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剑之太阿云迹
九剑之太阿云迹
当前位置:首页 > 仙侠 > 九剑之太阿云迹 > 第3章 皇家密令(3)

第3章 皇家密令(3)

加入书架
书名:
九剑之太阿云迹
作者:
九方中
本章字数:
4564
更新时间:
2024-11-20

哦,是他呀。

“进来吧”。道衍轻吐了一口气,他毕竟回到京城还没有去朝拜永乐皇帝。伴君如伴虎,而刚刚登基的燕王就是一只杀红了眼的恶虎。天知道他什么时候一时反性。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自已的功劳不一定是自已的保护伞,十之八九就是取祸之道。功高震主嘛。

门一开,进来的却不是和尚,而是一个青衣青帽的太监。道衍道:“皇上又有什么吩咐吗?”

太监放下手里的的竹笼,伏身下拜,道:“弟子福吉祥拜见师父。”

道衍道:“起来吧。”

太监爬起来,道:“回师父,是皇上吩咐的。这是皇上吩咐弟子给您带来的素食。以慰劳苦。”

这一次回家只是奉皇命苏湖赈灾的顺便之行。道衍太明白朱棣的心了,微微一笑,道:“就说我旅途劳累,明日就上殿面君。”

太监犹豫了一下,道:“师父,弟子还有一事禀报。”

道衍微微一怔,道:“什么事?”太监嘴张了张,却没有出声。道衍微合的双目陡然一睁,放出两道寒光,利剑一般射到太监的脸上。

太监激灵灵打了一个寒颤,扑通一下跪到地上,低着头道:“皇上让弟子给您带来两名宫女。”宫女?道衍嘴角现出苦苦的笑意。

前些时,永乐皇帝曾劝他还俗,正式入朝为官,被他婉拒,今天又送来两名宫女。唉,叹了一口气,道:“起来吧,把她们带回去。替我回皇上,就说出家人,俗缘已尽,岁月无多,能与菩萨相伴足矣。”

太监轻轻嘘了一口气,爬起来,道:“弟子谨遵师命。”

道衍摆了摆手,道:“你回去吧。”

“是”太监答应了一声,轻轻的退出了禅房。

到了禅房外面,太监仰天长出了一口气,笑着摇了摇头,心里暗道:“幸好没有冒冒失失地领进去。”

等太监回到皇宫,永乐皇帝已经散朝,正在御书房。太监径直来到御书房,跪到门外,道:“奴才叩见皇上。”

永乐皇帝正在批阅奏章,头也不抬地道:“进来。”太监低头含胸,规规矩矩的走到御书案下,轻轻地跪下。

永乐皇帝手不停批,道:“少师可好?”因为道衍是靖难第一功臣,被永乐皇帝封为太子少师,永乐皇帝也总是呼为少师而不呼其名。

太监道:“看上去确实有些疲乏。”

永乐皇帝停下笔,一边舔墨一边道:“少师也是七十来岁的人了,就让他歇一歇吧。”

太监道:“少师说,明日就来皇上。”

永乐皇帝摇了摇头,道:“你也起来吧,帮我整理一下,太乱了。唉!”

“是。”太监站起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整理御书案上的奏章。

又批了一个多时辰,永乐皇帝放下笔,一边踱步一边揉着酸痛的手腕,道:“你还记得郑村坝吗?”

太监回道:“奴才记得。”

永乐皇帝道:“想不到你一个中官竟也有谋有略,有胆有识。这样吧,以后你就掌管内官监吧。既然你的显功于郑村坝,朕就赐你以‘郑’为姓,再赐你一个名字。”

太监立即跪倒磕头道:“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乐皇帝略一思忖,饱蘸浓墨,在宣纸上写了一个斗方大字,道:“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朕就赐你一个‘和’字吧。”太监再一次叩头谢恩,双手高举,接过了那个墨迹未干的“和”字。

当时,侍奉皇族共有二十四个衙门,分十二监四司八局。十二监是: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御马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十二监;四司是;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四司;八局是: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洗衣局银作局八局。

内官监仅次于司礼监和御用监,主管皇家宫室陵墓的建造,铜锡制品的铸造以及各种器皿的购置可以说是有实权也非常有油水的好地方。皇帝也是非心腹之人不用。其实,也只有主管二十四衙门的宦官才是太监。不过,到了民间,老百姓们懒得去分谁是宦官谁是太监。总而言之,只要被净了身,在皇宫里就统统地成为太监。

这个太监本姓马,小字三保。因为与孝慈高皇后同姓,在皇宫里谁也不敢直呼其名。如果不是这样,永乐皇帝也就不用赐姓赐名了。就是这个郑和,率领着庞大的无敌船队七下西洋,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历经三朝二十八年,遍访西洋诸国,留下了诸如三宝井,三宝塔,三宝港等诸多遗迹,他也就是名扬中外的三宝太监。不过,这时他还不知道他会在史册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想屈从命运的安排,老老实实地做他的太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第二天,净鞭三声响,文武百官肃立两厢。永乐皇帝在宫娥太监的簇拥下升坐宝座。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永乐皇帝一挥手,道;“退下。内侍官,宣旨。”内侍官向前几步,连宣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将抓捕茅大芳有功的忠义卫指挥使纪纲提升为锦衣卫指挥使,以护国体;

第二道:遣户部都给事中胡濙寻访仙人张邋遢,以倡国运;

第三道:命工部监督龙江船厂建造宝船,准备远航西洋诸国,以张国威。

三道圣旨一下,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更有人发愁。

纪纲接了圣旨,大喜过望。从忠义卫调到锦衣卫,官秩虽然一样,权力却非平常指挥使可比,不但可以对其他的指挥使颐指气使,就算是高居一品的皇亲国戚对锦衣卫也是礼敬有加。

最忧虑地自然是都给事中胡濙,从此再也做不成养尊处优的京官,甚至连一天安稳日子也甭想过了,风餐露宿,去寻找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仙人张邋遢。皇命难违,咬牙也得去啊!

最发愁的就是工部。需要建造的宝船简直就是庞然大物。这种宝船一艘就可以容纳千人。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光桅杆就有九根,篷帆锚舵一举一动都需要二三百人一起发力。如果要远航西洋,不仅仅需要庞大的宝船,还需要八桅的马船,七桅的粮船,六桅的坐船,五桅的战船。就是最小的战船也是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的大家伙。

如此大的船队,如此多的大船,得耗费多少物力多少人工才建得成。真是皇帝老子张张嘴,下面的人跑折腿。而且,就算跑折了腿,稍有一点差池,龙颜震怒,轻者罚俸,重者丢官罢职,弄不好,一刀下去,吃饭的家伙就保不住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