“那怎么能行。”唐甜态度坚决,“曾老,您是文人,咱们这些乡下人不懂那些规矩。但是,请您吃顿好酒好菜还是应该的!”
傍晚时分,葛茂山带着酒和肉回来了。
唐甜炒了几个好菜,简单布置了一下,把李婶一家一起叫上,便让大龙和小天跪地叩头,向曾元行了庄重的拜师礼。
曾元也没有拘着,受了礼后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读书习字,贵在专一。老夫不期望你们能做大学问,只希望你们通过读书明白事理,最起码要做到分是非,三观正。”
至此,每天干完农活,大龙和小天便跟着曾元学习识字。
农家人的日子可没有真正闲的时候,除了每天雷打不动的做豆腐、送货,地里的苞谷熟透的时候,农忙开始了。
唐甜带着大龙和小天收了苞谷,忙不迭的把院里长成苗的西瓜秧移栽进地里。
她还在地里挖了个方坑,将苞谷杆子剁碎了,混着山上的落叶沤在坑里堆肥。
等西瓜秧牵藤了,可少不了肥料。
葛茂山也要了几棵回去,照着唐甜的模样种进了地里。
西瓜才种下地,水田里的谷子又该收割。
虽然田里加起来还收不上四百斤谷子,可麻雀再小也是块肉。
村子里的人家都身着短衣,弯着腰,一手抓住稻杆,一手快速地挥动镰刀,在稻田里辛勤的劳作。
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仿佛与稻田融为一体。
然而,在这片忙碌的场景中,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唐甜。她穿着长衣长裤,将自已包裹得严严实实,与周围的村民形成鲜明对比。
唐甜对稻叶不是一般的恐惧,当年帮着村里下田割稻子时,她常常被稻叶划的红红的没有一块好皮肤,第二天更是又痒又痛,让她备受折磨。
幸好唐甜家的水田少,又有曾元老两口在家帮衬着晒谷子、做饭,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三天不到她们就收了工。
望着那三百来斤金灿灿的稻子,唐甜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感。
这些谷子除了留着交粮,再挑出一些健康饱满的用来留种,其余的她可没打算卖。
通通磨成大米,她要顿顿吃白米饭,吃到饱为止!
对于农家人来说,吃上大米饭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对过去辛苦付出的回报,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