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看水浒传
粗看水浒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粗看水浒传 > 第52章 柴进身陷牢狱

第52章 柴进身陷牢狱

加入书架
书名:
粗看水浒传
作者:
吹牛小都督
本章字数:
2926
更新时间:
2024-11-18

《水浒传》第 52 回名为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以下是对这一回的分析:

情节发展:

起因:李逵在柴进庄上暂居,柴进接到叔叔柴皇城的书信,得知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要抢占柴家的花园,还将柴皇城打伤,性命垂危。

这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了伏笔,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权贵的横行霸道。

柴家作为有一定地位和背景的家族,仍然受到地方恶势力的欺压,可见普通百姓的处境更加艰难。

经过:柴进带着李逵前往高唐州,见到病重的叔叔。

殷天锡前来逼迫柴家搬出去,柴进据理力争,殷天锡却要动手打人,惹恼了李逵,李逵冲上前将殷天锡打死。

这一情节展现了李逵的鲁莽和嫉恶如仇,但也为柴进带来了麻烦。

柴进本想依靠祖先留下的丹书铁券保护自已,但他对特权的盲目信任和对官府的天真想法,在此刻显得十分可笑。

结果:柴进让李逵回梁山避难,自已却因有丹书铁券而留了下来,结果被高唐州知府高廉抓住,毒打一顿后关入死牢。

这一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它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即使有丹书铁券这样的特权凭证,也无法保护一个人的安全。

同时,也为梁山好汉攻打高唐州提供了理由,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人物塑造:

李逵:他的性格特点在这一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鲁莽、冲动、嫉恶如仇,看到殷天锡欺负柴进,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将其打死,完全不顾后果。

这种行为虽然解了一时之气,但也给柴进带来了麻烦。

不过,也正是他的这种性格,使得他成为了梁山好汉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深受读者的喜爱。

柴进:他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原本对朝廷和官府还抱有一定的幻想,认为凭借丹书铁券可以维护自已的权益。

但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他的想法发生了转变。

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一些贵族子弟的心态,既想维护自已的尊严和利益,又对现实的残酷认识不足。

殷天锡:他是一个典型的恶少形象,依仗着姐夫高廉的权势,在当地横行霸道,欺压百姓。

他的行为引起了公愤,也最终导致了自已的死亡。

他的存在,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主题体现:

社会黑暗与不公:这一回通过柴进一家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权贵们可以随意欺压百姓,抢夺他们的财产,而百姓却无处申冤。

即使柴进有丹书铁券这样的特权凭证,也无法保护自已。

这种社会现象,使得人们对当时的朝廷和官府失去了信任,也为梁山好汉的起义提供了社会基础。

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李逵打死殷天锡的行为,是梁山好汉反抗精神的体现。

他们不畏权贵,敢于为百姓出头,即使面临危险也毫不退缩。

这种反抗精神,是《水浒传》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梁山好汉们能够得到广大百姓支持的原因。

特权的虚伪:丹书铁券本是皇帝赐予的特权凭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反映了特权的虚伪性,也暗示了当时的朝廷已经失去了公信力。

柴进对丹书铁券的盲目信任,最终导致了自已的失陷,也让读者对特权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手法:

情节的紧张与冲突:这一回的情节紧张刺激,冲突不断。

从殷天锡的逼迫,到李逵的出手,再到柴进的失陷,每一个情节都充满了张力,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起伏。

这种紧张的情节安排,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人物的对比:通过李逵和柴进的对比,突出了两人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不同。

李逵的鲁莽冲动与柴进的稳重理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细节描写: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非常细腻。

如李逵打死殷天锡时的动作描写,“李逵将殷天锡打死在地,柴进只叫得苦” 等,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