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看水浒传
粗看水浒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粗看水浒传 > 第2章 王进走延安府,史进抓贼

第2章 王进走延安府,史进抓贼

加入书架
书名:
粗看水浒传
作者:
吹牛小都督
本章字数:
2654
更新时间:
2024-11-18

《水浒传》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回,以下是对这一回的解析:

情节发展:

高俅发迹与王进出走:这一回开篇先介绍了高俅的发迹史。高俅本是东京的一个帮闲混混,因擅长踢蹴鞠而与端王(后来的徽宗)结识,端王登基后,高俅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高俅上任后,对曾打翻他的王升的儿子 —— 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施行报复。王进无奈之下,只能带着母亲私走延安府,打算投奔老种经略府。这一情节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高俅这样的无赖小人只因与皇帝的关系就能身居高位、作威作福,而正直的王进却被迫逃离。

史进与少华山好汉的纠葛:王进在出走途中,巧逢史进。史进是史家村的少庄主,身上纹有九条龙,故而被称为 “九纹龙”。他爱好武艺,拜王进为师,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武艺精进。史进所在的史家村附近有少华山,山上有朱武、陈达、杨春三个头领占山为王。陈达不听朱武、杨春的劝告,执意要攻打华阴县,路过史家村时被史进抓住。朱武、杨春为救陈达,使出苦肉计,向史进表示三人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史进被他们的 “义气” 打动,不仅放了陈达,还与他们三人结交。之后,史进与少华山的好汉们常有往来。

人物塑造:

王进:王进是一个正直、有本事的人,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武艺高强。面对高俅的报复,他没有选择与高俅正面冲突,而是明智地选择离开,展现出了他的隐忍和识时务。他的出走也为后文梁山好汉的聚义埋下了伏笔,因为他的经历让读者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正直之人难以容身的现实。

史进:史进年轻气盛、重情重义,但也有些鲁莽和幼稚。他一心追求江湖义气,容易被他人的言语和行为所打动。他放了陈达,并与少华山的好汉结交,这一行为虽然体现了他的义气,但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隐患。他的性格特点使他成为了梁山好汉中较早出场的人物之一,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年轻的好汉在江湖中的成长历程。

高俅:本回进一步刻画了高俅的小人嘴脸。他睚眦必报,只因与王进的父亲有过旧怨,就对王进进行报复,完全不顾王进的才华和能力。他的发迹过程也反映了北宋末年朝廷的腐朽和用人不当。

社会背景呈现:

官场黑暗:通过高俅的发迹和对王进的迫害,深刻地揭示了北宋末年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官员们不以才能和品德为选拔标准,而是凭借关系和谄媚上位。这种官场环境使得正直的人受到排挤和迫害,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民匪不分:史进与少华山的强盗结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民匪不分的现象。百姓生活困苦,一些人被迫落草为寇,而官府的管控能力下降,无法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这种社会背景为梁山好汉的崛起提供了土壤,也预示着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本回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王进的正直与高俅的奸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差异和官场的黑暗;史进之前的安稳生活与后来与强盗结交的经历形成对比,展现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伏笔:王进的出走为后文梁山好汉的聚义埋下了伏笔,史进与少华山好汉的交往也为他日后上梁山奠定了基础。这些伏笔的设置使情节更加连贯,也让读者对故事的发展充满期待。

总体而言,《水浒传》第二回通过王进和史进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风貌,为后续梁山好汉的故事展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揭示了 “官逼民反” 的主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