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文官们一脸懵逼的来,一脸懵逼的走了,只有几个武将勾肩搭背的去一楼棋牌室打麻将去了,蓝玉甚至还找到了唐浩毅刚开放的台球室,找了几个武将就在里面玩了起来。
“兔崽子,跟咱说说吧,你打算怎么对待允炆啊?”朱元璋随手坐到一旁的沙发上,掏出华子点了一根,随后一个烟圈就这么从他的嘴里吐了出来,飘到了朱棣的脸上。
“爹,您成仙了?”朱棣还没反应过来,眼睛瞪得大大的。
“成毛个仙, 朱棣,你给咱说说,你的封地就这么点人马,是怎么打到应天城的?!”朱元璋说着就递了根华子给唐浩毅。
一旁的朱标见状,也想要,却被朱元璋瞪了一眼“标儿啊,你太胖了,不适合抽烟,等你什么时候瘦下来再说哈!”
“啊?”朱标瞬间石化在了当场,他刚刚就看出来朱元璋十分享受的抽华子,怎么到自已这里就因为太胖不能抽了?
“这个那个...”朱棣闻言,眼睛不由自主的乱瞟了起来,直到看到马皇后在常氏和朱雄英的搀扶下重新走了进来,他脑瓜子一转,直接一个滑跪,跪倒了马皇后的脚下,咚咚咚磕了三个头后哭丧着喊道“娘,我好想你啊!”
“这小子翅膀硬了啊,居然跟老子转移话题!”朱元璋恶狠狠的瞪着朱棣的背影说道。
“老朱还是我说吧”唐浩毅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话说朱允炆继位之后,便开始进行削藩,先后有周、代、岷、湘、齐诸王被削夺,当时湘王甚至直接自焚抗议。
由于一位又一位藩王被削,燕王朱棣也非常害怕,他不甘心就这样被建文帝削藩,于是便决定起兵造反。
然而,燕王朱棣起兵之时,手上的部队只有几百亲兵,仅凭这几百亲兵,怎么能够打败朱允炆的几十万大军。
所以在起兵前,朱棣装疯卖傻,在燕地裸奔,在猪圈里吃猪食,还把自已的儿子送到应天给朱允炆当质子把他给忽悠了一段时间,才给自已争取到招兵买马的时机。
至于他的兵马,有一部分是宁王的,其中的朵颜三卫更是十分强大”
“这也不对啊,咱应天府的兵力最起码有几十万吧,朱棣就算再怎么聚拢兵卒也不应该能直接打破应天城的防守吧?”
“呵呵,这就是老朱你的锅了!”唐浩毅笑了笑。
“咱的锅?”
“是啊”唐浩毅点了点头“你在朱标死后,为了让朱允炆能安稳的坐稳皇位,那些淮西的武将基本上被你杀了个干净,能有的几乎没有,稍微能用的徐家三兄弟,徐家老大被朱允炆猜忌,老三在最后直接反叛,最后却被朱允炆杀害,在朱棣登基后被封了个国公,所以徐家是一门两国公哟,一直到明朝末年一直如此!”
“不是,那也说不通啊,几十万大军呢,就算是几十万个馒头他朱棣也得啃上个好几年吧!”
“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说大明第一代战神李景隆了,他被朱允炆派去征讨朱棣,但不知道为什么,逢战必输,一路扶着朱棣到了应天城,然后还给朱棣开了大门,让朱棣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皇城,似乎也被封国公了呢,光宗耀祖啊!”
“什么,我儿九江居然这么废物,关键时候还做了叛徒,他娘的,老子当初就不该贪图那一哆嗦,直接把他弄墙上多好,你们别拦着我,老子这就去弄死那个混账小子!”
会议室门口,正和蓝玉几人过来准备找朱元璋去做马杀鸡的李文忠听到这个消息,只觉得天都塌了,一阵天旋地转。
“老李,淡定,淡定,先别急,好歹你儿子后面还封国公了呢!不错了!”蓝玉急忙安慰道。
“就是就是,淡定啊!”一旁的徐达也安慰道。
“徐老哥,难道你刚刚没听到?你小儿子也背叛了啊,你一门双国公!”蓝玉适时的又补了一刀。
“靠,蓝玉,你不说话,没人当你哑巴,老子好不容易才装作没听到,你特么又说出来干什么?”徐达捂着胸口,一副快要嘎了的样子,死死瞪着蓝玉。
“行了,你们仨,别吵了,要听就进来一起听吧!”朱元璋看着这三个活宝,无语地冲他们招了招手。
“好嘞,上位,我们来了!”三人闻言,乐呵呵地跑了进来,站到朱元璋身边继续听。
“唐老弟,你继续说吧,后面呢?”
“哦,好的”唐浩毅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朱棣造反成功,其实朱允炆也功不可没,他为了不背上杀叔的名声,特地叫人不要伤害朱棣,所以,后面你懂得……”
“废物,真是个废物,未来的我怎么就这么蠢,把皇位传给这么个废物,他都不知道逼了多少个叔叔了,非要在这个时候想起来自已的名声?朱允炆要是狠辣一点,我还能高看他一眼,真是气死我了!”
朱元璋说完,一巴掌拍裂了沙发的扶手,一旁的蓝玉看到是自已的沙发,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那可是他的专属座位啊,自已平时磕了碰了都心疼的不行,现在居然被老朱给拍裂了。
见到老朱那副仿佛马上就要断气的样子,唐浩毅觉得自已必须得再添一把火。于是他赶紧说道:“实际上,削藩这件事背后有三个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听到这话,朱元璋立刻追问:“哪三个人?”
唐浩毅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黄子澄、方孝孺和齐泰!他们三人中有两人现在就在您的朝堂之上啊!”
朱元璋听后,转头看向站在身旁的朱标。
朱标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方孝孺确实在这里,但齐泰……似乎并没有这个人存在呀。”
唐浩毅连忙解释道:“等一下,我差点忘记了,齐泰在这个时期应该叫做齐德。至于黄子澄,他正在东宫担任伴读一职。只要稍微找一找就能找到他们了。
不过,这三个人怎么说呢,虽然他们在文学方面有所造诣,但并不适合治理国家。特别是方孝孺,他居然还想着要恢复井田制这种早已过时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