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作为同辈的留守儿童,他们大概会有几种类型的分化。第一种,知道父母出去是为了提高家里的收入,这样可以让家里老人少承受点负担,并且能够让孩子在生活菜品营养丰富点,更重要是孩子能够去更好的地方去上学,甚至定居成家。毕竟,看着日渐繁华的城市,父母对安土重迁的执念,也逐渐淡化了。了解到这个程度的,一般会尽力去把老师的学习任务完成好,并且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去帮家里做一些家务。这类应该算是“穷人还在早当家”的正面案例了。当然,事物总是有多面性的,有些孩子总认为是父母不爱自已,所以抛下了自已,去过自已幸福快乐的日子了;而家里的老人,也在安土重迁的念头中,不理解不支持父母的选择,从而不能够合理地纠正儿童的认知,同时,他们基于父母“不爱子女”的观念下,会去溺爱儿童,纵容他们的一些过分的行为,从一次撒谎,一次小偷,一次逃课,一次顶嘴,一次打架开始……
幸运的是,故凡算是第一类留守儿童,他们知道要努力学习,并尽力去分担爷爷奶奶的家务活。恰巧的是在故凡三年级时候,爷爷在家买了几只白山羊,因为当时养羊还是会给家里带来有可观收成的。所以,一到放学或周末的时候,故凡就会去羊圈,带着几只小羊羔,到屋后的草坡上去放羊,一来二去,故凡就喜欢了这几只可爱的小羊。所以,放羊就成了故凡课后的必做活动,而且他也喜欢看着那些小羊,并跟他们聊天。那些小羊也仿佛听懂了故凡的话语,边吃草,边给予他恰到时机的回复。如此这般,故凡经常忘了小伙伴们,下田玩耍的约定。几次小伙伴们看到故凡靠着柳树下,跟这小羊们有来有回的聊天,感觉他是不是学傻了,居然跟羊在自言自语,并大声的笑话他,说故凡正在对羊谈话,也算一个懂羊文的人了。后面他就多了一个昵称,叫做“小羊娃”。
对此,他并不介意。一如往常,故凡带着羊羔们去吃草。也许是因为白天课业太累了,他就在柳树下斜躺着睡着了。在梦里,他坐在柳树下托腮看着夕阳下的小羊们,它们静静的吃着草,不时还会排出几粒又硬又黑的椭圆粪便;而故凡就和往常一样,看着它们聊聊今天在课堂和课间发生的事情,并表达自已的看法。突然一只经常会用头蹭故凡羊,慢慢的走了过来,怯生生的说“故凡,如果可以,后天我想去村里的庙里去拜一拜可以吗?”看到这一幕的故凡,突然从梦中惊醒了过来,他还是躺在柳树下面,而此时的傍晚与自已梦中的景致无异,残阳如血般倾洒在这屋后的土坡上,阵阵微风如母亲的手,轻轻抚慰着内心些许悸动的情绪。故凡迅速在羊群中定位到那头跟他平时玩的很好的羊,他好奇且紧张走向那头羊,而羊也在目不转睛的盯着他,故凡心想“难道它真的也在等着我过去找它?他?”不管如何故凡还是小步且迟疑的走到羊身边,好奇的小声问道“你真的想去村东头的庙里?”不知是羊真的听懂了,还是逗故凡玩,它一个劲的做点头动作,并且前蹄弯曲做下跪状。这下故凡吓到拔腿直往屋里窜,并大声叫着“奶奶!奶奶!羊跟我说话啦!”
隔壁邻居听了说道“小羊娃,又跟你家羊,聊什么大事了哈?”随后就是一阵阵大笑。奶奶一开始习以为常的把我拉到身边,笑问“今天小羊们又跟我们小故凡聊什么啦?”我既惊又恼的跟奶奶辩解“真的是羊跟我说话啦!它还让我带它去村东头的庙里拜一拜!”
听到这奶奶平常的笑容渐渐消失了些许,但多了分平静“那给奶奶说说你在梦中的情景大概是什么样子?”
故凡赶忙兴奋的描述了一下梦中的情景,以及后来梦醒之后的确认内容。他以为奶奶会带他一起去跟确认一下羊的真假。但是奶奶又重拾了平常慈祥的面容,和蔼的说“今天故凡先去帮爷爷淘米、洗菜,好不好?”虽然感觉哪里不对,但故凡还是顺从的迈着小步子,去屋里找爷爷去准备今天的晚饭了。当天下午,羊群是奶奶赶回家里的羊棚的。后来饭桌上吃饭,奶奶也没有提起羊群说话的事情。
而这件事情,也如一粒种子,轻轻的落进故凡的心里,慢慢的生根,静静的发芽。但是,目前谁也不知道它会在何时,开出怎样的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