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唐宪宗暴毙
《菊花》唐末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燕京大学历史系的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木质的课桌椅上,泛起一层温暖的光晕。林浩坐在教室中间的位置上,满脸期待地看着讲台上的那位头发发白的老人。
他微微前倾着身子,声音洪亮地说道:“庄教授,你在帮我们复习下唐朝末年发生的事情吧!”
庄教授站在讲台上,身着一袭朴素的长袍,眼神中透露出岁月沉淀的智慧。他微笑着看着台下这群充满求知欲的年轻学子,缓缓开口道:“既然你们这么感兴趣,那我就讲一讲。
公元 820 年,是唐朝时期,当时的皇帝是唐宪宗李纯,年号为元和。”
教授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回荡,仿佛带着大家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吐突承璀被杀,历史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出生。
同年被史学家称为“唐末中兴”苗头的唐宪宗李纯暴毙而亡。
唐穆宗李恒被宦官扶持登基,从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
到唐僖宗李儇乾符元年(874)年底,王仙芝带领数千人在长垣起义。
公元(875)乾符二年夏天,黄巢率领数千人在山东冤句( yuān qú,在今山东曹县北)起义,响应王仙芝。起义军的势力更加壮大,几个月里发展到几万人。
历时9年左右的黄巢起义,转战大唐黄河以南、川蜀以东的广大区域,几乎彻底摧毁了大唐的根基,最终使其走向灭亡。
庄教授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教室中的每一个学生,继续说道:咱们还是先从这位唐宪宗李纯详细说起:“唐宪宗在位期间,可谓是励精图治。
他平定了国内叛乱的藩镇,形成了安史之乱以后罕有的藩镇束手无策、听命朝廷的局面。
唐朝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中兴的景象。那时候,国家政治清明,经济逐渐复苏,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教授的讲述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然而,唐宪宗晚年却陷入了追求长生不老的执念之中。他开始服用丹药,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最终,他被宦官所杀。唐宪宗的死,标志着唐朝中兴的结束,也为唐朝的衰落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随着教授的讲述,教室里的气氛变得愈发凝重。阳光似乎也黯淡了一些,仿佛在为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叹息。
而此时的林浩,原本聚精会神地听着教授的讲解,可不知怎的,那一个个遥远的历史故事仿佛变成了轻柔的催眠曲。
他的眼皮越来越沉重,渐渐地,他的头不由自主地垂了下去,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在梦中,他仿佛看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唐朝,看到了唐宪宗的雄心壮志与无奈结局……
元和十五年,巍峨的大明宫中,气氛凝重而压抑。昏暗的光线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冰冷的石板地面上,隐隐勾勒出神秘而不安的氛围。
一位身着官服、面容严肃的人站在宫殿的一角,眼神中闪烁着紧张与期待。他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地问道:“都办妥了吗?”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仿佛带着无尽的悬念。
不远处,一个身形略显矮小的人急忙上前一步,恭敬地低下头,回应道:“回陈大人的话!都已经办妥。
大人放心,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只要咱们这边得手后,王大人就会立刻闯进太子寝宫。到那时,咱们强行立李宥为帝,大局可定。”
此人说话时,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仿佛对这个计划充满了信心。
陈大人微微颔首,脸上的表情依然紧绷。他沉默片刻,似乎在思考着这个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此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一旦成功,我们便能掌握朝廷大权。但若失败,我等皆是诛杀九族的大罪。”
那人连忙点头称是,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大人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有的人手都已安排妥当,只等时机一到,便可行动。”
陈大人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目光望向宫殿的深处。“事不宜迟,马上行动。”他的声音果断而坚定,仿佛一道军令,让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随着陈大人的一声令下,宫殿中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众人纷纷行动起来,脚步匆忙而有序。黑暗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之争即将拉开帷幕,而大明宫中的命运,也将在这一刻发生重大转折。
大明宫内,金碧辉煌的建筑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庄严的中和殿内,唐宪宗李纯正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双目轻闭,面容平和,整个人沉浸在“元和中兴”的赫赫功名之中。
作为一位雄才大略、胸怀天下的君主,唐宪宗李纯在短短十余年间,以其非凡的智慧、果敢的决断和坚定的信念,几乎平定了困扰唐朝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
那曾经四分五裂的江山,在他的努力下,逐渐重新走向统一。他的功绩,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唐朝的天空,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让朝臣们为之赞叹。
此时,殿内一片寂静,只有轻微的呼吸声和偶尔传来的鸟鸣声。忽然,一个太监匆匆忙忙地跑进殿内,脚步轻盈却带着一丝急切。太监来到唐宪宗面前,微微躬身,轻声道:“陛下。”
唐宪宗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睿智。他微微扬起下巴,问道:“什么事?”太监连忙回答道:“襄州监军陈弘志大人来了。”唐宪宗微微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一丝思索的神情。
陈弘志在这个时候前来,定是有要事禀报。他微微颔首,道:“传。”太监恭敬地应道:“诺。”随后,他转身匆匆离去,去传唤陈弘志进殿。殿内又恢复了平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
不一会儿,一个身影缓缓走进中和殿。只见此人四十多岁的模样,面容沉稳,眼神中透着一丝精明,此人正是唐宪宗李纯的宠臣陈弘志。他迈着沉稳的步伐,每一步都仿佛带着一种特殊的使命。
身上的服饰虽不奢华,但却整洁庄重,显示出他作为襄州监军的身份。
陈弘志走进殿内后,恭敬地朝着唐宪宗李纯行了一礼。李纯微微抬眼,看着面前的陈弘志,语气平静地问道:“什么事?”陈弘志再次躬身,神色恭敬地回答道:“陛下,郭贵妃让奴才来送柳泌炼的仙丹!”
说着,陈弘志双手稳稳地端着一碗丹药,那丹药在精致的碗中散发着神秘的光泽。
李纯的目光瞬间被这碗丹药吸引。他微微坐直身子,眼神中流露出期待之色。太监见状,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从陈弘志手中接过丹药,
然后恭敬地递到李纯面前。李纯伸出手,轻轻地接过丹药,将其放在眼前仔细打量。那丹药圆润光滑,色泽奇异,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神秘力量。
李纯端详了好一会儿,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微微点了点头。随后,他毫不犹豫地将丹药放进嘴里,闭上眼睛,似乎在感受着丹药带来的神奇效果。
整个中和殿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众人都静静地看着唐宪宗,心中充满了各种猜测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