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那是河网密布之地。水乡的路七扭八歪,传统上,这里的出路主要靠水路,由此也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水上交通工具。
在水乡,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船。那种最原始的载人船,是靠桨来摇动的。以前我去姑姑家做客,就是乘坐这样的船,满满的都是质朴的气息。随着时代发展,有些条件好的人家,在船上加了挂机,装上东风牌的柴油机,再配上桨,船就能更轻松地启动了。这种改进后的船,在运输方面发挥了大作用,有的用来运输水果、蔬菜到偏远地区,有的则载着瓜去城里售卖。
各式各样的船在水乡的河道里穿梭,有大有小。哪怕是小小的村庄里,如果有工厂,也有相应的运输船。小船行驶的时候,得格外小心。以前摇桨行船时,若是有大船经过,掀起的浪可不小,哗啦哗啦地拍过来。小船只能在一旁等待大船走远,而且还不能靠河岸太近,因为容易搁浅。开船是个技术活,浪大的时候稍不注意,船就可能被掀翻。大船经过时,也常常引发一些矛盾,比如船只抛锚可能会碰撞、损伤到其他小船。
就拿交公粮来说,以前水乡人大多用渔船。粮站地方有限,船挨着船,拥挤不堪。要是停泊不好,上岸就成了麻烦事,只能眼巴巴地等着。水乡人水性都很好,因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游泳划船是必备技能。交粮的时候,从船上到岸上,往往只有一块手掌宽的船沿作跳板,还要挑着担子,走过两手掌宽的板子上岸,那可真不容易。可水乡人就是有这样的“功夫”,即使船晃荡不停,他们也能平稳地行走。
水乡人的生活与船紧密相连。比如去远处收割稻谷,就会摇着船出发。船里会带上小炉子,放上煤,用来烧水做饭。要是路途远,还会在船上搭个帐篷。船舱上有几个小孔,不同的舱有不同用途,有的放生活物资,在后面的舱板上搭个蚊帐就可以睡觉。要是怕下雨,还会带上塑料篷布。
水乡的婚俗也和船有关。女孩子出嫁,要用乌篷船来迎亲。乌篷船要装饰得喜庆,绑上红布。船舱里安排得妥妥当当,介绍人坐一排,新娘坐一排。新娘出嫁不能沾泥地,上岸的时候要娘舅背着。船离岸时,还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习俗,会往船边浇一盆水。我还记得姐姐曾开玩笑说,等我出嫁,她也要给我泼水,我还在岸上追着她打闹呢。后来虽然也有了走婚骑自行车载人之类的变化,但水乡最初的出嫁习俗,那一艘离岸的船承载着满满的传统韵味。
在水乡的喜事中,接亲的队伍也有不少趣事。
迎亲的船只都装饰得红红火火,船头挂着大红花。有一次,新郎满心欢喜地带着迎亲队去接新娘,那船行至半途,竟发现有个船夫昨夜喝多了,上错了船。原本安排好的敲锣打鼓的人手不够了,一时间,锣声时断时续,鼓声也没了节奏。
新郎哭笑不得,可这大喜的日子,总不能发火。于是大家临时调整,让几个会点乐器的亲戚顶上。好不容易到了新娘家,又遇到难题。新娘家的门槛不知被哪个调皮孩子放了个小木块,新郎进门时一个踉跄,差点摔个狗啃泥,惹得周围人哄堂大笑。
还有那婚礼的酒席上,水乡人会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放在新人的床上,寓意早生贵子。但有一回,几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把那些东西当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还在新人床上滚来滚去玩闹,把新床弄得乱七八糟,大人们赶来制止时,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些看似混乱的小插曲,却如同喜庆乐章里的独特音符,让水乡的喜事在传统的韵味中,又多了几分欢乐的色彩,与丧事里的那些趣事一样,构成了水乡人生活中难忘的记忆。
水乡,不仅喜事有着独特的传统,丧事也有别样的故事。就说丧葬之事,在水乡也有不少有趣的插曲。
老爸是个水手,在出殡的时候,他们常常要起个大早。尤其是春秋季节,天气稍冷的时候,湖水就像蒸笼一般,大雾弥漫。雾气重的时候,人在岸上走路都容易迷路,船在水道中航行更是如此。老爸说,他们出船的时候总会说一句吉祥话——“一路顺风”,盼着能顺利把船开到火葬场,再平安回来。
可那次却出了岔子。送葬队伍出发后,在一个桥边的岔路口迷了路。别小看这岔路口,走错一个方向,就可能差之千里。他们本来应该往西走,结果越走越偏,最后竟开到了别的村庄。大家面面相觑,这地方都没来过呀。没办法,只好一边问路一边往回开。折腾了一两个小时,才回到正轨,重新往火葬场驶去。
等他们到了火葬场,那里早已排满了队。原本他们出发得早,本应不用等太久,可这一耽搁,时间全乱了。家里这边,亲戚们都在等着,准备开席。原本预计上午十点、十一点就能开始,结果一直等到十二点、一点多才正式开席。可也没办法,毕竟死者为大,大家虽无奈,但也理解。这事儿后来成了大家口中的笑话,老爸也无奈地感叹,本来说的“一路顺风”,却状况百出。
水乡人在这些事儿上,总会有些特别的说法。有人说,这天气状况、办事是否顺利,和逝者生前的人品、做的好事有关,仿佛是老天的一种暗示。其实,生死之事虽沉重,但在这些小插曲中,也能看出水乡人在面对时的一种豁达。而且不光是丧事,就连结婚这种喜事也有类似的说法。要是结婚当天下雨或下雪,就会有人打趣说是不是小时候娶过狗或者羊之类的,这些迷信又滑稽的说法,也为水乡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水乡的红白事,就是这样充满着传统与趣味交织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