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墩脸上的肉,将他的一双眼睛挤得小小的。他瞪着一双小眼睛扫视一圈,见每个小孩嘴里都嚼着食物,有的嘴角还挂着酥饼渣渣。顿时心生不满。
他质问道:“你们在吃什么?我也要吃。”
修文摆摆手,含糊不清地道:“你来晚了,我们都吃完了。”
胖墩一听,立刻将小眼睛瞪大一些:“怎么我一过来,你们就吃完了?我不信,看你衣兜里还有没有。”说着,胖墩上前去翻修文的衣兜。但是什么也没翻到。
安安主动拍了拍自已衣兜,道:“真的没有了。”
胖墩举起胖乎乎的手掌,在修文脑袋上扇了一巴掌,“啪”的一声,打得修文头晕目眩。
胖墩生气地道:“有好吃的,也不给我留一块!”
安安鼓起勇气,结结巴巴地反驳:“你……你不能打人。我娘说了,打人是不对的。”
胖墩一把揪住安安的头发:“我打你又怎么了?你娘你娘,你娘站在这里,我也一样打你。以前又不是没打过。把你们打成猪头,你娘也没话说。”
修文冲过去踢了胖墩一脚:“你放手!”
胖墩将安安推倒在地,怒气冲冲地去抓修文。三个孩子瞬间混战成一团,扭打在一起。
安安毕竟是女孩子,力气小。胖墩又比修文高出一大截。没几个回合,修文被胖墩压在身下,喘不过气来。
安安拉不开胖墩,着急地向周围观战的一群小孩求救:“你们帮帮我,我家里还有酥饼,我下回再拿给你们吃。”
胖墩毕竟是地主婆家的孩子,这群孩子中,有的爹娘租着姚氏的田地,有的爹娘或兄长家姐在姚氏家当帮佣。且胖墩记仇得很。故而没有一个孩子敢上前劝架。
可是安安说,她还有酥饼。吃了半块酥饼,意犹未尽的孩子们,一个个上前将胖墩拉开。
修文总算能好好呼吸了。他深呼吸几口,站起身拍掉衣裳上的泥土。但并没有哭。
反倒是胖墩,他突然“嗷”的一声大哭起来,仿佛受到了莫大的委屈:“我要去告诉奶奶,你们有酥饼不给我吃。我才打那么两下,你们居然还手。还撺掇旁人来拉我。呜呜……你们欺负人,我要去告诉奶奶……”
一群小孩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修文对安安道:“走,我们也回家告诉娘。”
双胞胎转身往家的方向跑。
有小孩在他们身后喊:“要记得拿酥饼给我们吃哦。”
双胞胎边跑边响亮地答应。
丹彤搬了条小板凳坐在屋前,手中穿针引线缝制里衣。她发现原主脑袋里空空的,没什么知识,但缝制一家人的里衣,还是可以胜任的。
双胞胎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把和胖墩打架的来龙去脉告诉丹彤。
丹彤听完事情的经过,安慰了双胞胎几句,让他们不要担心。
她见双胞胎脸上手上都是泥,便让他们去洗手洗脸,再去吃几块酥饼。
丹彤正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缝衣服,安安突然靠近丹彤,躲在她身后,怯怯地道:“娘,奶……奶奶、姑姑和伯娘,还有胖墩,他们都来了。”
丹彤抬起头来,见原主的婆母姚氏、小姑子卫蝶、还有妯娌罗氏,一字排开站在面前,个个面色不善。
胖墩走到修文跟前,伸手就去抢修文的酥饼。
修文把手背到背后,道:“这是我的。”
胖墩挥了挥拳头,蛮横地道:“快点给我,要不然我揍你!”
丹彤皱起眉头,不悦地道:“你要是敢揍他,我就揍你。要吃酥饼,找你娘买去。”
姚氏大吃一惊,她没想到丹彤会说出这种话来。这蠢货为了能搬回老宅,往日各种巴结她,而她的两个小崽子,更是任凭胖墩揉圆搓扁。
罗氏冷着的脸更难看了:“不过是一块饼干,你也太小气了。”
姚氏回过神来。家里虽然有酥饼饴糖,但既然孙子想吃别人手里的酥饼,那就应当给他。姚氏板着脸道:“修文,把酥饼给胖墩。”
胖墩眼露凶光,一把揪住修文的衣领,居高临下地威胁道:“再不给,我打死你!”
丹彤放下手里的针线,起身,提着胖墩的耳朵:“你爹娘不教你,我来教你做人。酥饼是修文的,你要是想吃,就好好说话,问修文愿不愿意给你。他若是愿意给,你才能吃。他若是不想给,你不能抢。懂了吗?”
胖墩痛得哇哇大哭:“奶奶,娘……”
罗氏冲过去护住胖墩,尖声骂道:“丹氏你个贱人,你失心疯了吗?居然敢打我儿子……”
丹彤冷冷地道:“你最好管好你儿子。他若是下回再敢打修文和安安,就不只是揪他耳朵了。”
罗氏快气死了。
姚氏也气得不行,她怒道:“丹氏,你的两个小兔崽子又矮又瘦,看着就讨嫌,如何能和我的宝贝孙子比。他们惹我孙子不高兴,就该挨打!你今日揪我孙子的耳朵,还摆出这副面孔来,是不想搬回老宅了吗?”
卫蝶一直在冷眼旁观,这时装出一副为丹彤好的样子来,柔柔地劝道:“婶子,你还没搬回老宅,就闹得鸡犬不宁,以后如何在一个屋檐下相处?听我劝一句,你跟娘和大婶道个歉,让修文把酥饼给胖墩。待他们气消了,过几日我再和娘好好说说,让你们一家子搬回老宅。”
丹彤被气笑了:“都跑到我家里来喊打喊骂了,还让我道歉,你莫不是神经?再说了,我们自已能盖砖瓦房,谁稀罕和你们一起住。”
卫蝶的脸瞬间拉长,眼神阴沉。她的长相随姚氏,就连发狠时露出的刻薄相,也像极了姚氏。
姚氏以为自已听错了,诧异地问道:“你不想搬回老宅?再者,你卖山参得来的银子,不是买布料了吗?哪里还有银子盖砖瓦房?”
“娘特地上门,是来叫我们搬回老宅的吗?”卫泉的声音缓缓传来。
姚氏三人往后一看,这才发现后面聚集了好些村民。包括翠花和朱婶。就连里长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