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 78 回名为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以下是详细分析:
1.情节发展:
高俅统领大军出征:
朝廷调兵遣将:童贯征伐梁山失败后,朝廷震动。
太师蔡京命十节度使率兵会集济州,听由高俅调遣。
这十节度使都是曾经的绿林好汉,后来被朝廷招安,能征善战。
他们连同水军将领刘梦龙、牛邦喜、党世英、党世雄等人,共计十三万大军,水陆并进,杀奔梁山泊而来。
大军先开到济州府,在那里作威作福,徇私舞弊,搞得民怨沸腾。
高俅的战略部署:高俅到达济州后,开始调兵遣将,安排作战计划。
他自恃兵力强大,认为可以轻易击败梁山好汉。
梁山好汉的应对:梁山好汉这边,神行太保戴宗、赤发鬼刘唐奉命探听消息,得知高俅大军的动向,回山复命。
宋江与吴用等商议对策,准备迎敌。
首战试探交锋:
董平与王文德大战:宋江先派双枪将董平和没羽箭张清先往探哨。
董平与节度使王文德相遇,两人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张清飞石立功:随后,张清打出飞石,正中王文德的头盔,王文德受伤被人救回。
董平、张清也率军回山。
正式交战:
林冲与王焕之战:宋江亲领人马下山与高俅交锋。
十节度使之首王焕作为先锋,第一个出战。
他朝着梁山大军大喊,被宋江怜惜其年岁已大,劝他回去换个年轻将军。
但王焕认为宋江在羞辱他,大骂宋江。
宋江于是派出林冲出战,林冲与王焕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呼延灼斩杀荆忠:双鞭呼延灼与节度使荆忠交战,二十合便打杀了荆忠。
董平被暗箭射伤:董平在与节度使项元镇交战时,被项元镇暗箭射伤。
梁山军撤退与伏兵出击:
水上伏兵:高俅见势大,率军紧逼梁山军。
梁山军遮拦不住,四散奔走。
官军追到水边,招呼水军破敌。
然而,官军水军在芦苇荡里被梁山水军伏击,党世雄被阮氏三雄和船火儿张横活捉。
陆地伏兵:高俅见水军已败,只得收兵,不料撤军途中中了梁山好汉的埋伏,大败而归。
人物塑造:
高俅:本回中,高俅充分展现出他的狂妄自大和轻敌。
他统领大军,自认为可以轻松击败梁山好汉,对梁山的实力估计不足。
在作战过程中,他的指挥也显得较为混乱,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已的兵力优势,最终导致失败。
宋江:宋江作为梁山的领袖,指挥有方。
他先派董平和张清去探哨,试探官军的实力,然后亲自率领人马下山与高俅交锋。
在战斗中,他能够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战略,展现出了一定的领导才能。
林冲:林冲与王焕的大战,显示出他的高超武艺。
他曾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与王焕交战时,虽然战成平手,但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林冲可能手下留情,这也体现了他对宋江想法的顾及。
呼延灼:呼延灼勇猛善战,二十合就打杀了节度使荆忠,为梁山立下战功,凸显了他在梁山好汉中的重要地位。
张清:张清的飞石绝技在本回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用飞石击中王文德的头盔,为梁山军取得了优势,展现出他独特的战斗技能。
主题探讨:
官匪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高俅率领十节度使征讨梁山,这使得朝廷与梁山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朝廷不断派兵攻打梁山,试图消灭梁山好汉,但梁山好汉们凭借着自已的实力和团结,一次次击败朝廷军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腐朽。
梁山好汉的实力与团结:本回中,梁山好汉们在面对强大的官军时,毫不畏惧,紧密团结在一起,各展其能,共同抗击敌人。
无论是董平、张清的探哨,还是林冲、呼延灼等人的正面交战,以及梁山水军的伏击,都体现了梁山好汉们的强大实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招安思想的影响:在与官军的交战中,宋江的招安思想仍然对梁山好汉的行动产生着影响。
例如,林冲在与王焕交战时可能手下留情,这可能是宋江为了避免与朝廷彻底对立,为日后的招安留有余地。
这种招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梁山好汉们的战斗策略。
艺术特色:
精彩的战斗描写:作者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十分精彩,如林冲与王焕的大战、呼延灼与荆忠的交战、张清的飞石绝技等,都写得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本回中,梁山好汉们的英勇善战与高俅的狂妄自大、官军的腐败无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梁山好汉们的英雄形象,也加深了读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的认识。
情节的起伏跌宕:情节上,从高俅统领大军出征,到梁山好汉的应对、首战的试探交锋,再到正式交战和梁山军的撤退与伏兵出击。
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让读者始终保持着紧张的阅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