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武英殿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武英殿 > 第16章 梦里角声张辅如愿 心中箫鼓解缙失意(1)

第16章 梦里角声张辅如愿 心中箫鼓解缙失意(1)

加入书架
书名:
武英殿
作者:
钟月玄晖
本章字数:
3360
更新时间:
2024-11-19

南征议事一个时辰后,一个年轻的武将来到武英殿陛见,毕恭毕敬行过大礼,劝皇上保重龙体,切莫因一时之气而伤及心腹,这个人就是新城侯张辅,一个武勇过人的战将。 没有独当一方的经历,永乐也只能这样认为。但张辅的此次请命,并不是奔着主帅的位置, 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把他由一个随父而荣、因妹为皇妃而贵的将领一下子推到了 风口浪尖而大放异彩,成为永乐时少有的一代名将。适才和成国公在都督府议论,他似乎感受到了什么,摩拳擦掌,热血沸腾,大有了一股随军远征、不斩楼兰终不还的气概。

张辅虽袭父职,却没有一丝纨绔的风气,又随皇帝历练多年,深沉练达,是喜是悲从他的面色中无从察觉。

“先父仕元为枢密知院,”张辅从容议论,“元亡之后从走漠北,元顺帝子孙和旧臣 也真是不成气候,拥兵自重,相互攻伐,根本不听残元号令。先父随元廷在大漠风沙里奔 波了十几载,也算尽了人臣之道,洪武十八年回到大明。多次从大军出塞北逐元人之扰边 者,累积功至燕山左护卫千户,又从征野人诸部,以骁勇善谋深为陛下倚重。文弼自幼受 父亲教诲,读了不少兵书,也历了不少战阵。论起来,臣最佩服先帝帐前的大将军中山王 和开平王,中山王徐达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将无以过之;开平王常遇春摧锋陷阵, 所向必克,大小数百战未尝败北。臣虽无中山和开平的全才,但悉心学之,若蒙陛下不弃, 臣不吝愚钝,愿随大军南下,为皇上立下尺寸之功!”

张辅就是来向皇上表达请缨南征、效命疆场的。方才议论时,没他请战的机会。 纵然他凭战功而立,但在父亲的树荫下,他不舒服,一点都不舒服,再加上多少人想都争不来的国舅爷的雅号,在别人眼中,他俨然一个贵胄加皇亲国戚,像供在庙里的泥 像,尊贵而无用。他实在是不愿坐享这份现成的尊荣。正当壮年,有了这样的机会,无论 如何要到疆场去,就是做一员普通战将,也不要一辈子埋没在皇亲的温水里,一生平庸, 一事无成。

“你的心思朕明白,”永乐随意踱着步,“岳武穆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宗亲国戚,不避刀锋,不肯安享富贵,朕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多赞许。午后的争议你也见了,武臣主战,文臣主和,尤其那个解矮子,朕恨不能杀了他。朕一腔的热话,正没人说说,你来的好,又是至亲,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张辅剑眉高挑,双目炯炯,若不是那身武臣的服饰,白皙的面孔,温文尔雅的平和,任谁也看不出这是一员虎将,三十出头的年纪风头正锐,一股子英武之气扑面而来。永乐 打心里喜欢他的这种气势,但因为皇妃的关系,却不曾有丁点表现。

张辅看着皇帝,拱手道:“淇、成两公所论慷慨,金、夏二尚书的话也不无道理,解缙的话虽然难听,陛下也要深虑。臣以为,仗还是要打,打得干净利落。那么多远夷番邦都在瞧着,都像黎氏这样,朝廷颜面何在?皇上颜面何在?所以,这仗打的是天朝大国的 颜面,打的是我大明的威势。但在战法上宜速决不宜持久,人地生疏,粮草转运艰难,旷日持久必将我师拖垮。臣建议:大兵压境,黑云压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剪灭黎氏逆贼,立陈氏为王,马上班师还朝。”

“你这样一说,朕心里敞亮多了,决心也就下了。” 连策略都有了,永乐心下自然欢喜。张辅不来,他没有遣他出征的意思;张辅请命,他也没有考虑给他什么重任;这一番议论,让他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胸有韬略的张辅, 那主帅的位子上,张辅的影子倏然闪过。不,他太年轻了,资历阅历还远远不够,诸将们不服气,这仗就没法打。不过,他有智识,议一议主帅人选也未尝不可。

“用汉王高煦为帅,只是一时的心思,现在看来不合适,”永乐自已就把高煦否了, 又议及另外二人,“丘福和朱能各有千秋,丘福年长厚重,武臣第一,统帅三军,压住阵 脚,无人能与争锋;朱能虽然年轻,却是难得的智勇双全之才,几次以少胜多,打得漂亮。 在用谁为帅上,朕还拿不准,若是你,该如何思虑?”

作为国舅的张辅从洪武十八年随父亲张玉跟随燕王后,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尤其是 靖难中,打了不少恶仗,皇上虽已旌表,但却从未像今天这样掏心掏肺,把如此重大军情拿来深谈,还把主帅任用的事和他商议。他心中激荡,一股效死疆场、以报君恩的情感油然而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