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三国演义
细说三国演义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细说三国演义 > 第97章 再次北伐魏国

第97章 再次北伐魏国

加入书架
书名:
细说三国演义
作者:
吹牛小都督
本章字数:
2778
更新时间:
2024-11-18

《三国演义》第 97 回名为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以下是详细分析:

1、背景与局势:

蜀汉方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马谡失街亭而失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此时兵强马壮、粮草丰足,准备再次出师北伐。

赵云的离世对蜀汉来说是一个损失,但诸葛亮依然坚定北伐的决心。

曹魏方面:魏都督曹休被东吴陆逊大破于石亭,忧愤成疾,到洛阳后疽发背而死。

曹魏政权在经历此次大败后,需要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应对蜀汉的再次进攻。

2、情节发展:

赵云病故:蜀汉建兴六年秋九月,诸葛亮正在汉中筹备出师伐魏之事,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

正在众人惊讶之时,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

孔明大惊,掷杯于地,原来赵云昨夜三更病重而死。

诸葛亮跌足而哭,说 “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后主刘禅闻知赵云死讯,也放声大哭,追赠赵云为大将军,谥封顺平侯,并敕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

再上表出师:东吴遣使致书蜀中,告知大破曹休之事,并请兵伐魏。

诸葛亮借此机会,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

他又上呈《出师表》给后主刘禅,表中陈述了北伐的必要性。

如 “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还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如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表明自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决心。

后主览表甚喜,敕令孔明出师。

兵至陈仓受阻:孔明起三十万精兵,令魏延总督前部先锋,径奔陈仓道口而来。

蜀兵前队哨至陈仓,回报说陈仓口已筑起一城,内有大将郝昭守把,深沟高垒,遍排鹿角,十分谨严。

魏延引兵到城下,四面攻打,但连日不能破。

魏延复来告孔明,说城难打。

劝降郝昭无果:孔明帐下部曲靳祥与郝昭是陇西旧交,自告奋勇去说降郝昭。

靳祥到城下叫门,郝昭开门放入,登城相见。

靳祥以旧情和利害关系劝说郝昭投降,但郝昭不为所动,严词拒绝,称 “吾受国恩,但有死而已”,并拈弓搭箭,让靳祥速退。

3、人物形象:

诸葛亮:诸葛亮一心为蜀汉的大业,不顾艰难险阻,坚持北伐。

他对赵云的去世深感悲痛,体现了他对忠臣良将的敬重和爱惜。

在面对陈仓城久攻不下的困境时,他虽有急切之心,但仍保持着冷静的思考,积极寻找破城之策,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

赵云:虽然本回中赵云已病故,但通过众人的反应,侧面烘托出他在蜀汉的重要地位。

他是蜀汉的栋梁之材,一生忠勇,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诸葛亮的器重和将士们的敬重。

郝昭:郝昭坚守陈仓城,对曹魏忠心耿耿,面对故友的劝降毫不动摇,表现出了坚定的气节和忠诚。

他有勇有谋,提前做好了守城的准备,让蜀军难以攻克,是一位出色的将领。

魏延:魏延作为前部先锋,作战勇猛,但在陈仓城久攻不下时,显得有些急躁。

不过,他依然听从诸葛亮的指挥,继续为北伐效力。

4、主题与意义:

忠诚与担当:本回通过诸葛亮的坚持北伐、郝昭的坚守城池以及赵云的忠勇一生,强调了忠诚与担当的重要性。

无论是为了国家的大业,还是对自已所侍奉的君主,忠诚都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北伐的艰难: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面临着诸多困难,如陈仓城的坚固防守、将领的离世等,这些都体现了北伐的艰难性。

但诸葛亮不畏艰难,坚定地推进北伐事业,反映了他对实现先帝遗愿的执着追求。

智谋的较量:在战争中,智谋的运用至关重要。

诸葛亮在面对陈仓城的困境时,积极思考破城之策,与郝昭的守城策略形成了一场智谋的较量,展现了战争中智慧的对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