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舅舅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他摇了摇头,似乎在嘲笑自已的教育失败,“有时候我就在想,都是一家人,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我也没少在他身上花心思,可就是不见效果。真的是比不了子渊那孩子啊,人家那是天生的读书料,再看看我这儿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挫败感,整个人仿佛都被一层阴霾笼罩着。
吃完饭后,由于要去其他亲戚家,便走了,只是蒋石南恋恋不舍的看着望着叶子渊。“渊哥,上号的时候带上我。”
“好呀。”
“外婆,舅舅,舅妈,石南你们别送了”。说完后,傅父和傅母也说:“你们别送了,一点路,走去就行。”
离开了外婆家后,叶子渊一家前往其他亲戚家拜年。
来到表姑家,还未进门,欢声笑语便如欢快的音符般跳跃着传入耳中。推开门,屋里暖烘烘的,热闹非凡。进去的时候还有其他亲戚,虽不认识,但还是友好攀谈了起来。
再到二姨家,一进院子,就看到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亲戚们围坐在小桌旁打牌,每个人都全神贯注,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喜笑颜开。手中的纸牌在他们之间飞舞,像是有了生命一般。二姨正玩在兴头上,一抬头瞧见我们,眼中瞬间绽放出惊喜的光芒,她急忙放下手中的牌,像一阵春风般快步向我们走来,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她那亲切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花朵,满是热情与温暖。走进屋里,二姨端出了她亲手做的年糕。那年糕盛在青花瓷盘中,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年糕色泽温润,散发着淡淡的米香,轻轻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口感在舌尖上蔓延开来,就像新春的甜蜜滋味在嘴里化开,每一丝甜味都似乎诉说着新年的美好。
相继去了其他亲戚朋友家后,便回去了。
然而十五还未过,父母便又要背上行囊,投身到忙碌的工作中去了。
每至正月十五,这个传统佳节的特殊日子里,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之中。村里传承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习俗——放火把,跳火堆。这习俗宛如一条无形却坚韧无比的纽带,穿越了悠悠岁月,将一代又一代村民与先辈们的传承紧紧相连。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仪式,更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承载着世世代代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深深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
放火把前,家里的每个人都忙碌起来,就像一群勤劳的蜜蜂为了酿造最甜美的蜂蜜而齐心协力。大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准备着。要把全家的门帘都一一掀开,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充满了仪式感。那门帘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仪式而欢呼雀跃。它们像是一群灵动的舞者,以轻盈的姿态在风中摇曳,每一次的晃动都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这个特殊时刻的来临。那五彩斑斓的门帘,或是绣着精美的花鸟图案,或是有着传统的吉祥纹路,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独特的光彩,此时却都成为了这场古老仪式的热情参与者。
接着,把每一扇门都打开,这一过程庄重而肃穆。当一扇扇门被缓缓推开,屋内与屋外的空气相互交融,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这一刻开始融合。那清新的户外空气带着田野的芬芳、泥土的气息涌入屋内,而屋内温暖的气息也飘散到院子里。这交融的空气,仿佛是在迎接某种神秘力量的降临,它无形无色,却又似乎无处不在,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敬畏。这种感觉就像古老的传说在现实中复苏,让人对未知充满了期待和虔诚。
当夜幕如同黑色的绸缎般缓缓落下,整个镇子被黑暗笼罩,却又在点点灯火中透露出一种别样的神秘之时,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被小心翼翼地点燃。制作火把是一项精细的活儿,人们会挑选最干燥、最坚韧的树枝和秸秆,精心捆扎而成。火把点燃的瞬间,那跳跃的火苗在夜色中闪烁,像是一群欢快的精灵,带着希望与祝福降临人间。它们在夜风中舞动,红色的火焰与黑色的夜幕形成鲜明的对比,照亮了周围人们那充满期待和虔诚的脸庞。
人们手持火把,庄重地在每个门前轻轻燎一燎,火苗舔舐着门框,似乎要把所有的不祥都驱散。那门框,承载着家庭的温暖与安宁,在火苗的映照下,仿佛也具有了灵性。然而,燎房屋的火把由于在每个门前停留时间较短,会很快就燃烧过了,此时,人们会将火把用力地扔到院子中央早已堆好的火堆里。这个火堆是用大量的干燥木材和干草堆积而成的,它像是一座等待被唤醒的火山。当火把投入其中,那火堆瞬间被点燃,熊熊燃烧起来,火势迅猛,热浪滚滚。火焰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院子,那明亮的光芒甚至能让远处的山峦都染上一层红晕。
紧接着,一串鞭炮被点燃,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鞭炮声在镇子里回荡,像是在向天地宣告这个神圣仪式的进行。红色的鞭炮纸屑在火光中漫天飞舞,如同天女散花一般,为这个庄重的仪式增添了一份喜庆的氛围。每一声鞭炮响都像是在驱散周围的邪佞之气,让家庭在新的一年里远离一切厄运。
而另一把火把将点燃道路上的早已堆好的草堆,这是放火把仪式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若是镇子旁周围有山的话,人们会沿着道路向山的方向前行,一路上点燃各个草堆。每点燃一个草堆,人们都仿佛将晦气和霉运抛向远方,让它们随着火焰和烟雾消散在天地之间。那草堆在燃烧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是在为人们的祈愿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