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三国演义
细说三国演义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细说三国演义 > 第36章 徐庶荐诸葛亮

第36章 徐庶荐诸葛亮

加入书架
书名:
细说三国演义
作者:
吹牛小都督
本章字数:
3914
更新时间:
2024-11-18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名为 “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以下是对这一回的分析:

情节发展:

曹仁兵败樊城:上回中吕旷、吕翔被刘备军击败,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执意要捉拿刘备。

他先是让李典为先锋出战,结果被刘备军打败。

随后曹仁亲自点兵,摆下八门金锁阵,却被单福(徐庶)识破,派赵云破阵,曹仁再次战败。

曹仁仍不甘心,想要夜袭刘备营寨,却又中了单福的计,折兵大半,死战得脱,只好回许昌向曹操哭诉。

这一系列情节展现了曹仁的鲁莽和自负,以及单福的智谋超群,也为后续曹操设计招揽单福埋下了伏笔。

徐庶被迫离刘投曹:曹操得知刘备有了单福这样的谋士后,询问程昱此人是谁。

程昱告知曹操,单福就是徐庶,曾为躲避死罪改了名字,并且徐庶极为孝顺,其母是他的软肋。

曹操于是派人将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模仿其母笔迹写信给徐庶,让他来许昌救母。

徐庶是孝子,见到母亲的书信后痛哭流涕,不得不向刘备拜辞。

刘备虽然不舍,但也深知徐庶的难处,只能放行。

这一情节体现了曹操的奸诈和不择手段,也表现了徐庶的孝心和对刘备的忠义两难。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称其有经天纬地之才,若得此人相助,天下可定。

并且告知刘备,诸葛亮号卧龙,居住在隆中。

这一情节是本回的重点,也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人物塑造:

刘备:

仁德之主:刘备在得知徐庶要离开时,虽然心中万分不舍,但并没有强留,而是尊重徐庶的选择,体现了他的仁德。

他深知徐庶是因为孝心才不得不离开,所以没有因为个人的利益而违背道德伦理,这种仁德的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孙乾建议刘备留下徐庶,让曹操斩杀徐庶之母,使徐庶与曹操结仇,从而死心塌地为刘备效力,但刘备正色拒绝,认为这是不仁不义之行。

求贤若渴:刘备在与徐庶相处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徐庶的离去让他感到痛心,但徐庶推荐诸葛亮后。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对诸葛亮充满了期待,决定要去拜访并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展现了他求贤若渴的一面。

徐庶:

足智多谋:徐庶在刘备阵营时,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谋略。

他能够准确地分析曹仁的行动,料敌先机,帮助刘备多次击败曹军,证明了自已的价值。

例如,他识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并指导赵云破阵,让刘备军取得了胜利。

忠义之士:徐庶对刘备忠心耿耿,即使被迫离开刘备,前往曹操阵营,他也立下誓言,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

这种忠义的品质在乱世之中尤为难得,也让他成为了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他在离开刘备时,与刘备执手泪眼,相望达旦,表现出了他对刘备的不舍和感激之情。

曹操:

奸诈狡猾:曹操为了招揽徐庶,不惜使用卑鄙的手段,将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模仿其母笔迹写信给徐庶,利用徐庶的孝心将他骗到自已的阵营。

这种行为体现了曹操的奸诈和不择手段,与刘备的仁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爱才惜才:曹操虽然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招揽徐庶,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人才的重视。

他听闻徐庶的才能后,不惜花费心思去争取,并且在徐庶离开刘备时,也没有派兵阻拦,而是让他自由选择,这也显示了曹操在一定程度上的爱才之心。

主题探讨:

人才的重要性:本回再次强调了人才对于争霸天下的重要性。

徐庶的到来让刘备军的实力大增,多次击败曹军,而曹操为了得到徐庶也不惜使用手段,这都说明了人才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作用。

同时,徐庶的离开也让刘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拥有更多的人才,才能实现自已的大业。

忠义与孝道的冲突:徐庶面临着忠义与孝道的两难选择,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但又不能不顾母亲的安危。

这种冲突在古代社会中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人们经常面临的道德困境。

本回通过徐庶的故事,展现了忠义与孝道之间的矛盾,引发了读者对道德伦理的思考。

智谋的较量:本回中徐庶与曹仁的较量,是智谋的对决。

徐庶能够准确地把握曹仁的心理和行动,制定出相应的策略,而曹仁则鲁莽自负,被徐庶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种智谋的较量不仅展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智慧的力量。

艺术特色:

情节跌宕起伏:本回的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

从曹仁兵败到徐庶被迫离开,再到徐庶走马荐诸葛,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让读者欲罢不能。

这种情节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伏笔与照应:本回中徐庶的离开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与前面水镜先生所说的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相照应。

这种伏笔和照应的手法,使故事的情节更加连贯,也让读者对后续的故事充满了期待。

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刘备、徐庶、曹操等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

刘备的仁德、徐庶的忠义和智谋、曹操的奸诈和爱才,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