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位公子是否愿意花这么大一笔银子买一首词,就要看他对此事的决心了。
以那公子的富贵装扮来看,二百两银子或许并不算什么,若他真心倾慕沈府的三小姐,那么这笔交易极有可能成交。
这便是供需关系的体现。
现在看来,那位英俊公子显然不缺银两,因为当这个婢女听到这个价钱时,并未表现出过度的惊讶,仅仅是稍微愣了一下。
映璃确实愣了一下,一方面是因为她好奇殿下为何要这首词,另一方面是因为二百两银子买一首诗……这个价格算贵吗?
其实并不贵。但关键要看这词是出自谁之手!
倘若这是国子监祭酒章南毅所作,那绝对是价值连城。
即便是京都城三大才子之笔,也会让人趋之若鹜,不惜重金求购。
可眼前此人……居住在这般简陋的居所,默默无闻,怎可能满腹经纶?
大庆国重文抑武,崇尚文风,对文人极为推崇,尤其是才华横溢之辈。
倘若此人在建安府稍有名气,寒烟阁不可能毫不知情。
可寒烟阁的确未曾听闻有这样一位少年。
映璃心说他即便是有才,那也不过是自视甚高罢了。
说来也是,陈卓达在诗会上所作诗词不过数日之前,尚未大面积传播开来。
映璃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意,心中暗想殿下这次怕是看错了人。
此人……似乎并不清楚自已的斤两,狂悖自大!
她的目光落在那张纸上,原本只是想着如何完成殿下的任务,让这不识好歹的少年前往翡月湖。
他去了,殿下再与他多交谈几句,想必殿下就能看清他的真面目,对他再提不起半点兴趣。
作为大公主的婢女,映璃对诗词虽谈不上精通,但在长期的熏陶之下也有了一定的鉴赏力。
她这一看,顿时目不转睛,她脸上的神情变得凝重,眼中的轻视荡然无存。
她反复吟诵了几遍,愈发觉得这首诗极为出色,至于出色在何处却难以言明,只觉得读来比京都三四位才子所作的诗词意境似乎更为深远。
陈卓达面含笑意,仔细观察着映璃神色的变化,他明白这笔银子肯定是到手了,就看这婢女会不会讨价还价。
既然是买卖,若是他砍价一半……也卖,毕竟这不需要成本,他脑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佳作。
映璃抬头,疑惑地望了望陈卓达,那张脸依旧平静自若,似乎对这首价值二百两银子的诗充满信心。
其实……他这价开得算是保守了。
不过,考虑到他目前还默默无闻,这个价格也算合理。
待到他声名鹊起之后,这首词依映璃的估算,恐怕价值连城!
她暗自思量,殿下邀请这位少年去观澜亭,无非是想探探他的诗文功底。
而沈府大小姐对他的兴趣,也源于他所对的那副对联。
至于他本人如何,他就住在这里,沈府大小姐若有意,随时可以前来相见,或是等待机缘巧合下的偶遇。
若双方有意,再谈后续,若无缘,此事也可悄无声息地了结。
如此,对沈府大小姐的名声丝毫无损。
于是,她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荷包,轻轻抽出两张百两面值的银票,将其缓缓放在桌上。
“公子,若得空闲,还是请随我前往翡月湖,与我家公子一会,可好?”
银子既已到手,陈卓达更无前往之意。
他轻轻摆手,“多谢你家公子美意,我眼下确实琐事缠身……待过些时日,若你家公子有空,请他来我这里,我亲手酿的好酒相待,我做东。”
映璃环顾四周,鼻尖轻轻耸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哪里有丝毫酒香可闻。
毕竟只是个少年,又能酿造出什么特别的好酒来?
难道还能比得上建安府有名的琥珀酿?
更不用说与玉京城中享誉盛名的清风露相提并论了。
再者说,以殿下那般尊贵的身份,又怎会屈尊来到这等破败之地。
揣着那两张百两的银票,陈卓达在后院逗留了约莫一个时辰。
他并非在继续写着诗词,而是认为那首诗之所以能卖出,全因那位英俊公子的需求。
加上自已当时心情颇佳,而自已也并不缺钱用,毕竟系统里百两银子只需1点贡献值。
此刻,他正专心致志地绘制酿酒所需的器具图样。
这些器具需定制,涉及铁匠、木匠、砖匠及窑匠等多个工种,部分工作需请工匠上门完成,部分则可在市集购买,还有些需在工匠的店铺里打造。
因此,他丝毫不敢马虎,详尽地标注了规格与要求,力求一次性将准备工作做到位。
陈卓达向来不喜繁琐,能一次性解决的事情,他绝不拖延,经过仔细核查,确认无误后,他将图纸小心收入怀中。
此时已近正午,他打算外出用餐,并着手安排这些事宜,走出后院时,他并未锁门,家中目前并无值得贼人觊觎之物。
走在街上,陈卓达心中思绪万千,不禁又想起了翡月湖的“招亲盛会”。
他暗自揣测,那位英俊公子用一百两银子买下的词,是否能在文魁之争中脱颖而出。
想到此处,他不禁哑然失笑,翡月湖畔人山人海,对联恐怕还未对完,要想知道最终结果,恐怕得等到傍晚。
他的猜测不无道理,翡月湖畔此刻依旧人声鼎沸,沈墨韵并未登上画舫,仍与魏云瑶留在纱帐环绕的观澜亭中。
她此刻已无心品尝京都六合居的桃花酥,瞪大眼睛,屏住呼吸,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着手中那张纸上的诗作。
在文学造诣上,沈墨韵确实比魏云瑶更胜一筹,毕竟魏云瑶更倾心于武道。
映璃将与陈卓达的对话转述给二女后,映璃便展示了那张用二百两银子换来的诗作。
魏云瑶与沈墨韵均感到惊讶,一是那人显然无意参加招亲,也就意味着他并无成为沈府女婿的念头。
之前,沈墨韵觉得那人挺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已在这众多学子中很难脱颖而出,所以觉得与其白费力气,还不如直接放弃。
即使那副对联被三位博士看了之后都给了最高的甲上评价,她也只是对那少年有点好奇。
她想,他能来当然好,如果不来……沈府的大小姐还怕找不到一个好夫婿吗?
而且,对联和诗词比起来,显然诗词的难度更大,沈墨韵原本没指望大公主随便遇上的男子就才华横溢。
但现在看来,事情显然不是她想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