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的旨意是在当天下午就颁下来的。
还未落日,李昭、李世谟等人便被召集到麦铁杖帅帐中一同接旨。
大战之后,诸将官身上大多带着些血渍、战痕,可大帐内外俱都喜气洋洋。
自李景获封国公后,麦铁杖是第二例因高丽战功而晋封国公的例子,左屯卫上下士气俱是一振。
李世谟、李昭也很高兴。
奋武尉是从六品、绥德尉是从七品,不论对李世谟还是李昭而言,这样的擢升都算是极大的恩宠。
尤其李昭,从所谓的“义民”白身到现在从七品的校尉,这等擢升速度已可称惊人。
连李昭也没想到,渡河作战的战功封赏居然会是如此之快。
这让他对杨广的判断多少出现了一点误差。这位皇帝有的时候是真抠搜,但有的时候却又是真大方。
自己距离鹰扬郎将的目标,便又近了一步。
唯一可惜的是,大军刚刚重新整编,二十四军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对两人的提拔暂时只能及于散官。职事官暂时无可晋升。
麦铁杖麾下并无偏将等级的空缺出现,他们所带领的部队,仍然只是百人规模的一队人马而已。李世谟对李昭说还可以争取,后面他会去做些交游。
不论如何,此次战事都算符合了李昭的期待。
他锤炼许久的军阵得到了充分检验,他对自己的指挥能力也愈发有了信心。今日交战时,几次变阵都算及时准确,战术效果极佳。
之后,只消再做些许复盘调整,这种小规模战阵指挥他将更加的得心应手。
看着帐内麾下各个将官,麦铁杖满意的点点头。这位传奇先锋今日单人单槊,竟是压得数十高丽军士近身不得,已不是一句“悍勇”可以概括形容的。
此战大胜,除了他与几个圣旨上的名字外,左屯卫上下具有封赏。而且只有左屯卫作为大军先锋才有此封赏,这让他颇为得意。
麦铁杖摩挲着已经包裹好的伤处,笑道:“此战我左屯卫损失颇重,老夫已向陛下请旨,今晚时便会自散兵中拣选精壮,尽快补齐兵员。尔等各部不得懈怠,这些日子需尽快整编合练。”
钱士雄出声问道:“大将军,这辽东城被围,下一步定是要攻城的。左屯卫哪儿还有时间整编合练?”
麦铁杖哼了一声,故作严肃道:“这天底下的功劳也不能让咱左屯卫一家占了。得了过辽水的大功还不够?围攻辽东城自有其他同袍出手,咱们左屯卫该轮换休整了。”
钱士雄恍然,摸了摸脑袋,讪讪不再多言。
此战中,孟叉所部是伤亡最重的,渡河的百人队死伤已有六成,相比之下李世谟所部仅伤亡四十余人,还未过半,已是足显其精锐。
这也多少打破了李昭的固有印象,在他原本的知识里,似乎在战争中伤亡超过几成,士兵就一定会崩溃的。游戏中的效果也大多如此。
不过,结合实践看,只要组织度尚在,单纯的伤亡数字未必就会导致士兵崩溃。尤其是对进攻一方而言,先锋大量的伤亡本也是可以预见的。
当然,这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
给李世谟所部补充的四十人是当晚就抵达了营寨,李世谟与李昭商议,新兵全部补充入另一个队伍,而张亮所在的队伍缺员则由老兵擢拔补充。
这样一来,张亮所部的战力仍然能最大限度得到保持。
在见识过早晨的轮番变阵后,李世谟对李昭的练兵能力大加赞赏,并与李昭商议,接下来趁着轮换休整,可以将整个百人队都按此标准整训。这样一来,军阵可做的变化将更加丰富。
李昭欣然应允。而当天夜里,李昭自己把所获的一百两银全都分给了所有麾下士卒,并按功劳大小给出了等差,一时间部众俱都欣喜异常,士气大振。
今日半天鏖战到底是让人劳累的,安置好新兵后,众人便即安歇。第二日清晨,左屯卫大营的拔营次序果然后调,大军继续向辽东城进发。
辽东城即汉朝时之襄平城,此时是高丽涓奴部的治所,更是辽东重镇,不论政治意义还是战略价值都是极高。
此时,隋朝大军破了辽水天险,兵临辽东城下,一时间四面围堵,喧嚣震天。
当真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
当日,隋朝大军并未急着攻城,杨广再度遣人向城内射了信件,再度劝降。
大军在城外扎营的同时,少府监和工部便开始紧急伐木,建造工程器械。隋朝大军的节奏看起来有条不紊。
然而,变化总在看似最平淡的时间点里突兀的发生。
当晚,来自皇帝御营的一道旨意传到了各个军伍。
左屯卫众将官又是在麦铁杖营中接了旨意,但这一次众人的表情都很复杂,直到宦官告辞离开,众人都久久没能说话。
麦铁杖一双眉头也是紧锁着,最后也只是对众人说了句“谨守旨意,不得有误”旋即便散了营帐。
与左屯卫类似,二十四军的军帐里,这一夜的气氛都是有些压抑的。
返回所部时,李世谟到底没能忍住,对李昭询问了看法:“贤弟,你说这陛下到底是如何想的?这是在打仗啊……”
李昭叹了口气,四下谨慎的看了看,劝解道:“兄长,且小声些。否则易惹人非议。”
其实皇帝的旨意并不算复杂,简言概括大致有三点要求:
第一,这一次兴兵打仗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吊民伐罪。所以,任何一军都不能独自行动,不能再搞什么奇袭、突袭,必须三道大军齐进,共同进攻;
第二,所有军事行动都必须奏报皇帝知晓,得到皇帝旨意后再行动,任何军将不得擅自行动,否则有功亦罚;
第三,高丽如若请降的话,即宜立刻抚纳,不得再纵兵攻击……
这三点,每一点单独去看似乎也都有些道理,可正如李世谟所言,这是在打仗。这三点几乎是把二十四军每一个将领的手脚都捆了个结实。
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现在所有命令都要奏报给皇帝决策后再执行,同时必须三军齐动,不准任意一军擅自动作,这就是开玩笑了。
二十四军之上只有一个皇帝,每三军却又没有指定统帅,谁来协调三军行动?
再说,这年头既没有无线电也没有对讲机,靠人来传输信息,一个来回都不知道要跑多久,还得撰写行文回函,到最后黄花菜都得凉了。
这还打个屁?
二十四军的军将大多老于行伍,李昭和李世谟能看出的问题,他们没道理看不出来,可谁敢向皇帝谏言?
当面说皇帝是个傻叉,大概率会让自己失去说话的能力。
李昭倒是能从这些安排中窥见杨广的想法。
或许是之前挂帅出征没发挥太大的作用,亦或许是这一次统帅的是真正的百万大军,皇帝想在史书上好好露一把脸。
三道命令看起来奇葩,但无非是在强调一个前提:这一战不管怎么打,都必须要在他杨广的微操和指挥下取得胜利才行。
再精简一下,他旨意传达出的核心思想都是一致的:别抢了老子的C位。
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周期性,每个时代可能都有位委员长,他们自始至终都拥有迷之自信,沉醉于战场微操。
当然,这些话可以在心里转转,做个分析,但现在真不能多说,否则就是诽谤朝政。
贺若弼这些人坟头草都几尺高了,谁还不得长点记性?所以,听了李昭的回答,李世谟便也不再多言,只是依旧有些郁郁。
当夜,辽东城中高丽军马趁夜突围,被于仲文率军击退。
第二日清晨,高丽军马再度试图突围,被右屯卫将军辛世雄和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率军击退。
眼见辽东城被隋军四面围堵,连番失败后高丽军马不再试图突围,开始据城固守。
隋军沿着辽东城,将四周小城、小镇俱都扫平。
杨广命刑部尚书卫文昇、尚书右丞刘士龙抚辽左之民,给复十年,建置郡县,以相统摄。
劝降三日无果后,工程器械建造完备,隋军终于开始攻城作战。
对于此时的攻城战,李昭还是蛮感兴趣的。因武历逻一战更多是靠突袭,真正意义上的攻城战,李昭还从未经历过。
眼见此时左屯卫没有什么战事,抱着多多观摩学习的态度,他便很想要去远远旁观一下攻城战的情况,刚好李世谟想要返回右武卫,通过自家父亲做做活动。两人一拍即合。
当然,身为左屯卫军将,两人在此时的隋军中自是没有可能随便调动。但有李世谟在游说,麦铁杖自会给两人一个说得过去的差事。
很快,两人的命令下达:作为军中联络,负责联络围城前线的右武卫大将军李景。
只能说,这个时代,特殊人士拥有的特权真正体现在方方面面。
到了右武卫后,李世谟和李昭自然就获得了最佳的观战位置。李景还安排了一员校尉对他们在旁讲说。
有过不少游戏作品熏陶,李昭自不会将攻城战和老三国里的景象等同,扛着一个破梯子就去冲城,这是找死。
隋唐时期,攻城器械如楼车、轒轀(fenyun)车、吕公车、飞桥等器械不一而足,有专门攻击城墙、城门本体的,也有驼载兵士直趋城头的。
此时的攻城作战当真算是个系统工程,攻城时士兵同样要结阵行动,弓弩手需要压制城头以作掩护。
李昭观察了几天,渐渐摸索到了一点门道。这样的学习机会确实绝无仅有,他很珍惜。
此时隋军四面围城,完全没有给城中高丽人围三缺一的希望。
也或许是隋军兵源太多,杨广学习李团长的作风开始打富裕仗。整个攻城战中并没有区分主攻、辅攻,四面八方的隋军都在各自为战。
一定程度上,这确实给高丽军队增加了压力,但在李昭看来,却也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攻击的突然性。
毕竟,辽东城的规模有限,在四方城墙的正面,真正能投入作战的隋军兵士只是大致与高丽军相当。不区分主从时,高丽军队也可从容的把兵力分散开来,无需做太过复杂的调派。
可即便如此,辽东城的防御也显得颇为吃力。
只是李昭所见的,隋军已有多次登上城头,取得了不错的攻击进展。只不过,这些进展最后都没能转化成切实的战果。
“报!大将军,高丽人又……又请降了。”李景大帐中,前来报信的亲兵一时愤懑,忍不住又加了个“又”字。
可,为什么要说“又”呢?
返回营帐中的李昭还在琢磨,李景已气恼的一脚踹翻几案,自己在原地一边踱步一边骂骂咧咧。
但最后,他也只能对亲兵吩咐道:“去,告诉那狗屁受降使者,再派人去告知陛下。前锋都撤回来,再去告知左右两队友军,都停止攻击!”
回想起杨广先生的三道旨意,李昭才终于明白了“又”字的无奈。
命令的贯彻花费了不少时间,从城头撤回来的隋军将士更是士气低落。
而更让人无奈的是,折腾到了下午,亲兵便带来了进一步的消息:“那高丽人已修好了城防,受降使者已经被乱箭射回来了……”
此时,李昭和李世谟已经以“联络友军”的名义往返左屯卫和右武卫十天了。可几乎每隔两日就能见到同样的场景,听到同样无奈的叹息。
于是,第十一日上,当阿布古达给李昭传信,说之前的准备已经做好时。李世谟便也对李昭说,还是返回本队尽快操练士卒,李昭欣然应允。
攻城战的大概流程两人已经心中有数,也确实没必要再浪费时间,看高丽人的诈降表演。
偏偏这诈降表演每一次都能取得效果,这才是最让两人憋闷的。
回到左屯卫时,两人还交流了对战事的看法,两人想法大致差不多。
虽然高丽人屡次三番诈降拖延,可是隋军毕竟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就算是磨,再磨个十天半月也能把辽东城磨下来。
隋军毕竟是百万大军啊!
然而,现实终究会教育所有的妄想者。
整整三个月后,辽东城岿然不动。
在车驾刚过抵达辽东时,杨广先生其实并未将辽东城的战事放在眼里,也或许是几乎每天都有的高丽请降奏报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辽东城旦夕可破。
于是,他的主要精力居然都放在了大赦天下和安置辽东百姓上,亦或许他在谋划攻灭高丽后如何肢解高丽国土,如何安置高丽贵族。
直到时间被磨去了三个月,辽东城破的捷报还一直没能送来,一直在后方御营驻跸的杨广才醒觉不对。
于是,他气势汹汹的来到辽东城南。
三个月的战事,对隋军来说也不得不称一句惨烈。
参与攻城的各部伤亡都不小,攻城器械也多有损坏,而且部队士气极为低落。
相比之下,高丽军队也不好过,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他们守的也极为艰难,可就靠着“卡bug”的战术,他们愣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城墙上的火烧痕迹和刚过被修补过的乱石都很明显。
但对杨广而言,这些都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如果真的要说明的话,那就只有一个答案:诸军不肯用命!
辽东城南,右武卫大营中。
杨广将二十四军大将、亚将俱都召集在一起,营帐上首,这位皇帝陛下的脸色显得十分难看。
“诸公等人或许都自以官高,又恃家世显赫,以为朕懦弱可欺否!在东都之时,公等皆不愿朕亲征至此,说什么怕至尊有所意外。
“朕现今来了,就在此地,正欲观公等所为!诸公现今俱都畏死不前,莫肯尽力,是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人么!?”
一番疾言厉色,二十四军将帅俱都变了脸色,没人敢于言语,即便是最受皇帝宠信的宇文述此时也缄口不言。
当日,皇帝杨广驻跸六合城,距辽东城仅不足十里。亲自督战。
每日不止的攻城战重又激烈起来,但每隔一日也都会“又”有高丽请降的奏报飞抵御前。
皇帝的到来似乎改变了什么,但似乎又什么都没有改变。
当百万大军被一座小小的辽东城绊住手脚时,皇帝杨广的一封命令飞抵山东东莱。
早已再在此整军完毕的大隋水师在东来港誓师,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帅江、淮水军,舳舻数百里,浮海出征。
目标,平壤城!