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三国演义
细说三国演义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细说三国演义 > 第64章 诸葛亮计擒张任

第64章 诸葛亮计擒张任

加入书架
书名:
细说三国演义
作者:
吹牛小都督
本章字数:
2394
更新时间:
2024-11-18

《三国演义》第 64 回名为 “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以下是对这一回的分析:

1、情节发展:

孔明捉张任:

刘备受挫:刘备欲攻雒城,劫张任寨但失败而归,还差点被张任所擒,幸得张飞及时相救。

这显示出张任的军事才能和刘备在进攻雒城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此情节为孔明的到来以及后续的计策实施做了铺垫。

孔明用计:诸葛亮到达涪水关后,观察地形定下计策。

他亲自带领一队看似不整不齐的军兵,过金雁桥与张任对阵,诱使张任来追。

待张任过了桥,赵云便将桥拆断,截断其退路。

同时,在桥南五六里的芦苇丛中,魏延和黄忠分别设伏,魏延戳马上将,黄忠砍坐下马。

张任果然中计,被打得大败,最后被张飞活捉。

杨阜破马超:

马超兵败入羌:马超在与曹操的争斗中兵败,逃入羌地后借西羌兵攻打冀城。

刺史韦康欲降,参军杨阜苦谏,但韦康不听,最终投降后被杀。

马超认为杨阜守义,复用杨阜为参军,然而杨阜是假意投降,他暗地联络姜叙、梁宽、赵衢等人,准备里应外合攻破马超。

马超中计:杨阜等人按计行事,马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攻击,不仅损兵折将,其娇妻弱子也均被杀害。

马超虽然后来杀了个回马枪,拿下历城,报了一箭之仇,但最终还是与庞德、马岱一起投奔了张鲁。

2、人物塑造:

诸葛亮:充分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他善于观察地形、分析敌情,制定出巧妙的计策来擒拿张任。

面对张任这样的强敌,他不慌不忙,从容布局,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信和掌控局势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读者心中 “智绝” 的形象。

张任:是一位有胆略、忠诚的将领。

他面对刘备的进攻,坚守雒城,积极应对,给刘备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即使被诸葛亮设计擒拿,他也誓死不降,表现出了坚定的气节和对刘璋的忠诚。

马超:从这一回可以看出马超有勇无谋的一面。

他在占据冀城后,对投降的人缺乏警惕,轻易地相信了杨阜,导致自已遭受重创,家破人亡。

但他也有勇猛的一面,在遭遇挫折后仍能杀回历城报仇。

杨阜:是一个忠义且有智谋的人。

他对韦康的投降行为坚决反对,体现了他的忠义之心。

在被迫投降马超后,他能忍辱负重,暗中谋划,最终成功击败马超,为韦康报仇,展现出了他的智谋和坚韧。

3、主题与意义:

智谋的重要性:本回通过孔明定计捉张任和杨阜借兵破马超这两个故事,强调了在战争中智谋的重要性。

诸葛亮以巧妙的计策轻松擒拿张任,杨阜则通过暗中谋划成功击败强大的马超,说明在战争中仅凭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过人的智慧和谋略才能取得胜利。

忠诚与背叛:张任的忠诚和杨阜的假投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任对刘璋忠心耿耿,宁死不降;

而杨阜虽然假意投降马超,但他的目的是为了给韦康报仇,最终也实现了自已的目标。

这两种不同的行为表现了在乱世中,人们对于忠诚和背叛的不同选择。

战争的残酷:马超的遭遇以及战争中双方的伤亡,都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马超的妻小被杀,杨阜宗弟七人也在与马超的战斗中被杀,这些情节都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