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窗外的风吹得树影摇曳,墙上的钟滴滴答答地转动,阿强的目光定格在日记本的新一页上。母亲的笔迹依旧带着几分凌乱,似乎写这些文字时,她的内心也被回忆撕扯着。日记的内容,像一幅拼图,一点点揭示出那个时代的艰难与温情。
母亲在字里行间回忆起一个男人——养父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日记里。她写道,那是阿强出生后不久,她一个人抚养着婴儿,生活艰难到了极点。村子里的流言蜚语依然喋喋不休,而她不得不白天在田里劳作,夜里抱着孩子哄他入睡。她的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却已经被疲惫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年纪轻轻,却已显得历尽沧桑。男人自称姓张,是村里一位远房亲戚介绍来的短工,想在村里找活干。母亲当时对他并没有太多关注,只觉得这个人面容憨厚,不像其他人那样带着咄咄逼人的目光。张姓男子帮村里的农户做些重体力的活,渐渐在村里站住了脚。
后来,母亲写道,她与这个男子的交集,是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的。那天,她挑着一担柴火从山上下来,脚下一滑,柴火散落一地,她整个人也重重摔倒在地。路过的张姓男子二话不说,上前将她扶起,又帮她把柴火捡回挑起。母亲连连道谢,他只是憨笑着摇头,说了句:“乡里乡亲的,举手之劳。”
就是这样一次简单的相遇,让母亲记住了他的名字。后来,每次在村里碰面,张姓男子总会主动跟母亲打招呼,还偶尔递上一些自已种的瓜果蔬菜。村里人起初对他的突然出现议论纷纷,但慢慢地,他的勤快与朴实赢得了村民们的好感。
阿强读到这里,仿佛能看到那个默默无言却温暖踏实的身影。日记的字迹稍微变得细腻,母亲的心境似乎也在回忆中发生了变化。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母亲抱着阿强蜷缩在破旧的屋子里,屋外狂风呼啸,雨点砸在屋顶,似乎随时能把房子掀翻。她抱紧襁褓中的阿强,生怕这风雨会将这唯一的安身之处摧毁。就在她无助地祈祷天亮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她战战兢兢地打开门,发现是张姓男子。他站在门外,浑身湿透,手里还提着一篮干粮。男子说,他知道这场雨会持续很久,怕她母子俩熬不住,特意送来些吃的。母亲感动得说不出话,将他请进屋里,用家里仅剩的一点柴火生起了火,烘干湿衣服。
那一夜,两人第一次坐在一起聊了许久。张姓男子告诉她,他年轻时也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妻子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他独自一人漂泊多年,如今只想找个地方安定下来。母亲听着,眼中满是同情和感激,觉得这个人并非只是路过,而是某种命运安排下的相逢。
日记写到这里,字迹变得稍显晦涩,像是在回忆那些复杂的情感时不知该如何表达。她提到,在之后的日子里,张姓男子开始主动帮她分担一些农活,甚至帮她修缮破旧的屋子。村里人对这一切看在眼里,虽然依旧议论纷纷,但渐渐有了几分理解。
阿强继续往下读,母亲提到了一次改变一切的决定。那是一个黄昏,张姓男子对她说,他愿意留下来,和她一起抚养阿强,成为这个家庭的一部分。母亲听到这句话时,心里涌起复杂的情绪:有感激,有疑虑,也有深深的自责。她害怕拖累了这个善良的男人,更害怕再一次让自已陷入无法承受的境地。
但张姓男子的坚持打动了她。他用质朴的语言告诉她,自已并不奢望什么,只希望有一个归属,一个温暖的家。母亲最终点了头,她在日记中写道,那是她人生中最难的一次决定,但也正是这个决定,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日记的最后,母亲写下了一段让阿强久久不能平静的话:“我曾以为,所有的苦难都将永无尽头。但遇见张叔,是命运留给我的一点温柔。他愿意接受我和阿强,也让我学会了接受自已的过去。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至少,那一刻,我感到踏实。”
阿强合上日记,心头涌起阵阵酸楚。他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给予自已名字、陪伴自已成长的男人,如今读到这些文字,才明白养父在母亲和自已的生命中占据了怎样重要的位置。他想起了养父那双布满老茧却温暖的手,想起他曾经的微笑和无声的守护。尽管不再年幼,但阿强忽然觉得,自已仍未能完全读懂这个世界上的善意与牺牲。
第66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