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连长让杨兴将2排长和3排长以及各班长都也叫过来,紧急召开连部扩大会议,此时,各班排已经将战损统计好了,除去需要运下去的重伤员,全连包括轻伤员在内,还有43人能够投入战斗。
大家一致认可指导员的建议,至于如何防守坑道,同志们的意见并不统一。2 排长觉得,当初我们挖地道跟外部阵地连接的时候,为了方便从坑道进入阵地,没有在坑道与阵地间保留阻击位置,而且地形也不容许坑道与地面阵地形成阻断。敌人完全可以借助地面的阵地,对坑道发起进攻。他们的武器,像火焰喷射器、毒气瓦斯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坑道口肯定是守不住的。我们只能放敌人进入了坑道,在里面与敌人短兵相接交战,虽然能够拖延一些时间,但这只是暂时的。
大家都明白,2 排长说的是“迟滞”,也就是说,最终战士们还是得用自已的生命和敌人做最后的斗争,来阻止敌人继续往坑道、溶洞深处延伸,从而占领山顶。
相比之下,3 排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既然防守山腰阵地已经不太可能成功,敌人进入坑道后沿着坑道、溶洞向山顶进攻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那我们不如在各个坑道口以及坑道内部埋设炸药,这样既能消灭敌人,又能让他们不敢轻易地从地下向山顶发起进攻。
3排长打开了大家的思路,有同志指出,我们完全可以将坑道口掩埋起来,不让敌人接近,在利用机枪火力压制,各坑道口、坑道中间都设置障碍,埋设地雷等爆炸物,同时设置防烟防毒气的通风口,敌人对坑道内最大的威胁是火焰喷射器,但是火焰喷射兵也是最容易被打击的对象,敌人只能在坑道口使用,我们堵死通道口,坑道内再挖掘阵地,是能够有效阻止敌人的!
同志们七嘴八舌,却将地下防御作战模式给展现出来了。在通过连长、指导员的优化,一个完整地下防御计划已经成型。大家在反复检讨后,最终形成了最后的方案。
说干就干,得到分工后,大家马上行动,利用敌人没有发起进攻的这个间歇,大家在坑道、溶洞内大干特干,郭志全根据连长的指示,将1连新的作战计划报给团、营部,很快得到了上级的同意,团部决定再抽调一个班过来增援1连,并带了大量的炸药、地雷等1连急需的物资。
经过深思熟虑,邓连长和李指导员共同商议出了一套全新的战斗配置。他们决定对现有的人员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具体方案如下:每3人组成一个小组,而两个小组则构成一个班。如此一来,全连共有 14 个小组,7 个班。这一安排使得全连的兵力得以充分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各班之间的协作效率。
全连现在连排班干部共计 8 人,其中 7 人各自带领一个班,而李指导员则与郭志全(未计入战斗人员)以及卫生员一同组成通讯指挥小组。这个小组将到山顶附近的溶洞内,与负责山顶防御的一个班并肩作战,共同守护山顶的安全。
邓连长挑选了4个关键的坑道作为防御重点,并果断放弃了另外两个坑道,选择就地炸毁它们,以防止敌人利用。这4个坑道将分别由4个班负责防守,另外还有两个班作为机动力量待命。等团部派来的那个班抵达,他们将与这两个班一起组成支援队,以便在需要时迅速支援各个通道。这种灵活的部署方式有助于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确保防线的稳固。
敌人可能因为策划新的进攻方案,没有再次发起进攻,无意间给了1连时间。1连利用敌人给予的这段时间,快速进行坑道、溶洞的防御。团部派来的1个班,实际上也就8个人,大家都很清楚,这时候,564团能够抽出8个人给1连,已经是非常难得。
新老战友们现在也不管自已曾经是那个部队的,都投入到埋置炸药、地雷,修筑工事上。说真的,1连已经很好了,重伤员还能及时运到后方得到救治,一些连排的阵地退路已经被阻绝,他们很多战士不是死在与敌人的交锋中,而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感染、缺血等痛苦地死在阵地上。
大约下午3点多,敌人再次开始炮击,炮击大约半个小时,敌人又开始发起地面进攻!这一次,敌人意外的顺利,不到半个小时,便摸到1连阵地的边沿,敌人一阵火力输出,将阵地炸得稀巴烂,然后一股脑冲入阵地,除了几个诡雷导致小小一点伤亡之外,敌人没有收到任何的阻击。敌人马上意识到,1连是放弃了山腰的阵地。
敌人也不是傻子,知道1连就算放弃了山腰阵地,并不会完全放弃整个阵地。敌人开始沿阵地周边搜寻,很快发现了1连的坑道阵地。
果然,敌人的火焰兵在其他武器的掩护下,开始靠近坑道口,企图用火焰烧毁坑道内的志愿军战士。敌人火焰兵还没有完全接近,立即遭到战士们的打击,一个火焰兵背着的储油罐被击中,熊熊大火立即将他给包围,敌人毫不犹豫将火焰兵击毙,生怕他到处乱窜,将其他人给引燃。
发狠的敌人命令其他火焰兵不要太靠近,从远距离喷火,直接烧毁坑道口,战士们已经想好了应对的方案,仅一个人的通道口,用一块铁皮板(从油桶上剪下来的)堵住通道口,敌人的火焰根本无法喷入坑道内。
敌人见火焰喷射器没有作用,立即调来几门无后座炮,对准坑道口就是一阵狂轰。战士们此时已经离开坑道口,躲进坑道内第二道阵地。
“轰——轰——轰——”,炮弹将坑道口的碎石阻碍炸开,坑道终于暴露在敌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