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剑之太阿云迹
九剑之太阿云迹
当前位置:首页 > 仙侠 > 九剑之太阿云迹 > 第1章 皇家密令(1)

第1章 皇家密令(1)

加入书架
书名:
九剑之太阿云迹
作者:
九方中
本章字数:
4980
更新时间:
2024-11-20

释名

太阿:欧冶子和干将联手所铸。

剑成,其名自镌也。

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

铸剑者吴越,剑之主却在楚。

楚弱而晋强,晋觊觎之。

困三年,晋交困,楚王奋而一剑,千军辟易。

无形,无迹,天地之气尽于斯矣!

太阿,威道之剑!

【1】 皇家密令

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

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骑渡天河。

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

老我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

“砰!”

随着一声震天价的拍案声,一只手拍在了龙书案上,纯金笔架上的朱笔和墨笔突地跳起来,滚落到大殿上。声音不大,但在悄无声息的大殿上清晰可闻。

“把茅大芳给我带上来!”声音声嘶力竭。充血的眼睛里发出冷森森的寒气,就象一只饥饿的猛虎,随时准备择物而噬。

“是!”底下有人应了一声,喝道:“带茅大芳!”片刻,一个五六十岁的老者被颤巍巍的带了上来。花白的发髻蓬乱不堪,沾满了泥土草末,灰白的脸上伤痕累累,只有双眼睛还闪着精亮的光芒。身上的官服破破烂烂,浸着一片一片的血污。

押上来后,押送的两个武士一脚踹在腿弯上,喝道:“跪下!”老者扑通一声扑倒,双手间的铐链哗啦一阵响。

老者双手撑住,俯首叩道:“右副都御使茅大芳叩见燕王殿下。”年纪虽大,声音却甚是洪亮。

燕王殿下?如今坐在龙椅上的还是以前的燕王殿下吗?改元“永乐”的诏书早已颁行天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你还敢口称“燕王殿下”,那不是找死吗?刚刚坐上龙椅的永乐皇帝冷冷地哼了一声,道:“茅大芳,你不知道方孝孺吗?”

茅大芳长叹了一声,道:“天下读书种子绝矣!”随后声音沉缓地的道:“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

永乐皇帝点了点头,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好!朕就成全你!”转道:“纪纲,没有漏网的吧?”

下面的一个武官向上叩首道:“回皇上,茅大芳的三个儿子:茅顺童,茅道秦,茅文生,无一漏网。”

永乐皇帝冷冷地一笑,道:“既然他喜欢方孝儒,就让他们一道去吧!”

茅大芳一听,哈哈大笑,震人耳鼓,自已爬起来大踏步向外走去,道:“陛下?百年之后,殿下还是逃不了一个‘篡’字啊!”

永乐皇帝脸上的肉抖动了两下,咬牙切齿地道:“请宁国长公主。”宁国长公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个女儿,是朱棣的妹妹,前朝洪武十一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

梅殷,字伯殷,“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十六个驸马中,太祖皇帝的最器重的就是这个二驸马梅殷。太祖在日,常与他论兵法,讲谋略,评古今得失,竟日不倦。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改元建文。

建文帝即位后,对九个拥兵自重的叔叔深感忧虑,就在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主张下削藩,开始对九个叔叔动手了。朱棣原以为建文帝不敢有所举动,可接连几个兄弟落马,他就坐不住了,发表檄文,指斥齐泰,黄子澄等大臣为奸臣,按照祖训,起兵靖难,要清君侧。

建文帝命梅殷为总兵官,驻守淮安。梅殷募兵四十万,挡住朱棣南下之路。朱棣以进香为名,意欲借道淮安。梅殷割去使者的耳鼻,道;“留下你一张口,回去为燕王殿下讲一讲君臣之理!”朱棣知道这个妹夫不好惹,只好渡泗水,取道扬州。直到他攻陷南京,昭告天下,宣布登基,梅殷仍驻兵淮安,不来朝拜新天子。梅殷知道朱棣对他真是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宁国长公主已经四十有余,生活安逸,保养有术,看上去顶多也不就三十岁。不过,脸上满是凄楚,盈盈拜道:“臣妹见过皇兄。”

永乐皇帝冷冷地道:“平身。赐座。”

宁国长公主道:“谢皇兄。”

永乐皇帝不想绕弯子,道:“驸马还在淮安劳苦军事,借二妹一双手,写一封信,将驸马召回。”

宁国长公主早就知道这位皇兄召见她的意思。可是驸马一旦回来,只怕凶多吉少,推辞道:“皇兄,驸马粗知军事,不如就让他驻守在那里吧!”

永乐皇帝勃然变色,厉声斥责道:“兄长如父,难道父兄的话你也不听了吗?”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宁国长公主无奈地道:“臣妹遵命就是。笔墨伺候。”

内侍抬上桌案,铺纸研墨。宁国长公主略一思忖,提起笔来,刷刷点点,写好了一封书信,又看了一遍,道:“请皇兄御览。”

永乐皇帝一直冷眼旁观,待内侍捧过书信,扫了一眼,刷地拨下龙书案,道:“这样写不行,用你的血!”

宁长国公主一听,身子一震,本来就少有血色的脸庞顿时煞白。缓缓地抬起手,将中指纳入贝齿之间,猛地一咬,喀嗤,鲜血崩流,唇齿腥咸。咬着牙,皱着眉,一笔一颤,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了一封血书。永乐皇帝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命人封好,道:“来人。八百里加急,送往淮安!”

枫桥镇。

隐士王宾的门外,一个身形高大的和尚正在的轻轻敲门。里面有人问道:“外面是谁在敲门?”

和尚双手合什,道:“贫僧道衍特来看望光庵老友。”

光庵是王宾的号。听了和尚的话,王宾冷笑了一声,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堂堂的太子少师姚大人,不敢当啊!可不敢当啊!”

这个大和尚就是道衍,俗家姓姚,永乐皇帝因为他是靖难第一功臣,赐名广孝。一听王宾的语气冷淡,道衍忙道:“光庵,贫僧——”

“算了吧!”他刚一开口,王宾一口打断,“你还是贫僧!如果世上的和尚都似你这般贫,百姓何必还流离失所?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既然你已经披剃出家,断却了三千烦恼丝,就应该在庙里吃斋念佛,修心养性。敲好你的木鱼,念好你的经也就是了,给别人戴什么白帽子?这回好,正学先生一家连一个戴白帽子的人都没有了!天下又有多少人都戴了白帽子?还有多少家连一个戴白帽子的人都没有了!”

正学先生就是方孝孺,因为不肯为永乐皇帝起草即位诏书,大呼:“死即死,诏不可草!”被灭了九族,阖家八百七十三口无一幸免,自然也就没有人为他们披麻戴孝了。

当初,马皇后病殁后,朱元璋为了给马皇后荐福,给每一个皇子派了一个和尚。道衍当时说要燕王朱棣带他走,并说有厚礼相送。虽然当时朱棣只是一个藩王,虽然说不上富贵已极,可奇珍异宝也不在少数。他一个和尚能有什么厚礼?道衍附在燕王耳边说道:“贫僧能送您一顶白帽子。”

“王”字上面加一个“白”字,朱棣再傻也知道念什么。可是皇帝谁不想做。于是,道衍跟知朱棣回到了北京。此后,朱棣靖难兴师,道衍出谋划策,是靖难之役的第一谋臣。朱棣当上了皇帝以后,对靖难的第一功臣自然不吝封赏,封为太子少师。道衍也终于给朱棣戴上了白帽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