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三国演义
细说三国演义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细说三国演义 > 第37章 三顾茅庐

第37章 三顾茅庐

加入书架
书名:
细说三国演义
作者:
吹牛小都督
本章字数:
4030
更新时间:
2024-11-18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名为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以下是对这一回的分析:

情节发展:

徐母之死与曹操的伪善:徐庶到曹营后,发现自已中了曹操的计,其母见到徐庶后拍案大骂,认为他不该轻信曹操的书信,弃明主刘备而投曹操,随后徐母自缢身亡。

曹操亲往祭奠徐母,这其中既有表演的成分,也可能在内心有一定的愧疚。

这一情节一方面展现了徐母的刚烈和忠义,她不愿儿子辅佐曹操这样的奸雄;

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曹操的奸诈和伪善,他为了招揽人才不择手段,却又试图通过祭奠徐母来挽回一些名声。

刘备两次访贤的经历:

第一次访贤:刘备听徐庶推荐诸葛亮后,便前往隆中拜访。

他见到了诸葛亮的童子,童子告知他诸葛亮出门了,刘备失望而回。

在归来的路上,刘备遇见了崔州平,二人讨论了一下天下大势。

崔州平认为刘备即使得到孔明,也难以改变局势,徒费心力,但刘备坚持自已的想法,认为自已身为汉室宗亲,必须兴复汉室。

崔州平见与刘备话不投机,便长揖而去。

这次访贤虽然没有见到诸葛亮,但刘备对诸葛亮的期待更加强烈。

第二次访贤:刘备再次前往隆中,在路途中的酒店听见有人唱歌,他以为其中有诸葛亮,下马询问后得知是石广元与孟公威。

这两人也是有才能之人,但刘备一心只想请诸葛亮出山,所以辞别了二人。

之后到达诸葛亮的草庐,刘备遇到了诸葛亮之弟诸葛均。

诸葛均告知刘备诸葛亮外出游玩,归期不定。

刘备留下一封信给诸葛亮,表达了自已的敬仰之情和求贤若渴的决心。

人物塑造:

刘备:

求贤若渴、坚持不懈: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不畏路途遥远和天气寒冷,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望和追求。

尤其是第二次访贤,他的态度更加诚恳,甚至斋戒三日、沐浴熏香,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

礼贤下士、善于用人:

刘备在与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的交流中,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虽然他心中只有诸葛亮,但对这些有才能的人也表示了尊重和欣赏。

他能够放下自已的身份和架子,去结交和招揽人才,这是他作为领导者的重要品质。

诸葛亮:

神秘莫测、才华出众:在这一回中,诸葛亮尚未正式出场,但通过他人的描述和一些细节的描写,使他的形象更加神秘莫测。

司马徽将他比作姜子牙和张子房,说明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而诸葛亮居住在隆中,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的朋友和家人也都对他十分敬重,这些都为他的出场做了铺垫。

谨慎择主、心怀天下: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他一直在关注着天下局势,等待着一位明主的出现。

他通过刘备的两次拜访,考验了刘备的诚意和决心,也观察了他的为人和志向。

这体现了诸葛亮谨慎择主的态度,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位真正能够实现自已抱负的君主,共同兴复汉室。

司马徽:

眼光独到、智慧高深:司马徽是一位智者,他对诸葛亮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能够辅佐明主、成就大业的人才。

他之前只是说凤雏、伏龙得一可得天下,却不说破是谁。

直到徐庶推荐诸葛亮时,他的态度有些微妙,似乎有不愿意诸葛亮出来辅佐刘备的意思,但又深知诸葛亮的志向和才能,这体现了他的矛盾心理。

善于识人、洞悉世事:司马徽能够看透徐庶的性格和命运,他知道徐庶离开刘备后,徐母必死,也明白刘备此时的处境和心思。

他的一番言论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命运,也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主题探讨:

人才的重要性:这一回再次强调了人才对于争霸天下的重要性。

刘备深知自已要兴复汉室,必须得到有才能的人的辅佐,所以他不惜放下身段,多次拜访诸葛亮。

而曹操为了招揽徐庶,也使用了不光彩的手段,这都说明了人才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

君臣关系:本回中体现了一种理想的君臣关系,即君主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臣子才华出众、谨慎择主。

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追求,以及诸葛亮对刘备的考验和认可,都展现了这种君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

这种关系也是罗贯中所推崇的,反映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时势与命运:司马徽叹息 “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这句话暗示了诸葛亮虽然遇到了刘备这样的明主,但当时的天下局势已经十分复杂,汉室衰微,曹操势力强大,诸葛亮想要兴复汉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这也反映了罗贯中对历史命运的思考,即即使有才能的人也难以改变历史的发展趋势。

艺术特色:

铺垫与伏笔:本回为诸葛亮的正式出场做了大量的铺垫和伏笔。

通过徐庶的推荐、司马徽的评价、刘备的两次访贤以及其他人对诸葛亮的描述,使读者对诸葛亮的形象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为他的出场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环境描写:文中对隆中景色的描写,如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

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不仅展现了隆中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衬托出诸葛亮的高雅品质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词的运用:本回中出现了一些诗词,如刘备一顾茅庐时耕夫唱的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第二次去时听到的 “两人非际圣天子,至今谁复识英雄”,以及诸葛均唱的 “非主不依”“以待天时” 等。

这些诗词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故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