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年
康熙六十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康熙六十年 > 第24章 金圣叹哭庙案七

第24章 金圣叹哭庙案七

加入书架
书名:
康熙六十年
作者:
洗马
本章字数:
8084
更新时间:
2024-11-18

康熙皇帝深知自已此时无法轻易下旨,他默默地读完奏折,然后抬起头来,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索尼,缓缓问道:“索尼爱卿,对于此事,你有何看法?应当如何妥善处理呢?”

索尼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道:“回禀皇上,金圣叹此人深得先帝赞赏,其才学出众,名噪一时。而江宁地区向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历年科举考试中,出自江宁的进士数量众多。不仅如此,朝廷中的许多大臣以及地方官吏亦多有江宁士子出身。此次案件牵连甚广,涉及人数众多,如果不仔细追查清楚,恐怕难以平息民怨。”

索尼一边说着,一边留意着康熙皇帝的反应。见康熙听得十分专注,但并未表态,便轻轻抚弄起自已那已经变得花白的胡须,转头看向鳌拜,接着说道:“鳌中堂,依你之见,又当如何呢?”

鳌拜见此情形,向前迈了一步,高声回应道:“启禀皇上,索中堂所言极是!然而,这些江南的士子们却频频滋事,若是朱国治所奏之事属实,他们理当受到严惩,甚至可判处极刑,以此杀鸡儆猴!不知钱谦益大人意下如何啊?”说罢,鳌拜的眼神有意无意地扫了一眼站在旁边的钱谦益。

时年已过耳顺之年的礼部侍郎钱谦益祖籍亦为江宁,且与金圣叹有舅甥之亲。只见他身躯微微颤抖着站了出来,声音略带惶恐地向皇帝禀报道:“陛下圣明,微臣斗胆进言。江宁一地,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实乃我朝之宝库;而当地的士子们更是才学出众,皆可称得上是我大清之国家栋梁啊!然微臣恰是江宁人士,又与金生叹沾亲带故,如此一来,微臣恐难以秉公处理此事。为免招人非议,还望圣上恩准微臣暂且回避。”语毕,谦益躬身施礼后缓缓退回队列之中。

鳌拜见钱谦益胆小怕事,心中暗自思忖:看来此事除了沉默不语的范文程之外,已经没人敢于站出来提出异议了。他将目光投向范文程,语气平静地问道:“范大人,对于此事,您有何看法?”

此时的范文程担任着检察官的职务,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廷中的官员。作为一名汉族士子,他对江宁府的士子们深感同情,实在不忍心看到他们承受这样无端的灾祸。略作思索后,范文程回答道:“士子哭庙乃是江宁地区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只是因为恰逢先帝哀悼之期,才会有所冲突,理应受到责罚。然而若要说这些士子们企图谋反,则必须要有确凿无疑的证据支持,方能下此定论。现今朱国治欲处死十八人,并处以绞刑一百零三人,如此规模庞大的案件实乃本朝首屈一指。倘若不能彻查清楚,我们将难以向天下士子作出解释,更无法面对全国的黎民百姓啊!”

鳌拜心中暗自思忖着,对于范文程即将说出的话语早已了然于胸。他胸有成竹地回应道:“范大人所言极是,朝廷理应派遣钦差大臣亲赴江宁府彻查此案。倘若查证属实,自当依法严惩不贷。不知索大人意下如何?”

索尼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接着说道:“鳌中堂言之有理,那么由何人负责处理此事呢?鳌大人是否已有合适人选?”鳌拜恭敬地向康熙行礼,然后禀告道:“启奏陛下,微臣认为刑部的叶尼可以胜任这项重要任务。叶尼出身正黄旗,乃满族人士中的佼佼者,不仅考取了进士功名,更是精通大清律法。相信他必定能够公正、严谨地审理此案!”

康熙皇帝微微点头,表示对鳌拜提议的认可。随后,他转过身来,面对鳌拜和索尼,郑重地宣布道:“索尼、鳌拜接旨!朕命令你们与刑部一同会审此案,务必彻查到底,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绝不能让无辜之人受到冤屈。”

索尼和鳌拜领旨谢恩后,康熙紧接着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范文程,开口问道:“范先生,对于如此处置,不知您意下如何啊?”

听到皇帝问话,范文程赶忙跪地叩首,表示谢恩之情。其实,此时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疑惑与期待。他迫切地想要知道所谓的士子谋反一案背后真正的实情,同时内心深处也默默祈祷着那些被卷入其中的人们能够幸免于难。

毕竟大家同属一脉相承,若这些士子当真无辜受冤,身为朝中重臣的范文程自然义不容辞要去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现实却让人无奈至极——如今朝堂之上由索尼、鳌拜等权臣辅佐理政,而皇上似乎也对他们言听计从。面对这样的局面,范文程感到自已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鼉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叶尼,老夫派你前往江宁府,你可知晓应当如何处置此案件?”鳌拜目光如炬,紧紧地凝视着叶尼的双眼,仿佛要透过他的眼睛看穿他内心的想法。

叶尼微微抬起头,与鳌拜对视一眼后,迅速低下头去,惶恐不安地说道:“还望鳌中堂不吝赐教,下官实在不知该如何处理此事。”

鳌拜冷哼一声,继续说道:“江南士子兴风作浪,妄图扰乱朝纲,实乃大逆不道!朝廷决定严惩不贷,以儆效尤,以此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士子儒生。此番你奉命前去调查此案,务必与江宁巡抚朱国治通力协作。你们二人需深入追查,将真相查明,确保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遵命,鳌中堂。”叶尼低头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定当全力追查此案,不负朝廷所托。”

叶尼肩负着鳌拜交代的使命,如一片孤叶般飘向江宁。他的心情沉重压抑,仿佛被一座大山压住。身为儒生士子,他对那些和自已一样的读书人怀有深深的同情,但他也清楚,此去查案,只会有一个结局——坐实江宁士子的谋反案。他的步伐越快,那些士子就越临近黄泉路,这让他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叶尼坐在钦差的马车上,沿着宽敞的官道一路向南前行。他们从繁华喧嚣的京城出发,穿越了风景如画的河间府,经过了热闹繁忙的德州和临清等地。没过多久,他们便离开了山东省界,径直朝着江苏方向疾驰而去。

"启禀钦差大人,前方有数人跪地拦住去路!" 一名侍卫轻轻敲击着马车门,恭敬地报告道。此时的叶尼正沉浸在对这个案件细节的深思熟虑之中,突然被侍卫的话打断思绪,心中不禁猛地一震。然而,他迅速镇定下来,伸手掀起了轿帘。

眼前的景象让叶尼大吃一惊。只见官道上跪满了数十个人,他们神情悲愤,高呼冤枉。其中一个人见到叶尼现身,立刻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钦差大人啊!我们这些江宁的士子听闻您要前来查案,已经在此苦苦守候了整整十天呐!恳请钦差大人务必替吴县的士子们伸张正义啊!"话音未落,此人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叶尼眉头微皱,凝视着眼前这群情绪激动的人们,心想此事定有蹊跷。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已保持冷静,然后开口问道:"尔等究竟所为何事?细细讲来!"

“启禀钦差大人,小人是江宁府吴波,身后跪着的是江宁府的秀才士子,吴县哭庙案的一百二十一名士子含冤入狱,我们听说后寝食难安,他们决定不是忤逆作乱,他们有冤情阿!”吴波断断续续的说道。

叶尼深知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连忙跳下马车,快步走到吴波身边,小心翼翼地将他扶起,并压低声音轻声说道:“此处人多眼杂,不是说话之地,暂且随我来。”吴波闻言微微一愣,心中略感疑惑,但见叶尼已然转身朝着官道旁的树林走去,便也不再犹豫,紧跟着他一同走进林中。

那几名侍卫眼见此景,不禁心生警觉,刚想要上前阻拦吴波,却被叶尼猛地回头瞪了一眼。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便让这些训练有素的侍卫如遭电击般停下脚步,不敢再多言半句。

待二人走到距离马车约有一百余步之遥时,叶尼方才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吴波,缓声问道:“好了,现在可以说了吧。究竟发生何事?本官又当如何助你等?”

吴波听后,赶忙双膝跪地,叩头不止,颤声道:“启禀大人,小人吴波本与吴县那些士子并无瓜葛,但因知晓其中内情,实在迫不得已,才斗胆前来禀报大人。吴县知县任维初,年初之时明明已经收缴齐了税粮,可年后不久却又下令加收五成赋税,没过多久更是变本加厉,再度多加征三成。如此一来,百姓们家中早已没了口粮,生活苦不堪言。而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们,则趁机在吴县境内大肆搜刮抢夺,不仅打伤打死无辜百姓,甚至还强辱良家妇女。吴县众士子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纷纷聚拢一处,欲将任维初的暴行公诸于世。谁曾想,他们竟因此被扣上‘哭庙造反’的罪名!”说到最后,吴波已是满脸悲愤之色,眼眶泛红,几近落泪。

叶尼听完后心如刀绞般地疼痛,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呆立当场,目光空洞无神,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回过神来,在原地转圈踱步,嘴里喃喃自语道:“怎么会这样……不可能啊……”

突然,他停下脚步,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人,声音低沉而又充满威严地问道:“你所说之事,可有确凿证据?本官绝不容忍有人恶意诬陷清官!”

吴波见状,连忙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奏折模样的东西,小心翼翼地递到叶尼面前,恭敬地说道:“大人请过目,此乃下官暗中调查得来的吴县百姓被强行征缴税粮的详细记录。下官特意走访了几户人家,询问了他们自今年开春以来,衙门差役上门征税的具体情况,并逐一如实记载。这里面的数据绝对真实可靠,请大人明察!”

叶尼接过册子,翻开仔细查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数字和文字。他越看脸色越发阴沉,眉头紧蹙,心中暗自思忖:“如此劣迹斑斑,若果真属实,那这些官吏当真罪大恶极!”

看完之后,叶尼合上册子,抬头凝视着吴波,严肃地说道:“吴波,此案牵连甚广,牵涉众多官员利益,想要彻查清楚并非易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危险。所以,如果你能理解本官的良苦用心,就立刻带领众人速速离去,远离这场是非纷争。你是否明白本官的意思?”

“在下明白,大人之所以不让我等牵涉进此案,定有深意。只是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啊!”

“但说无妨。”

“这江宁知府朱国治,其本身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贪官污吏,老百姓背地里都叫他‘朱白地’呢!而那吴县知县任维初更是胆大妄为,居然把去年收缴上来的税粮私自变卖成了银子,然后拿今年新征的税粮去填补这个空缺。”

“哦?竟有此事!如此重要之事,你又是从何处听来的?休要信口胡诌!”

“回大人的话,属下绝无半句虚言。大人只需亲自前往吴县走一趟,稍作打听就能证实此事。此等秘辛,在吴县早已人尽皆知,但当地百姓迫于官威,皆是敢怒不敢言呐!”

叶尼紧闭双眸,陷入深度冥想,心中暗道:这江宁府犹如朝廷的聚宝盆,每年收缴的税粮足以养活西北三省的百姓。倘若此地发生骚乱,全国的粮食供应都将遭受重创。此案审理起来恐怕绝非易事,毕竟进入朱国治的领地,要查明真相可谓是难如登天。叶尼思考片刻后,开口说道:“此册子本官收下了,你赶快带人离去,跑得越远越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